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宏偉
新聞記者的采訪活動離不開與人打交道,人際關系是新聞采訪的前提和基礎,新聞采訪是公共關系活動的一種表現。因此,努力構建和諧的公共關系,具備公關人員必要素質,在采訪中恰當地運用公關工作的規律,這對于記者獲得成功的采訪,從而提高新聞報道水平無疑是十分必要的。
公共關系是一種公眾性、社會性的關系與活動。新聞學作為一門專門研究人與人之間信息交流的基本現象和規律的科學,它集各種人際關系之大成。作為新聞信息的傳播者——記者的工作處于一個十分開放的人際關系氛圍之中,記者的日常采訪活動常會遇到不同年齡、身份、職業的人,每個個體本身存在著文化程度、思想認識、表述能力等差異,同時,采訪對象所處的地區、環境等因素,勢必會增加采訪報道的難度。因此,一名記者想要出色地完成新聞采訪任務,就必需具備一定的公關能力。
首先,要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
公關的本質在于溝通。對于一次采訪,采訪前的電話聯系,采訪中的內容交流都離不開溝通,不擅于溝通的記者,也許在采訪前就有可能被人家拒絕。一個優秀的公關人員將自己工作時間的70%用在溝通上,因為溝通創造價值。新聞記者亦如此。
其次,要具備較強的組織能力
體現公關人員的能力水平,不是光注重制定策劃方案,而是如何將策劃方案變成現實,這需要的是較強的組織和協調能力。新聞記者,特別是記者中的領頭人,必須具備較強的組織能力。它包括組織一次重大采訪活動的能力,制定采訪報道計劃、決策的能力,合理協調、安排人員的能力等等。
再次,要有靈敏的嗅覺力
一名出色的公關人員,需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對外界特別是媒介信息的敏感程度,將很大程度上決定公關人員的水平與工作業績。同樣,一個優秀的新聞傳播者,必須具備靈敏的新聞嗅覺,這種嗅覺就是所謂的新聞敏感。新聞工作者能不能在紛繁復雜的新聞事實中,及時地發現與敏銳地分辨有價值的新聞事實,其直接著力點靠 “新聞嗅覺”的靈敏度。
最后,要有很強的心理承受力和應變能力
公關人員需要看很多人的臉色,需要面對業績的起起伏伏,一個優秀的公關人員會有很強大的心理承受能力,會及時調整自己,變不利為有利。同樣,新聞工作者每一次采訪不可能總會面對笑臉,總會有很好的配合。這就需要記者學會忍耐,隨機應變。在采訪中要沉住氣,認真揣摩對方心理,借助對方的姿態、表情、動作等,測定對方的意向,再作出制勝的決策。
記者的采訪既然是公共人際交往活動就應遵循公關規律,唯此新聞采訪工作就會更有活力,更加游刃有余。
第一,要樹立良好的職業形象
記者和采訪對象是施與受的關系。要想讓對方主動施、樂于施,作為接受者,記者必須給對方一個良好的形象。首先,要守時,講信用、守時間是記者必須嚴格遵守的基本規范,也是基本的禮貌。其次,要注重儀表,既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又要符合采訪性質。再次,要舉止得體,與采訪對象交談時應態度誠懇,語言溫和,注意傾聽,面帶微笑等等。
第二,從尊重對方的角度做好采訪準備
公關談判中要求知己知彼,采訪亦然。實踐證明,準備工作充分了,就能把握采訪要點,提高采訪效率,從而也會贏得采訪對象的尊重。準備工作應在明確采訪目的的基礎上,圍繞主題收集有關資料。諸如了解不懂的專業術語、背景材料等。認真匯集被采訪者的有關資料,加以分析研究,盡量達到對被采訪者自然情況初步了解,以便判斷準確,找到提問的突破口。同時準備一些問題,并設計出提問的大致提綱。
第三,構筑長期穩固的信息網絡
在記者中有“窮”記者、“富”記者之說。要想成為“富”記者,就應該注重信息網絡的建立和人脈關系的累積。信息網絡要上至領導,下至普通百姓,應該四面八方。而一旦建立信息網絡,要通過經常打電話以及逢年過節郵賀卡、發短信等方式鞏固感情聯系,使對方感到你在關心著他,期待他的信息。
綜上所述,記者若具備必要的公關能力,在新聞采訪中,自覺地遵守公關規律,運用公關規律,就會達到事半功倍的采訪報道效果。
(作者單位:撫順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