陳倬蘇
淺談中職教育與會計人才培養
陳倬蘇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其中包括了對會計專業人才的需求。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導致企業單位對專業會計人員的需求量大大增加,這無疑給職業院校會計人員增加了就業機會,但同時也給職業院校的人才培養帶來了新的挑戰。本文通過對當前中職教育的會計人才培養現狀展開分析和研究,并且針對會計人才培養的問題提出一些可實施性的建議。
中職教育;會計人才;培養方式
在我國設立的中高職會計專業院校中,會計人才培養水平上存在很大的差異,導致會計人才培養出現了諸多問題。因此,有必要從教學目標、師資等多方面進行優化,努力培養一批具有良好職業素養以及專業知識技能的專業性人才。
(一)缺乏針對性教育
大多數中職院校由于師生比例失調,造成學校對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仍然停留在一刀切的教學方式,缺乏針對性教育。學校缺乏對學生思想狀況、道德水平、知識水平等的了解,僅僅按理論上的內容對學生進行填鴨式教學,造成了當今中職會計院校培養人才的能力遠遠不能滿足企業單位對會計人才的需求。此外,中職院校在設置課程上,不夠有針對性的突出專業技能,導致學生的會計技能不夠扎實。
(二)動手實踐能力普遍過低
中等職業院校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跟不上理論知識的進度是一個普遍的現象。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教師受傳統教學方法影響較深,無法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結合起來,部分院校甚至忽略實踐教學,僅僅在學生的理論知識上嚴格要求;其次,中職院校的教學內容過于陳舊,跟不上社會的發展需求,學生所學的知識與企業單位需要的知識技能脫節;最后,師資力量過于單薄,缺乏具有豐富實戰經驗的教師團隊。
(三)師資隊伍相對較落后
中職院校的教師隊伍相對于高等院校的師資力量而言,處于相對落后的狀態。不少中職會計教學的老師學歷普遍不高,就職后繼續深造的會計教師更是少數。此外,部分會計教師接受新事物、新信息的能力不足,與企業單位的聯系較少,導致“雙證型”教師隊伍的缺失,大多數教師僅限于課堂上的教授,而忽略了走教室,深入到會計相關企業單位中,了解會計行業現狀,接受新知識。
(四)會計職業道德教育不突出
目前我國中職院校的會計人才培養過程中,對會計人員職業道德的教育環節不夠重視。會計教學過程中,大部分教師都以理論教學為主,為學生灌輸大量的專業知識,因此忽略了職業道德的教育。對于會計行業而言,會計人員的職業素養直接制約企業單位的財務部運行正常與否,由于會計人員職業道德缺失而造成的企業財務出現問題的情況時有發生。因此,為了培養企業真正需要的會計人才,中職院校的會計培養環節中必須加強對會計人員職業道德的教育,指導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一)明確教學目標,提高教學效率
中職會計院校應該明白,與傳統的會計人員相比,當今社會需要的會計人才已經從單一的人才需求轉向復合型人才需求。會計工作也從傳統單一的記賬員轉變為解讀財務知識、企業財務管理、解決經濟問題的不可或缺的角色。為了培養現代化會計人才,中職學校的教學理念、教育重心必須脫離傳統應試教育,轉向現代化教育。
為避免學生理論知識與實際工作脫節,教師在教學中要做到學以致用,當出現新政策、新法規時,應及時將其融入到課堂教學中,讓學生時刻了解到最新的相關知識信息。教學的目的之一在于讓學生時刻與會計行業接軌,保持新鮮感,對會計信息具有敏銳度,對會計行業的發展了解深入,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企業單位需要的會計人才。
中職教育的課程設置應該突出職業教育,符合會計教學的目標。理論課程精簡、透徹,實踐教學要加強力度。首先,學生要掌握扎實的專業知識,但目前的教學現狀是課程體系過于繁雜,部分課程存在重復和交叉的狀況,既造成了課時的浪費,又造成學生對專業知識的反感。為了提高教學效率,學校應根據社會需求優化課程設置,編排出符合當前社會實際工作的課程教學內容。其次,學校要加強學生的計算機操作系統軟件的操作能力,財務軟件、會計相關的辦公軟件都應當熟練運用。最后,學校應積極組織和鼓勵學生參加會計職業證書考試,認真輔導學生通過考核并拿到證書,為學生就業創造良好的條件。
(二)增加實踐教學環節
改變傳統教學,提高學習主動性。傳統教學中的填鴨式教育顯然已經不適合當今社會對知識能力的掌握,更不能給學生提供充分的專業能力去迎接激烈的市場競爭。因此要從根本上改變目前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應用能力。為了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積極性,可以通過教師之間的交流探討,總結出行之有效的提高學生積極性的方法。
建立校內會計實習基地。對于部分有條件的中職教育院校,可以在校內設置會計實習基地,這樣能讓學生及早適應會計工作環境,熟悉會計工作流程,為畢業后的就業提供一定的基礎經驗。在模擬會計工作環境過程中,可以安排學生整理某個周期的會計業務,業務難度從整理原始票據、填制憑證到制作財務報表、憑證審核以及分析財務狀況、解決財務問題等,從簡單到深入,逐漸把學生培養成具有扎實專業基礎和實踐能力的全面人才。
建立“校企合作”的實踐策略。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企業對會計工作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培養一批適應社會發展的現代化會計人才,會計院校可以通過與企業合作的策略增強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學生創造良好的社會實踐環境。實踐經驗證明,“校企合作”是一種成功的教學策略,值得向廣大中職教育會計院校推廣。
(三)注重師資隊伍的建設
學生專業知識技能和素質的提升都離不開師資力量的扶持。建立良好的師資隊伍是中職院校教育提升教學能力的重要舉措。良好的師資隊伍包括德才兼備的高素質教師團隊,以及結構完善的教學模式,具體建立的方式有以下幾點:首先提升教師的學歷,學校鼓勵教師不斷學習以提升自身的學歷和素質。其次培養“雙師型”師資隊伍,鼓勵教師走出教室,走進企業單位,切實提高實踐能力。最后院校適當從企業單位引進具有多年實踐經驗的專業技術人員,既可以為院校教師提供更多的實踐環節指導,又能直接為即將就業的會計專業學生提供符合實際的就業指導。
(四)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培養職業道德
為了讓院校培養的會計人員具有強大的社會競爭力,除了具備熟練的專業技能外,還應該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素養。會計人員的素質修養和職業道德影響了企業的發展,許多企業的財政問題都是由于財務人員的職業素養過低,才給企業帶來了嚴重的財政后果。因此中職院校要為學生灌輸正確的道德準則和敬業精神,在常規教學管理中規范學生的學習、工作、生活習慣,給學生正確的指導,使學生在良好的行為習慣中樹立正確的社會價值觀和良好的職業道德。
總之,為了給企業單位輸送更多優秀的會計專業人才,中職教育要建立以“教學,人文素質,實踐”相結合的教學目標,把握現在社會的人才需求,結合企業單位對會計工作者的要求,努力培養一批高素質、高技能的復合型會計人才。
[1]王京芳.會計人才培養模式改進的路徑選擇:基于職業能力的需求與協同效應[J].大學教育,2013,9(1):58-59.
[2]黃文穎.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問題研究[J].中國商貿,2013,12(23):58-59.
[3]傅培群.中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研究[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2,9(11):145-146.
(作者單位:福建省僑興輕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