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桃花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電腦的普及應用及其工作模式的改變,使頸椎病的患病人數持續增長,近年來患病人群逐漸出現偏向年輕化的趨勢。近年來,九江市第一人民醫院在收治頸椎前手術患者的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圍術期護理經驗,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3年2月~2013年9月確診收治并接受頸椎前路手術的50例患者平均分為2組。50例患者中11例頸椎骨折,9例頸椎脫位,9例無脊髓損傷,15例伴脊髓損傷,6例頸椎病。觀察組男15例,女10例,年齡38~50歲,平均年齡(42.5±5.1)歲;對照組男 18 例,女 7 例,年齡 37~50 歲,平均年齡(43.1±4.6)歲。2組患者一般資料等方面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50例患者均實施頸前入路,進行全身麻醉,頸前右側進行橫或斜切口。手術方式主要為單節段降壓,頸椎間融合,髂骨植骨融合;單節段降壓,植入前路鋼板并進行髂骨植骨融合;多節段椎體次全切除降壓,植入鋼板并進行鈦網內植骨融合。
1.3 護理 對照組患者依據傳統圍術期要求進行護理,未制定相關計劃,醫生、護士及其他人員在治療、護理、檢查等方面不作統一規定。觀察組圍術期護理措施如下[1-5]。
1.3.1 術前護理
1.3.1.1 心理護理 由責任醫生向患者解釋手術相關內容并解答患者疑惑,解除患者術前緊張、恐懼等不良情緒。手術實施前向患者講解手術目的以及術后能達到的具體效果,介紹手術的整體流程、手術時間及注意事項等。通過成功病例向患者進行示范說明,保持患者情緒穩定,消除術前緊張感,以達到積極配合手術治療的目的。
1.3.1.2 體位訓練 為適應手術的入路需要,降低患者術后出現的不良反應,手術治療前應指導患者進行體位訓練以及氣管、食管牽拉訓練。指導患者練習平臥,頸部向后伸展。本次調查的50例患者均進行右側切口,用2~4指從皮外插入患者右側內臟鞘與血管、神經鞘間隙外,持續性向左側牽拉直至過中線,患者感覺輕度憋氣為最適。通常患者于手術治療前3~5d開始,2~3次/d,5~10min/次。
1.3.1.3 術前準備 指導患者多進行深呼吸或擴胸運動。通過咳嗽加大肺部通氣量,使痰液排出體外。術前一天需預先備皮,術前12h禁止攝食,術前4h禁止飲水,術前一晚對患者進行灌腸,手術當天清晨進行留置尿管,術中可使用抗生素進行治療。
1.3.2 術后護理
1.3.2.1 體位護理 手術治療后護士和手術醫生需共同協助托起患者頸部、軀干及下肢,使患者身體呈直線,平臥于病床,頸下頭部及雙肩處均需墊薄枕,使患者頸部保持微向后伸的狀態,頸部兩側需各放置沙袋進行固定,骼骨取骨處使用沙袋進行壓迫24h,患者翻身時可使用軸線翻身法,需使患者脊柱保持在同一條直線上,告誡患者禁止強行翻身,防止頸部由于不正當用力或扭曲,導致植骨塊脫出?;颊呖人曰虼驀娞鐣r需事先輕按頸前部。
1.3.2.2 密切觀察病情 將患者安置于搶救室內,對其進行心電監護,監測心律、呼吸、血壓、血氧飽和度及尿量等。監測時間:15~30min/次,狀態平穩后1次/h;可給予患者持續吸氧,2~6L/min,血氧飽和度需大于95%;出現異常,及時報告。
1.3.2.3 呼吸道護理 術中需牽拉患者氣管或氣管插管,導致患者術后痰液增多,可進行霧化吸入,2~4次/d,20min/次??墒褂么龠M痰液稀釋藥物,如氨嗅索及異丙托溴銨等,便于患者咳出痰液。指導患者增加飲水量,護理人員可拍擊患者背部,咳痰無力時可進行吸痰處理。
1.3.2.4 飲食護理 術中由于牽拉氣管或進行咽部術,常導致患者術后出現咽部疼痛或吞咽困難,術后3~5d均可自行緩解?;颊呤中g治療6h清醒后,可適當攝入冷流食,以緩解咽喉部腫痛。術后1~2d可攝入半流質,術后1周可恢復正常飲食。飲食應以高熱量、高維生素及高蛋白為主,且需容易消化吸收,避免粗糙、干燥質地堅硬的食物。
1.3.2.5 康復及出院指導 于術后第7天患者可下床活動,需佩戴頸圍,密切觀察有無頭暈、面色蒼白等表現。出院后仍需佩戴頸圍2~3個月,頸圍解除后需多練習頸部多方向轉動。防止長期維持同一姿勢或用力過猛轉向,注意溫暖,睡覺時防止頸部過伸或過屈;防止提攜重物,避免出現跌傷;出院后仍需持續性進行康復訓練,定期回院復查。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實驗數據均使用SPSS19.0軟件統計,計數資料比較用χ2檢驗;正態計量資料比較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組患者在滿意度、住院天數、住院費用及并發癥發生率的差異均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2 2組滿意度、住院天數、住院費用及并發癥發生率對比
頸椎的病理解剖十分復雜,且位置較為特殊,在手術治療中往往涉及到許多神經血管等十分重要的機體組織,且患者病情普遍較為復雜或并發患有脊髓損傷,術中術后多會發生各類并發癥狀,因此,為使手術成功率有所上升以及盡可能的減少術中術后并發癥的出現,圍手術期的護理就顯得及其重要了[6-8]。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對照組共5例患者出現并發癥,并發癥發生率約為 20.0%,平均住院天數(12.83±2.11)d,平均住院費用(54892.35±7435.87)元;觀察組共 1 例患者出現并發癥,并發癥發生率約為4.0%,平均住院天數(8.59±1.56)d,平均住院費用(44063.25±5302.95)元,2 組對比差異顯著。上述結果顯示有效的圍術期護理,可明顯降低并發癥發生率,縮短住院時間,減輕經濟壓力。通過對本次50例患者的圍術期護理,患者頸椎部及四肢功能改善顯著,護理滿意度較高,術后并發癥較少,促使患者早日恢復健康,幫助患者早日回歸社會。
[1] 趙著華.頸椎前路、后路、前后路同期手術62例圍手術期護理體會[J].甘肅醫藥,2011,30(1):54-55.
[2] 宗慧.86例頸椎部前路手術圍手術期的護理體會[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10):338-339.
[3] 馬紅霞.60例頸椎前路手術圍手術期護理[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3,7(2):115-116.
[4] 陶士忠.頸椎間盤多節段突出癥頸椎前路手術治療療效觀察[J].當代醫學,2012,14(31):92-93.
[5] 周廣福,張松,趙筑川.頸椎前路并發癥及對策[J].當代醫學,2012,20(16):87-88.
[6] 曾玲,張壽,陳曉紅,等.頸椎前路手術患者圍手術期的護理體會[J].海南醫學,2013,24(6):929-930.
[7] 朱紅妞.淺議頸椎前路手術圍手術期的護理體會[J].內蒙古中醫藥,2013,14(19):162-163.
[8] 劉麗芬.頸椎前路手術治療頸髓損傷38例圍術期的護理[J].當代醫學,2013,20(11):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