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桂林
班級中的后進生問題,令一些班主任頭痛,覺得無從下手。在一個班級中,后進生雖然人數不多,但后進生轉化工作的好壞,直接關系到一個班級的班風、學風和各項工作的進展。鑒于這一情況,我將后進生的轉化工作視為我日常工作中的一件大事來抓,千方百計地做好后進生的轉化工作。下面就如何促后進生轉化,談自己幾點膚淺認識。
一、找準癥結,有的放矢
學生中的后進生都是天長日久形成的,是較頑固的、難改的。班主任批評時切忌“不管三七二十一,一棒打死”。要認真全面分析后進生落后的表現:是成績差還是紀律差。若是成績差,是屬于底子薄還是學習上主觀不努力;若是紀律差,是屬于課堂紀律差還是課間紀律,是受社會上不良風氣影響還是家庭因素造成。只有這樣才能對癥下藥,收到預期效果。
二、創設環境,以“境”感染
一切事物總會自然地受到環境的制約。物以類別,人以群分。所以說環境對后進生的熏陶非常重要。“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良好的環境對后進生正常發展舉足輕重。荀子《勸學》中說:“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黑泥),與之俱黑。”優良的環境是無聲無形的教育力量,學生身處其中,長期受熏陶,就會逐漸形成正確的行為習慣及優良的道德品質。為此,作為班主任的我經常為本班營造一個健康的人文環境,如在班上四壁張貼名人名言;教室后面搞了兩個專欄:一個是“學習園地”,一個是“書法美術展”;課前五分鐘“說新聞”、“成語接龍”、“詩歌朗讀”等;學生組成“1+1”黃金搭檔(學習上或思想上)。這樣,便有了積極向上、誠實守信、和諧協作的良好環境。
三、關愛學生,以情感化
愛,是打開學生心靈的鑰匙。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教育是架起班主任與學生間感情的橋梁。這也是班主任給學生的一種至高無上的愛,后進生平時聽到的多是批評,他們最缺乏別人的尊重和家長及老師的愛。因此,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要給他們更多的愛。教師不僅要從學習上,而且要從生活上、思想上關心他們,愛護他們,讓他們感到老師可親,只有“親其師,才能信其道。”
子女怕父母偏愛,學生更忌老師偏愛,瞧不起他們,根據這種情況,我平時多和他們談心,多接觸,多聊天,對后進生我更尊重他們的人格,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及時地幫助他們,適時地表揚他們,從而建立起一種互愛的師生關系,讓后進生感到學校的溫暖,產生前進的動力,揚起前進的風帆。
四、言傳身教,以行誘導
學生道德教育和素質教育,離不開教師本身的素質,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這就告訴我們教師規范的言行,優秀的品德,會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我們所教的學生正處在成長的發展階段,模仿力極強,即所謂“跟好學好,跟壞學壞。”而班主任是學生接觸最頻繁的人,學生受班主任的影響最大,所以,班主任首先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你要學生不曠課,自己就不能耽誤學生一節課;你要學生不罵人,自己說話就不能帶一個“臟”字。時刻記住:教師的生活細節也是大事,應在方方面面檢查自己。因此,為師之道,教師講話要文明,舉止要端莊,禮貌待人,衣著整潔大方,以行示人,以行感人,以行教人,使學生耳濡目染,久而久之,就能產生潛移默化,無言而威,不教而育的效果。
五、發掘“亮點”,以勵促進
后進生身上也有閃光點,教師要細心發掘后進生身上的閃光點。他們雖然文化學科成績不好,但他們有的勞動積極,有的體育出色,有的熱心助人……班主任不能忽視后進生身上的那些稍縱即逝的閃光點,而應想方設法讓他們發光。鼓舞他們的志氣,把一些他們力所能及的班級工作交給他們做,尊重他們,信任他們,并動員其他學生一起關心、幫助他們,給后進生提供抬頭走路的機會,點起他們信心和勇氣的火種,激勵他們前進,從而帶動文化學科成績不斷上升。
我們堅信:“太陽每天都是新的。”孩子也是在不斷成長和變化著的,讓我們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待他們,關注他們的改變,關注他們的進步吧!
(作者單位:江西省新干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