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健
【內容摘要】地理作為一門自然學科,有著空間性、動態性、區域性和綜合性等特點。這些特點決定了學習地理的過程中一定要注重歸納能力、演繹能力、推理能力的培養。推理能力在地理學習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學生可以根據已學的地理概念推理出新的結論,對學生不斷深入的學習有著重要的作用。而歸納與演繹是推理的兩個方面,歸納是從多個地理案例中推導出一般的規律,演繹則是根據一般的地理規律推理出個別事例的過程。在地理教學中,對這兩方面的培養都很重要,筆者主要以《世界洋流》為例,介紹了歸納和演繹推理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世界洋流 推理能力 案例教學
引言
世界洋流是自然界中物質運動與能量交換的重點內容,洋流的內容可以分為兩個方面。首先,對洋流四大規律的歸納。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運用世界洋流模擬圖、世界表層洋流分布圖、氣壓帶和風帶分布圖以及對不同緯度和不同海區洋流系統的分析來進行規律歸納。其次,根據世界洋流的特點來說明對人們生活的影響。教師可以在把握知識重點的基礎上,運用實例教學來培養學生歸納和演繹推理能力,以此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在我們生活中實際的案例在不斷的變化,這就需要學生充分利用所學的地理概念,對實際情況進行分析和總結,這個過程就是學生不斷熟練舊知識并且發現新知識的過程。
一、洋流教學中出現的問題
在世界洋流的教學中,很多老師首先從洋流流向與盛行風之間的關系進行講解。然后再通過氣壓帶與風帶來總結陸地輪廓和地轉偏向力的影響,進而向學生介紹洋流分布模式圖。這種方法不符合學生接受新知識的規律,老師在講解的過程是從抽象到具體,從整體到部分。學生無法對內容有一個深入的了解。而這部分內容要求學生根據世界地圖,歸納出洋流的分布規律。這個過程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運用世界地圖,運用“歸納”的方法來學習洋流的分布規律,通過許多的實例對本質進行總結,使學生通過從現象到實質,從具體到抽象的方法來進行學習,并且結合實際的案例分析,使學生學習的更加深入。
二、通過實例教學培養學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教師在講解的過程中,可以用一個例子或者一個故事來引導出所要講的知識并提出與所講內容相關的問題,使學生進行分析和討論,并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觀點。學生經過分析討論之后會出現一些解決不了的問題,這個時候老師就可以講解所學知識的重要性,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老師在實例教學的過程中,不僅可以引導學生通過理論分析實例案例,也可以通過實際案例對概念進行分析與總結。在這種教學方法下,學生可以對所學概念進行不斷的分析、推理、總結與歸納,并在此基礎上對一些實際問題進行分析與解釋,這種教學方法有助于學生歸納與演繹推理能力的培養。
1.洋流的案例分析
在講解洋流形成原因的過程中,老師就可以講解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故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英軍戒備森嚴的控制著直布羅陀海峽,而德軍的潛艇總是能輕而易舉的來回于大西洋與地中海之間,對盟軍的海上力量造成了嚴重的威脅。通過這個案例,老師可以對學生進行詢問,德軍能夠自由的來回于直布羅陀海峽的原因,學生能夠很容易的想到是洋流。那么老師可以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洋流產生的原因有哪些。學生對洋流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礎上可以通過所學知識對洋流產生的原因進行很好的推理與分析,并且把自己的語言進行總結。通過以上的案例并結合教材,很多學生可以推理出洋流產生的原因是密度流。直布羅陀海峽各地海水的溫度與鹽度不同,引起了海水密度的差異,水面的高度也有所不同,導致海水的流動。學生在總結出密度流之后,老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運用歸納與推理的方法分析總結洋流形成的其它原因,在此基礎上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
2.鄭和下西洋的案例分析
(1)鄭和帶領著龐大的船隊航行,船只僅靠風動力前行,那么在航行的過程中必須要有效的利用風力和洋流,合理的安排航海路線和時間。然后教師帶領學生對鄭和對季風和洋流的運用進行分析。
(2)鄭和船隊的出發均選在冬季風力最強的時候,返航的時間都是夏季。老師就可以向學生提問鄭和這樣選擇的原因,在此期間老師可以不斷的講解原理,并鼓勵學生進行總結分析,使學生得出最后的答案。選擇冬季出航是因為亞歐大陸面積廣闊,亞洲的高壓勢力強,在冬季就出現強勁的偏北風,有利于航行。返航選擇夏季的原因是當時西南季風漂流的勢力很強,船隊向東行駛和向北行駛,這樣一來就能很快的回到中國。而且在航線的設定上,充分的利用了洋流的知識,冬季航行的時候偏北風不斷的吹送南下的洋流,使船隊順風順水,很快就到達中南半島。在這個案例中,教師在清楚講解原理的情況下引導學生進行總結和分析,很好的培養了學生的歸納推理能力。
3.生產生活的案例分析
(1)洋流的規模很大,決定著不同海區的水量、熱量和鹽量交換,對我們的生產生活有著很大的影響。老師可以詢問問題的方法來引導學生學習這方面的知識。
(2)首先老師可以詢問學生為什么在日本和秘魯的海域內漁業資源特別的豐富呢,這時學生就會進行思考和討論,學生根據之前知識回答說日本寒流和暖流交匯的北海道漁場,秘魯則分布由上升流形成的秘魯漁場。老師對問題進行最后的歸納和總結。首先,海流對漁場的形成有著重要作用,老師可以將學生的回答進行補充與總結,即在寒、暖流交匯處和有大規模上升流的地方會形成大的漁場,也就是日本北海道漁場和秘魯漁場形成的原因。其次,魚類所需的餌料則是根據海水表層營養鹽類的多少而決定。表層鹽類多,浮游植物就多,以此為生的浮游動物就多,這樣魚類所需的餌料就會特別的豐富。寒、暖流交匯和上升流都會把海底的營養鹽類帶到表層,從而形成大型的漁場。對漁場的形成條件進行細致的分析之后,教師可以詢問學生世界上都有哪些著名的漁場,并讓學生分析。學生很容易的就能理解并掌握世界著名漁場形成的原因是寒、暖流的交匯或者是受上升流的影響。
(3)老師可以通過提問的方法,來進行其他方面的教學,比如洋流對全球氣候的影響,對交通運輸和環境保護的影響等等。這種方法可以使學生自己思考,老師在一定程度上對其答案進行總結和整合。這種方法是通過分析現象來得出本質,培養學生的歸納推理能力。
小結
案例教學法是各個學科都在使用的一種方法,地理的教學也不例外。地理不是只有空泛的理論,而是所有的理論都有實際的基礎,基礎即是我們所生活的地球。所以實例教學對于地理尤為重要,我們可以把知識與生活過程中實例進行有效的結合,使抽象的理論更加具體。在地理的教學中,老師要注重學生推理能力的培養,這樣可以使學生對原理和概念的掌握更加深刻。另外,在具備了一定的歸納和演繹推理能力之后,學生可以把地理中的概念與實際結合起來進行分析、概括與歸納。學生在推理能力不斷提高的過程中,其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會不斷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實際運用的能力不斷增強,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 謝惠清. 以導學案為載體,構建創感地理課堂以——“世界海洋表層的洋流”為例[J]. 考試周刊,2012(90): 131-132.
[2] 王晨光. 談洋流教學的誤區與改進[J]. 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3(3):44-45.
(作者單位:福建省三明市永安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