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12日起,印尼礦石出口禁令開始生效,此項禁令可能會令全球鋁土礦/氧化鋁、鎳、錫及銅貿易格局發生大改變。采礦業對印尼而言非常重要,占到其GDP的逾10%、出口的20%,鎳(25%)、錫(30%)、海運動力煤(40%)、鋁土礦(25%)及銅(3-5%)均在全球貿易中占據一定地位,這些產品中大多以礦石或精礦形式出口,而后在中國、日本或亞洲其他地區完成下游加工。金屬礦石出口禁令實施的主要目標之一就是將更多下游加工拿到印尼來,以便從礦石出口貿易中獲得更大的價值。
但時值印尼大選之年,此項禁令牽扯頗廣,印尼議會或力爭強制實施,但礦產企業亦會繼續游說,實際的變化可能是緩慢的。在瑞銀看來,印尼當局不大可能強制嚴格執行。因此,印尼出口不大可能在2014年1月12日后立即遭受沖擊,鋁土礦和鎳紅土礦雙雙高企的庫存意味著這些重要市場在2014年供給將非常充足。有證據表明,禁令確實強制實施之前,錫、鋁土礦/氧化鋁和鎳價不會顯著上漲/變化。
中國如何回應?
印尼是中國不銹鋼和氧化鋁/電解鋁行業首要的鎳紅土礦和鋁土礦來源,因此中國的下游用戶自然擔心出口禁令的實施會帶來潛在負面影響。為此,他們采取了三種方式來應對可能面臨的沖擊:一是囤積礦石,二是尋找替代供給,三則是在印尼進行下游設備投資。
2013年中國進口激增充分反映出囤庫存活動的活躍。截至2013年10月鋁土礦進口達到6100萬噸,同比銳增85%,處于歷史高位。鎳紅土礦方面,估計中國的庫存大概有9個月之多,并且還在增長。
此外,中國也在積極尋找替代供給。鋁土礦的貿易數據表明,來自印度、斐濟,甚至是遙遠的巴西、幾內亞和圭亞那的進口量都在攀升,而鑒于運費成本因素,巴西、幾內亞和圭亞那的出口范圍一般只限于大西洋。澳大利亞的供給有所增長,但市場中并沒有足夠的產能來應對印尼出口的立即退出。
近幾個月,諸多中國生產商投資下游設備的公告相繼出爐。截至2013年10月,印尼和中國就礦產、交運、電力及紙漿/造紙行業簽訂的投資協議,規模達282億美元。一家中國銀行業財團與PT Bintang Delapan簽署了51億美元的投資協議,興建一座30萬噸的鎳鐵廠。還有一項總規模達24億美元的投資,要在印尼興建兩座年產5萬噸的鎳精煉廠。鋁土礦/氧化鋁方面,中國宏橋集團就印尼合營公司與印尼Winning Investment 、PT Citra Mineral Investindo簽署了一項10億美元的協議,將建立一座氧化鋁精煉廠,而杭州錦江集團則與PT Borneo Alumindo 簽署協議,宣布投資17億美元興建一座年產150萬噸的鋁土礦和氧化鋁精煉廠。
禁令或將分階段實施
與此同時,印尼的采礦業卻并未投資興建足夠的下游產能來升級礦石產品,從而達到2014年初出口禁令的要求。隨著禁令生效日期的臨近,瑞銀認為印尼政府不會強制實施禁令。
官方政策并未改變,但對于分階段實施禁令的呼聲越來越大。最有可能的出現的情況是什么?
首先,那些正在興建加工設備的企業將繼續出口(可能會在一段時期內設定一個額度)。那些沒有推進下游建設的現有出口商有可能從2014年1月開始就喪失了出口許可。同時,出口關稅或將上調,目前鎳紅土礦的出口關稅為20%,可能會提高至40%以上。
而最有可能出現的情況是,印尼將于2014年4月舉行議會選舉,而總統選舉第一輪也將在2014年7月舉行,分階段實施出口禁令可以避開選舉前就業崗位和稅收收入減少的風險,也令生產商得以維系現金流,有助于為下游加工的資本開支(政策的最終目標)提供資金支持。在瑞銀看來上調出口關稅對礦石出口企業的就業幾無影響。
作者丹尼爾·摩根(Daniel Morgan)
系瑞銀全球大宗商品分析師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