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慧,楊曉云,尉真
(1.山東管理學院勞動關系學院,山東 濟南 250357;2.山東省立醫院,山東 濟南 250000)
試論社會工作專業學生的介入式實習
——以S醫院醫務社工實習為例
劉慧1,楊曉云1,尉真2
(1.山東管理學院勞動關系學院,山東 濟南 250357;2.山東省立醫院,山東 濟南 250000)
從醫院的角度探討醫務社會工作者的培養模式,為高校開展社工專業教育提供參考。社會工作人才的培養,必須從學校與用人單位兩個方面考慮,采用入駐用人單位的方式,探索建立介入式的社會工作專業學生實訓模式,從而推動社會工作教育的發展。
醫務社工;培養模式;介入式實習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和諧社會的發展,醫務社會工作[1](P55)在中國的發展越來越快,醫務社會工作者的隊伍越來越大。
醫務社會工作者要服務病患,最終走進病房,為醫院所用。這就要求醫務社會工作者的培養要適切病患與醫院的需求,從而實現“以病人為中心”。文章將從醫院的視角——一種來自用人單位的聲音對醫務社會工作者的培養模式進行探討,從而為醫務社會工作者的教育提供一定的參考,實現醫務社會工作的更快職業化和本土化。
我國醫務社會工作發展到今天,已經有了近一百年的歷史,新中國成立以來,醫務社會工作在經歷了沉寂之后,重新獲得了新生,在短短的二十幾年的時間里,迅速地成長起來。S醫院作為山東省唯一一家設有專門的醫務社會工作辦公室的大型綜合醫院,在開展職業醫務社會工作的同時,亦承擔了多所高等院校的社會工作實習任務,逐漸形成了系統的醫務社會工作服務。
(一)醫院概況
1.崗位設置
醫務社會工作辦公室現設專職人員10人,其中本科學歷2人,專科學歷8人;醫生1人護士8人,社會工作者1人,大部分具有社會工作從業資格證,如下表1所示。

表1 崗位設置
2.志愿者管理
在志愿者工作上,成立了山東省S醫院志愿者服務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領導全省醫務志愿者工作,取得較好的成績。
目前,山東省S醫院醫務社會工作的志愿者已經達到了2000多名,包含醫院職工、高校學生以及社會愛心人士等各類人群。志愿者們在5.12汶川大地震以及全運會等重大災難和節慶期間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同時為醫院整合社會資源開展公益活動提供了大量幫助。S醫院醫務社會工作辦公室在服務的過程中,逐步摸索出“社工+義工”的服務模式。
3.惠民醫療
在惠民工作方面,S醫院定期組織為農村兒童尤其是特困兒童提供早期疾病預防技術指導和治療
經費支持;醫院的各個科室還經常舉辦社區宣傳活動,進到社區當中進行醫療知識宣傳和免費查體。這系列活動的開展,不僅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公共衛生服務的均等化,還將公立醫療機構由原來單純的以治病為主向預防、治療、科研等綜合性社會公益機構轉變。
4.導醫導診
S醫院是目前山東省規模最大的公立醫療機構,也是山東省慈善總會授予的慈善工作站和山東省紅十字會醫院,醫院有責任有義務承擔更多的公益性服務,實施更多的惠民便利措施。集中、加大惠民服務工作力度,通過專職、專業的工作,為醫院和社會之間架起惠民的橋梁。
5.隨訪工作
隨訪工作也是S醫院醫務社會工作辦公室的工作之一。包括對住院病人的滿意度訪談和對出院患者電話隨訪兩部分,為改進醫療服務水平提供參考。
(二)學生實習
1.貧困腎衰竭患者血液透析救助項目
發達國家經驗表明,醫務社工在其治療康復和社會回歸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2010年山東省慈善總會與S醫院聯合開展了“貧困腎衰竭患者血液透析救助項目”,該項目救助對象為山東省貧困家庭的急、慢性腎衰竭患者[2],以救助在省立醫院透析的患者為主。社工實習生介入到項目之中,一起策劃并展開腎衰竭患者及其家屬的生命故事訪談項目,了解他們背后的故事,探討生命的意義與崇高的價值,旨在緩解他們經濟壓力的同時,減輕他們的心理壓力。
2.“陽光樂園”項目
白血病患兒,大多是4-6歲,他們在這樣一個天真、活潑的年齡,卻要每日努力的與病魔做抗爭。社會工作實習學生介入到白血病患兒的康復行動當中,在醫院負責人的鼓勵與支持下開展了一系列以“陽光樂園”為主題的活動。
醫務社工帶領實習生,通過對小兒血液科的觀察,根據患兒的治療時間制定了在陽光樂園內開展小組活動的方案。通過活動,既豐富了兒童患者和家屬的住院生活,使他們感受到親情的溫暖,找到更多的精神支持和生活動力,又讓孩子們在獲得快樂的同時,加強與父母之間的交流溝通,勇敢地說出心中的愛,以達到感恩父母的更深層次的目的。
實習學生們從中實踐了課堂理論,在專業社工的指導下,在如何與兒童溝通、如何介入方面有了切身的體會。
3.社區宣傳活動
社會工作專業實習學生同樣參與了社區的宣傳工作,運用所學的社區社會工作的知識,進到社區當中協助醫務人員進行基本醫療知識宣傳和免費查體。在宣傳過程中,與居民平等地交流,了解他們的需求,并在之后的總結討論會中用自己獨特的視角表達出來,給專業醫務人員以啟發。
4.隨訪工作
隨訪工作包括對住院病人的滿意度訪談和對出院患者電話隨訪兩部分,社工學生介入后,一改之前死板的詢問方式,將專業的訪談與調查方法運用到當中,以與患者及其家屬建立穩定的關系為為基礎,慢慢地打開患者及其家屬的心扉,了解他們的真實想法,為改進醫療服務水平提供參考。
社會工作專業學生的實習狀況得到用人單位的好評,同時,也出現了許多問題。從用人單位的角度來看,高校在培養醫務社會工作專業人才的過程中遇到了許多新情況、新問題,如:培養目標不夠明確,專業定位不夠清晰;課程設置不盡合理;教學方法相對落后,缺乏專業教材與師資;實習機制不健全[3]等。
第一,實習時間過短。實習生往往在進入醫院之后,由于對工作不熟悉,有些學校是二至四周的實習時間,而有些則是蜻蜓點水一般,只是比較簡單的探訪,根本學不到什么東西。社工學生們在需求評估做完以后實習時間就已經過去大半,能做到的東西實在很少,沒有辦法滿足機構的需要,很多實習生往往剛剛把計劃做出來,實習就結束了,帶來很大的遺憾。
第二,用人單位與社工實習生之間期望不一致。醫院期望實習生來到就可以幫上忙,可是這是很難達到的目標,社工實習生更期望醫院能有專門的人員帶自己漸漸地熟悉工作,慢慢地入手,雙方的期望值有差別。在實際意義上,社工實習生并沒有發揮好作用,大多數實習目標也沒有達到。
第三,社工實習生的知識不夠全面。以醫務社工為例,目前,國內的醫務社工在受訓時所接受的大多是社工方面的訓練,缺乏相關的醫療知識,無法給予實習生適當的指導。在高校教育的過程中,只是教導學生基礎的知識,而有針對性的,比如說殘疾人社會工作、婦女兒童社會工作、司法社會工作等等都需要學生具備更多的專門知識,才能更好地適應專
門性的工作。
第四,相關制度規范存在不足和缺陷。國內大部分高校都沒有專門的社會工作實習基地和實習指導文件,比如醫院,醫院對社工實習生亦沒有統一的規范制度,只能從管理志愿者的角度對待社工實習生,在定位上,對社會工實習生來說造成了模糊的概念,沒有很好的發揮社工的作用。[4]
針對以上問題,筆者認為可以通過如下措施予以緩解或解決。
(一)專職社工的培養
專職社會工作者的培養,第一要務是明確社工的身份定位。在不同的單位或者組織中,社工的身份是不同的,可能是一個主導者,也可能是一個協助者,甚至是一個資源的鏈接者。
以醫務社會工作者為例,首先,對于病人,醫務社會工作者是來自醫院的服務者,具備醫學背景和知識更能表現出其專業性;對于醫院,醫務社工則是“第三方”[5]的服務者,代表患者,成為醫療專家團隊的一員,努力為病患爭取最佳的介入方案。
第二,專業的社會工作人才應該具備社會工作基礎的專業理論知識和工作能力、服務技巧。不管在什么崗位,擔任什么樣的角色[6],專業的社會工作者除了自身的知識儲備之外,更要有與組織相關的知識和能力儲備,才能更好地應對工作的挑戰。例如作為一名醫務社會工作者,應該獲得醫學相關的教育,因為醫務社會工作者的服務領域是醫院,服務對象是病患,基本的醫學知識是不可或缺的。
(二)社工實習生的培養
社會工作學生從學校畢業走進專門的工作崗位,向服務對象提供服務,那相應的用人單位也要參與到社工學生的繼續教育中,這樣不僅可以加強其專業性,而且令其服務更貼近實際需要,從而真正實現以服務對象為中心的服務原則與價值。
首先,用人單位與高校合作,實現介入式學生實習模式。用人單位與高校一起搭建社工實習平臺。將學生實習納入到用人單位新員工實習的軌道中,用對在職社工的要求去培養實習學生,集中并延長醫務社工實習生實習時間,將實務工作不間斷持續下去,做出效果;同時,實習前共同制定實習目標,一致明確實習生的實習目標;再次,設立實習基地,明確實習生的角色,將志愿者管理與社工實習生管理區分開來,使其形成有效的機制并發揮作用。
其次,形成“1+1”的師生督導模式。加強繼續教育,專職社工在學生實習的過程中扮演教師角色,嚴格要求自己,不斷的在實踐中提升自己的理論修養,同時,指導好社工實習生。根據已形成的管理模式將醫務社工納入到三個體系中,即服務、管理和評價體系,對醫院的醫務社會工作實習生進行職業精神教育。
最后,根據學生的職業規劃,培養更多的專門人才。學生在校時即要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自己的職業規劃,根據這一職業規劃[7],在最后一年的實習中。制定相應的實習計劃,不同的學生予以不同的實訓過程,促使高校培養出來的人才與社會相對接。
另外,加強醫院與高校、社工協會或組織的合作,根據已形成的管理模式將社會工作專業實習生納入到原有的體系中,相互影響相互溶合,以不斷改善醫務社會工作的服務。
綜上所述,高校的社會工作專業學生實習長久以來都是沿襲傳統的模式,即教師帶學生,教師的觀點對學生會產生極大的影響,而不同的用人單位對新員工的要求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在實習的過程中,采用介入式的實習,用人單位將對新員工的要求放到實習生的身上,將會起到更好的效果,使高校與社會相鏈接,社會工作專業學生將會更好地溶入到用人單位當中去,同時可以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更加緊密地結合起來,推動社會工作更好地發展。
[1]Foster Z,Brown DL.The Social Work Rolein Hospital Discharge Planning:An Administrative Case History[J].Soc Work Health Care,1978,4(1):55-63.
[2]王君梅,姚景鵬.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狀態及家庭支持的調查與分析[J].中國實用護理,2004,(1).
[3]孟馥,丁振明,張一奇.淺析醫務社會工作職前及在職教育中的缺項[J].福建醫科大學學報,2012,(3).
[4]祝平燕,曹富平,祝松.醫務社會工作實務模式的拓展及制度設立——以某高校實習基地專業實踐為例[J].社會工作,2011,(12).
[5]余瑞萍.醫務社會工作實習中專業價值觀與現實處境的沖突與融合[J].福建醫科大學學報,2012,(1).
[6]黃俊,李亞.醫務社會工作者的角色定位初探[J].法制與社會,2009,(36).
[7]曲玉波,醫務社會工作專業教育的發展策略[J].附件醫科大學學報,2012,(1).
(責任編輯:馬銀華)
本文系中國社會工作協會課題:優勢視角下的醫務社會工作(一般課題)的研究成果之一。
G642;C916
A
2095—7416(2014)05—0146—03
2014-07-21
劉慧(1986-),女,山東臨沂人,碩士,山東管理學院勞動關系學院教師。楊曉云(1988-),女,山東臨沂人,大學學歷,山東管理學院勞動關系學院教師。尉真(1969-),女,山東臨沂人,大學學歷,山東省立醫院醫務社會工作辦公室主任,主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