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順輝
心律失常為冠心病并發心力衰竭的一種臨床上常見的并發癥,為患者慢性心衰的臨床表現之一,分為室性心律不齊與房性心律不齊?,F今的心血管類疾病的晚期階段一般會發展為慢性心衰,且死亡率較高,疾病治療后預后較差[1]??刂破洳∏榘l展與發作則為治療此病的重要手段,現今一般都以藥物治療為主。但藥物都有其兩面性,雖有治療病情作用但其不良反應也不可忽視,從而臨床使用受限[2]。南昌大學第三附屬醫院近年來通過對收治的冠心病并發慢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患者進行治療,取得一定效果,具體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6月~2013年7月南昌大學第三附屬醫院收治的124例冠心病并發心力衰竭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存在確診的冠心病病史且住院原因為并發心力衰竭且心律不齊,以及無發病病史但此次住院通過造影確診為冠心病并發心力衰竭患者且除去其他誘因而引發心力衰竭的病患[3]。隨機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n=62)。對照組患者中男36例,女26例,年齡54~76歲,平均年齡(62.7±4.2)歲,病程7個月~20年,平均病程(6.7±3.5)年;觀察組患者中男35例,女27例,年齡范圍53~75歲,平均年齡(61.0±5.1)歲,病程8個月~19年,平均病程(6.3±2.9)年。對2組患者的病情嚴重度以及性別、平均年齡、病程等多方面影響試驗的因素進行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可進行對比研究。
1.2 方法 2組患者均給予相應護理及對癥治療,控制原發病等,按需給予強心劑及利尿劑。停用本研究以外的其他抗心律失常藥物。對照組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給予參松養心膠囊,4粒/d,tid。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患者用藥的基礎上加用鹽酸胺碘酮片,劑量為0.2g/次,tid,服用藥物療程為1~2周,隨病情發展控制藥物的使用,酌情減量至0.2g/d,維持治療1個月。
1.3 療效判定標準[4](1)顯效:臨床上患者癥狀消失,心電圖以及心率等回復正常水平或改善明顯,生命體征正常;(2)有效:患者癥狀改善較大,生命體征改善明顯,心電圖等改善明顯;(3)無效:患者生命體征與心電圖等均無較大改善。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錄入并經審核后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正態計量資料采用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患者藥物治療效果對比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88.7%,高于對照組的74.2%,2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表1 2組藥物治療效果對比[n(%)]
2.2 不良反應 觀察組中3例患者出現頭暈、頭痛,1例出現胸悶。對照組中2例出現胃腸道反應,1例出現頭暈、頭痛,且均短時間內消失。2組不良反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冠心病并發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易發生心律失常,機制為血液循環障礙導致的心肌缺血缺氧,從而引起心肌的不可逆重建,最終影響心臟傳導系統引發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表現為心肌的搏動出血液不能滿足靜脈回流以及正常人體代謝的等量血液,也成為“心肌衰竭”[5],且因此而引發一系列并發癥與疾病體征如高血壓、冠心病等,不正當作息及不良生活習慣也會誘發其發病。年齡則為其中重要因素之一,冠心病心力衰竭發病率一般隨年齡增長而增高,死亡率也逐漸增高[6]。心律失常為冠心病并發心力衰竭的一種臨床上常見的并發癥,為患者慢性心衰的臨床表現之一。而室性心律失常如頻發性室性早搏,心室顫動等引發心力衰竭概率一般大于房性心律失?;颊遊7]。控制其病情發展與發作則為治療此病的重要手段,現今一般都以藥物治療為主。治療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的心律失常,鹽酸胺碘酮為首選藥物。其抗心律失常作用機理主要為降低竇房結自律性,消除折返血液激流,阻斷血液折返環,因此可延長有效不應期與心肌組織的動作電位,卻不影響其點為高度與靜息電位[8]。
本次使用的藥物胺碘酮屬Ⅲ類抗心律失常藥,主要作用為降低竇房結的自律性,消除折返和后發放,最終延長有效不應期而減少心律失常的發生。本試驗發現在運用藥物治療的1周后,觀察組總有效率為88.7%,高于對照組的74.2%,2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中3例患者出現頭暈、頭痛,1例出現胸悶;對照組2例出現胃腸道反應,1例出現頭暈、頭痛,且均短時間內消失。2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因此,通過研究得出利用鹽酸胺碘酮聯合常規冠心病治療藥物,不僅顯著提高治療效果,且可減少單獨用藥的使用劑量,值得臨床推廣。
[1] 王朝暉.老年慢性心衰的臨床表現特征分析與康復[J].當代醫學,2009,15(16):109-110.
[2] 袁現偉.支氣管哮喘防治指南[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8,31(3):177-1851.
[3] 陳勇,向琳,胡玉華,等.參松養心膠囊聯合胺碘酮治療充血性心力衰竭室性心律失常的療效及安全性觀察[J].中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1,9(9):1047-l048.
[4] 王登沛.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律失常臨床治療分析[J].大家健康,2013,7(8):66-67.
[5] 范秋,張麗敏.冠心病心力衰竭臨床治療[J].當代醫學,2010,16(12):59.
[6] 劉少平.老年心力衰竭的臨床分析體會[J].當代醫學,2010,16(28):73-74.
[7] 王立新,趙曉蕾,劉濤.心力衰竭與心律失常相關性分析[J].中國醫藥導報,2009,6(3):103-1041.
[8] 吳以嶺.脈絡-血管系統病新概念及其治療探討[J].疑難病雜志,2007,24(15):286-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