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景忠/文

2013年11月4日上午,老撾首都萬象陽光明媚,老撾前國家主席諾哈·馮沙萬等七位第一代革命領導人銅像移交儀式在萬象凱山紀念館廣場隆重舉行。老撾各界反響熱烈,給予了高度評價。中國共產黨再次在老撾黨和人民中間成功進行了一次“銅像外交”。
2005年以來,根據老撾人民革命黨中央請求,中國共產黨多次為老方制作凱山·豐威漢、蘇發努馮等老撾第一代革命領導人銅像。在老撾落成的這13尊銅像已成為中老友誼的象征,這種“銅像外交”的形式對增進老撾黨、政府和民眾對中國的友誼和信任,對進一步鞏固和發展中老傳統友誼發揮了獨特的作用。
中老兩黨兩國
深厚友誼的見證
2003年1月,老方向中方提出,希望幫助其鑄一尊能重現凱山主席風采的銅像,并希望在2005年12月13日凱山主席誕辰85周年之前完成,為次年1月召開的老黨第八屆黨代會增光添彩。
2005年1月,中國經濟聯絡中心組織中國雕塑學會會長、著名雕塑家程允賢同志率工作組赴老撾考察,時任老撾黨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家副主席朱馬里接見考察組時表示:“感謝中國共產黨派程先生這樣的雕塑專家來考察,它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對這次考察工作的重視。我相信通過中國雕塑專家的努力,一定能夠再現老撾人民心目中凱山主席的領袖風采。”
2005年7月,中央領導同志在陪同來訪的老撾人民革命黨主席坎代對凱山銅像審稿時指示:凱山主席銅像是我黨中央贈予老撾黨的禮物, 一定要作為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按期、高質量完成。
按照中央領導同志的指示精神,中國經濟聯絡中心全力做好這項工作,兩尊凱山半身銅像于2005年12月初凱山主席誕辰85周年前夕運抵萬象。凱山8.5米銅像由中國大型運輸機于2006年1月初,專程由南京空運至萬象,為迎接老黨第八屆黨代會的勝利召開,獻上了中國共產黨一份意義重大的禮物。
以銅像宣傳
“新老撾”的歷史
在八年多的銅像制作過程中,老方一再表示,為老一輩黨和國家領導人建造銅像,可以使后代銘記他們為國家解放民族獨立所建立的豐功偉績,在宣傳教育和意識形態領域建立完整的“新老撾”歷史。
在老撾黨內、國內享有崇高威望的蘇發努馮主席的銅像是由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教授、中國著名雕塑家曹春生同志創作的,這座銅像立意定格在蘇發努馮主席身著短袖獵裝便服、面帶微笑、雙手合在胸前呈邊鼓掌邊緩步前行的整體形態,很好地體現了蘇發努馮主席與人民魚水情深的意境。老撾黨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家副主席本揚高度評價中國雕塑專家的出色工作,稱贊道:主席銅像栩栩如生,中國雕塑家將我們的全部心愿予以完美表達。
2007年11月,運送蘇發努馮主席銅像車隊進入老撾境內后,沿途受到熱烈迎送,人們用老撾最莊嚴的傳統禮節恭迎“紅色親王”回家。蘇發努馮主席的銅像安放在其故鄉瑯勃拉邦中心地區,形成了以紀念廣場為中心的新景點,起到了很好的宣傳影響作用,增加參觀者對老撾近現代史的了解,激發老撾青年一代的愛國主義熱情。
2012年1月,老黨中央決定:由老方出資與中方合作,為諾哈·馮沙萬、富米·馮維希、奔·西巴色、西宋噴·洛萬賽、西吞·貢瑪丹、派當·羅別耀、都亞·賽珠等七位老撾第一代革命領導人制作銅像。經過中老雙方近兩年的不懈努力,2013年10月,由程兵(程允賢大師之子)—程允賢雕塑藝術工作室創作、北京源北雕建筑藝術雕塑有限公司鑄造的七尊老撾第一代革命領導人銅像運抵老撾,并于11月4日上午舉行了隆重的移交儀式。老撾國會主席巴妮·亞托杜、老撾人民革命黨中央書記處書記、萬象市委書記兼市長蘇甘·馬哈拉,老撾黨中辦副主任兼凱山紀念館主任蘇萬迪·西沙瓦,中國駐老撾大使關華兵等出席,萬象市各界代表、七位老撾第一代革命領導人親屬和家鄉代表等三百余人參加了移交儀式。中國經濟聯絡中心主任胡延新、凱山紀念館主任蘇萬迪·西沙瓦分別代表中老兩國致辭,并在移交證書上簽字。
隨后,在沙灣拿吉省和占巴塞省兩個紀念園區,舉行了莊嚴隆重的安裝儀式。伴隨著盛大佛事祈福活動,諾哈·馮沙萬和西吞·貢瑪丹兩尊銅像安裝工作在中老工程技術人員的密切協同下順利完成。根據工作計劃,老方技術人員將在老黨十大前獨立完成其余五尊銅像的安裝工作。
運送諾哈·馮沙萬和西吞·貢瑪丹兩位領導人銅像的車隊前往各自家鄉——沙灣拿吉省和占巴塞省時,受到沿途四省領導和各界群眾數萬人夾道迎送,很多民眾自發來到現場迎接他們崇敬的老一輩領導人銅像,車隊經過有的村鎮時,雖然已入夜并下著雨,人們迎送銅像車隊的熱情絲毫不減,大家揮動老撾國旗和老黨黨旗,載歌載舞,向車隊獻上鮮花,用老撾傳統中最隆重和莊嚴的儀式表達對老一代革命領導人的崇仰之情,向中國同志的真誠幫助表達感激之意。
“銅像外交”
政治效果顯著
正如老方所言,中方是帶著對老撾黨和人民的深情厚誼來完成這項工作的,這是兩黨友好關系和兩國傳統友誼的新象征?!般~像外交”社會影響明顯,直面民眾、直入民心,更具影響力和生命力,是積極開展公共外交的成功范例。通過由中方為老撾領導人塑造銅像的形式,展現中國黨和人民對老撾老一輩革命家的深厚感情,表現出了兩國在革命傳統和愛國主義教育方面的共同價值追求,進一步拉近了兩黨和兩國人民的情感。銅像坐落的紀念園區是老方開展宣傳教育的重要基地,同時也成為中國開展公共外交的重要陣地。中方用真情、用真心的創作,塑造了一尊尊老撾領導人栩栩如生的銅像,也在老撾民眾心中樹立起中國人民的友好形象。
“銅像外交”既豐富了黨際交往內涵,也是黨的對外經濟聯絡工作方式的創新。為老撾第一代革命領導人制作銅像是通過黨際交往推動務實合作的成功實踐,把握對方的關切和期待,充分考慮老方的實際需求,尊重老方的政治關切和民族宗教習慣,既為黨的對外事業服務,也是拓展黨的對外經濟聯絡工作的創新實踐。
(作者單位:中國經濟聯絡中心)
(責任編輯:魏銀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