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睿

華融湘江銀行是國內少有的由資產管理公司并購整合的城商行。其成立于2010年,正值全球和國內經濟的調整期,但其各項指標卻是逆勢高速增長。截至2013年10月末,其資產總額、各項存款、各項貸款分別是成立時的4.23倍、3.40倍和3.14倍,被人民銀行綜合評級為A類銀行,銀監會監管評級達到2級C。本刊特別采訪了華融湘江銀行董事長劉永生,來揭示一下該行的成長過程。
《》:作為國內金融業并購的典型案例,華融湘江銀行在您的執掌下快速成長,各項業績指標和監管評級令業內稱是。請您談談,您是如何做到這些的?
劉永生:華融湘江銀行能有現在這樣的業績,凝聚著中國華融資產管理公司的心血,也是湖南省委、省政府各部門和監管機構大力關心支持的結果,更是全體員工開拓進取、努力拼搏的實踐寫照。在華融湘江銀行組建過程中,中國華融先后注入資金33.61億元,充實了銀行資本金,充分發揮了中國華融處置不良資產的專業優勢,剝離原“四行一社”21.58億元不良資產,成功化解了潛在的地方金融風險,增強了地方金融的抗風險能力。我們將總部設在長沙,并確立了“立足湖南、依托湖南、支持湖南、服務湖南”的發展宗旨,為華融湘江銀行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具體來講,華融湘江銀行在這幾年快速發展的原因,我認為還有以下幾個方面:
經營機制完備有效,轉軌過渡平穩順利。華融湘江銀行按照現代公司治理的要求,構建了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營層,“三會一層”各司其職,相互制衡,共同推進發展。以先進銀行為標桿,強化統一法人意識,實行條線化垂直管理,順利實現了從原“四行一社”兩級經營管理體制向“總、分、支”三級管理體制的平穩轉變。堅持正向激勵和有效約束,建立KPI關鍵績效指標和360度全方位考核機制,形成了“以業績論英雄、以風險論成敗、以質量論高低”的良好氛圍。
產品體系不斷完善,綜合金融特色逐步形成。華融湘江銀行先后發行華融卡、IC卡、社保卡和公務卡;推出網上銀行、電話銀行等電子銀行業務;開辦交易銀行、投資銀行和國際業務;推出“給力貸”、“財智融”等系列產品100多個;獲得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交易、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業務等市場準入資格22種。發揮中國華融綜合金融優勢,打業務“組合拳”,在同質化的市場競爭中打開了局面,贏得了發展良機,得到了客戶的好評與信賴。
大力支持實體經濟發展。華融湘江銀行緊緊圍繞湖南“兩型社會”建設,把“綠色信貸”理念融入信貸政策之中,綜合運用票據交易、結構性融資、銀銀合作等方式,千方百計擴大信用總量,盤活存量貸款,加快資金周轉,自成立以來累計向湖南省投放1800多億元信用,其中累計發放貸款超過1200億元,重點支持了省內重點項目、重點園區、新興產業和民生工程建設,有效促進了地方經濟結構調整和優化。合理配置資源,信貸規模向小微企業傾斜,積極探索小微企業業務模式化經營,累計發放小微企業貸款248億元,有效緩解了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專門為小微企業量身定制的“給力貸”產品榮獲“全國銀行業金融機構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特色產品”稱號,形成了小微企業服務品牌。
強化全面風險管控,實現質量和效益協調發展。華融湘江銀行按照“架構清晰化、制度健全化、流程規范化、隊伍專業化、手段科學化”要求,著力夯實全面風險管理基礎。構筑風險防控“三道防線”,建立了全員、全方位、全流程的全面風險管控體系。推行稽核監督、運營管理和授信體制改革,建立風險管理專業隊伍。實施《“紅、黃、藍”牌處罰制度》,組織開展風險大排查、不規范經營專項治理等工作。加強平臺、房地產、落后產能貸款的清理與規范,重點領域風險得到有效控制。連續三年開展“管理規范年”、“管理提升年”和“管理深化年”活動,加強風險理念宣導,合規文化逐步形成,風險管控能力穩步提升。
《》:短短三年對華融湘江銀行來講只是開局,華融湘江銀行接下來的發展過程適逢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剛剛開辟的嶄新時代,在這樣一個時代里,您認為華融湘江銀行如何乘勢再上一個新臺階?
劉永生:我個人認為,十八屆三中全會的精髓就是進一步改革開放,期間勢必要面臨一系列重大的困難與挑戰。就華融湘江銀行在接下來的進一步發展而言,肯定也會有種種難關需要闖,我認為,最重要的是把握好創新轉型這樣一個主調。具體來講著眼于“三個要”,推進華融湘江銀行邁上新臺階。
要把服務實體經濟作為華融湘江銀行創新轉型發展的大方向。華融湘江銀行的創新轉型,必須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牢牢把握發展實體經濟這一堅實基礎,實行更加有利于實體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作為商業銀行,支持實體經濟乃華融湘江銀行職之所系、責無旁貸,必須講政治、顧大局、看長遠,堅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本質要求,進一步優化流程、提高效率、改進管理、提升服務、轉變作風,在創新轉型發展中緊跟政策導向、緊貼市場需求,切實為實體經濟發展保駕護航。
要把創新作為華融湘江銀行發展的重要驅動力。華融湘江銀行的創新轉型需要按照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建立健全鼓勵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體制機制,健全技術創新市場導向機制,發揮市場對技術研發方向、路線選擇、要素價格、各類創新要素配置的導向作用”,調整內部組織架構,建立更加靈活的經營機制,改進資產負債管理,提升資產經營能力,適應利率、匯率市場化的改革要求。優化業務機構和業務布局,在金融開放條件下,探索跨境人民幣、離岸金融等業務模式創新。加快形成以“思想觀念、發展模式、體制機制、業務平臺、產品服務、管理方式、企業文化、隊伍建設”八大創新為主要內容、以協同創新為主要特征的金融企業自主創新體系,實現自身又好又穩科學可持續發展。
要把轉型作為華融湘江銀行的發展目標。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全會關于金融體制改革的方向所在,是關系中國發展全局的戰略抉擇。華融湘江銀行將認真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加大小微企業和民營企業支持力度,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探索商業模式和融資結構創新,服務地方經濟發展;在創新轉型中堅持速度、質量、效益的統一,堅持“穩健型經營、集約式增長、可持續發展”;在“轉方式”中大力調整業務結構,多做資本消耗少、收益相對高、風險隱患小的業務;在調整結構中減持風險權重高、資本消耗高的資產。全會確定了未來十年中國金融改革路線圖,華融湘江銀行將順應民資進入、利率市場化、建立存款保險和市場退出機制等金融改革方向,加快建設現代商業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