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電總局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楊明品

2009年從首家網絡電視臺誕生發展到今天已經有27家,從近年來的發展看,網絡電視臺是體制內的網絡視聽主旨,與之相對應的是民間網絡視聽服務機構。本文將從在市場化環境下,體制內視聽服務機構如何發展進行相關探討。
觀點一:市場運營、企業運作、視頻為本、一云多屏、融合發展、跨界擴張、構建產業生態應該是網絡電視臺發展的一個基本探索。
筆者針對網絡電視臺發展的第一點思考來自幾個案例。第一個案例是中國網絡電視臺,其品牌特色為有強大的內容服務能力和全面的牌照、政策支持;第二個案例為百視通,其特色為充分市場化的企業,強大的內容服務,強大的資本運作能力和健全的產品生態;案例三是芒果電視臺,作為計劃臺,其特色為公司化運作,具有明顯的位域優勢,國內首家全網獨播;第四家是蘇州臺的民生網,以新聞資訊為核心支撐,具備新網資源及行業內外資源,成為了一個城市服務的開放平臺。其以廣播電視內容為核心支撐,構建了一個移動互聯網生態,實現了從媒體平臺向生活應用平臺的轉型,成為了一個市民高度依賴的新媒體、社交及信息娛樂消費平臺,在這個平臺上,個人應用產品實現了交融互動,并不斷吸納新的加盟者,形成了一個真正的移動互聯網生態。
目前無線蘇州共有4大類16個功能模塊。其中,直播模塊是流量最主要的貢獻者,市民信息服務是用戶最感興趣的第二大應用。作為廣電媒體創建的新媒體平臺,其首先擁有獨有的新聞信息及生活服務的應用,其次城市電視臺已成為廣電切入其他產業的入口,長尾效應明顯顯現,當用戶達到一定規模時,城市運營平臺就可嘗試開展電子商務及廣告業務。目前,這個平臺不但吸引了大量的合作者,且已與16家省級及地市級廣播電視臺達成戰略合作協議,向合作臺輸出運營機制及商業模式。無線蘇州完全可以形成一個以資本為紐帶,以廣電媒體為主導,跨區域、跨媒體、跨行業、跨所有制的OTO移動電子商務產業聯盟,其特點為企業運作、本地服務、移動終端、跨界發展。
觀點二:融合發展是網絡電視臺當前發展的緊迫任務。
筆者認為,網絡電視臺的融合發展有三個融合層次。第一個是融合傳播層次,即廣播電視網絡電視臺利用互聯網,借助客戶端、微博、微信等,創新節目的傳播及傳輸方式。第二個是流程層次,廣播電視臺與網絡電視臺形成人事、財務、流程一體化運行。第三個層次是融合運營層次,廣播電視臺將廣播電視媒體產業與新媒體融合運營,形成新的商業及產業模式。目前,國內大部分電視臺處于第一、第二層次,只有領先的幾個進入了第三層次。
廣電媒體與網絡媒體的融合發展包括技術、產業、業務、體制融合等,但是最根本的融合在于體制融合。從體制來說,廣電體制是封閉的、單向的、運營主體為事業機構,主要在本地發展,在網絡媒體沖擊下,廣電媒體快速萎縮,難以承擔新環境下鞏固和擴大輿論陣地的艱巨任務。網絡媒體的特點為具有互聯網技術支撐、帶有互聯網基因,體制開放、完全市場化運營且運營主體主要為企業。近年來,民營網絡媒體企業利用市場手段加速發展,市場份額不斷擴大。此外,傳統媒體主要是靠資源驅動,新媒體發展主要是靠創新驅動,如科技創新、業態創新、產品服務及商業模式創新,這些創新均高度依賴市場競爭。因此,只有植入網絡媒體的市場機制,網絡電視臺才有可能修成正果。
觀點三:如何推動廣電媒體與網絡電視臺與網絡媒體的融合發展?
1.應踐行競合觀念。在融合發展中,合作比競爭更為重要,競爭強調的是獨占、合作強調的是共享,即運營主體以自身業務為根據地進行業務延伸及產業重組,以帶來自身價值的增長,形成競爭+合作+重組的行業基本格局,互聯網產業是一個全產業鏈開放的產業系統,要融入這個產業僅有競爭意識是不夠的。筆者認為,競爭的最高形態是合作,合作的最高形態是融合,而融合的最高形態是產業重組。產業重組可以形成新的產業格局,新的格局可以聚合巨大的發展能量。過去傳統的廣電媒體產業鏈較短,可以包攬全場,但在融合時代,產業環節多且鏈條很長,運營商、服務商、平臺商、內容商及終端企業之間的邊界已經模糊,各運營主體都在上演合作互補與產業重組的大勢,在共存共享的產業生態鏈中,各運營主體依托自身資源形成優勢互補,將傳統媒體時代的競爭轉變為新媒體時代的競合。因此,網絡電視臺必須突破傳統的電視臺思維,用互聯網思維來辦網絡電視臺。
這種合作即包括電視臺、網絡電視臺與民營網絡視聽媒體的合作,也包括網絡電視臺與有線運營商、通信運營商等各方面的合作,通過合作實現融合發展。合作是為了互補,因此網絡電視臺的發展要立足于自身資源,把內容和產品做出特色,做出優勢才可能以互補的角色進入產業循環。近年來,互聯網企業重組加劇,同時互聯網巨頭紛紛布局視聽傳媒。因此廣電媒體的融合發展既有內融,即與新媒體融合,目的是擴大傳播力度,也要有外融,即廣電媒體以媒體作為核心和支點向非媒體業務輻射及融合,構建起以需求為核心的產業生態,因此廣播媒體融合發展要超越廣播、電視、有線網絡及媒體。形成一個腳踏PC網、有線網與移動互聯網、覆蓋多屏,提供智慧生活的主體。最終形成一個網絡業務+內容+平臺+應用+增值服務的大型產業鏈,成為智慧家庭、智慧城市一個不或缺的建設主體。
現在融合發展正在縱深推進、內外作戰、日漸深化。表現為平臺與平臺,內外制作機構的合作;內容、渠道、終端的融合,實現一體化發展;體制內媒體與體制外新媒體通過產業重組實現融合。
2.應基于融合發展的需要創新體制機制。
首先,進一步推進網絡電視臺體制機制創新,深化制播分離改革。廣播電視臺最擅長的領域在于專業內容生產,應通過制播分離將這種資源優勢轉變為市場優勢。近年來,民營內容制作企業異軍突起,作為節目創新的主要力量不斷登陸衛視平臺。這種現象應引起電視臺的憂思,當電視臺僅滿足于一個播出平臺的時候,融合發展的基礎就崩塌了。因此要切實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扎實、推進、深化制播分離改革,對分離出來的制作產業應進行真正意義上的企業運作及市場運營,在競爭中大幅提升節目創新能力
其次,要進一步推進廣電新媒體體制、機制改革,深化廣電新媒體的企業化、市場化改革。
近年來,媒體體制改革有一項意義深遠的創舉就是對網絡媒體采用市場體制,允許市場化運營,受這一政策支持,大量民營視聽媒體應運而生,不斷創新網絡視聽傳媒生態,使網絡視聽業態躋身世界前列,也進一步推動了網絡視聽媒體的融合發展。因此,廣電媒體融合發展不可能局限在體制內,也包括體質內和體制外媒體視聽媒體的融合發展。體制內外的融合發展要求廣電新媒體進行企業改制和市場運作,賦予其在經營,人、財務方面的自主權,支持其在資本市場實現超常發展,完善廣電媒體融合發展的體制、機制接口
3.加快制定出臺有利于廣電媒體融合發展的法律法規。
廣電媒體的融合發展在推進過程中也不斷遇到體制、機制的困惑及制約。因此需要在法律法規上對于廣電媒體融合發展,對于新媒體的市場化,企業化運作給予更堅定、更清晰、更有力的支持,并且以法律、法規的形式將近年來融合發展的創新實踐加以保護及鞏固。
綜上所述,網絡電視臺的發展趨勢:首先,應該超越電視臺超越事業單位的運作方式實行公司化、市場化運作;其次,要超越電視,形成一個以電視為基礎的綜合服務生平臺,第三,要超越互聯網,形成線上線下運作體系;第四,要做好自己,加入互聯網生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