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冬梅
豐富的細節對于新聞直播節目而言,其作用等同于水源之于魚兒,缺失了細節的直播,只是對新聞事件流程的機械展示,沒有細節,直播就喪失了生命力,更談不上對新聞主題的深度開掘與詮釋。在十四場火炬傳遞直播節目《圣火傳遞中國夢》和第十二屆全運會開、閉幕式直播中,對細節的追求體現在很多方面,也正是這些獨一無二的精彩細節,為這些大時段直播注入了新鮮與活力,強化了直播的可視性。
1.前期策劃著眼細節,從細節入手深化主題。新聞直播中的細節可以是現場捕捉到的,也可以是精心策劃出來的。在《圣火傳遞中國夢》的直播中,每到一個城市,我們在選取具體直播點位和設計直播內容時,都緊緊抓住能夠展示和烘托主題的細節,加以精心策劃。
以丹東為例,在對火炬傳遞路線實際踩點過程中,除了鴨綠江上正在建設的新跨江大橋,還有一根被漆上了五彩顏色的大煙囪引起了我們的注意。原來這是一根被廢棄的煙囪,原來的工廠搬遷之后,它被粉飾一新,成為在工廠舊址上新建的公園里一個標識性景觀。了解到這一情況后,我們修改了原來的直播方案,把直播車選在離這根煙囪很近的位置,把我們的直播鏡頭對準了這根形象和功能都發生了“質”的變化的煙囪。直播中,記者在介紹丹東火炬傳遞路線時,把這個細節加以放大和突出,凸顯出丹東新區在建設過程中,更加重視對環境的保護和利用,堅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這一主題。
2.直播中:細節需要捕捉,更需要打磨。無論是火炬傳遞直播,還是十二運開、閉幕式直播,其實都屬于主題先行的直播節目,這類直播由于很多環節都是事先設定好的,按規定動作來執行,因此顯得中規中矩。要想在直播中出彩兒,就得練就一雙善于發現和捕捉細節的眼睛。
在對鐵嶺火炬傳遞活動的直播中,我們的移動直播車一直跟隨著火炬手的腳步,有兩臺移動攝像機則一直在拍攝沿途觀眾的鏡頭。正當攝像和導播為觀眾反應鏡頭過于模式化和平淡發愁時,一群穿著廚師工作服的人們進入了我們的視野,原來這幾位“大師傅”并不是事先被“安排好”的觀眾,他們完全是被現場的熱烈氣氛所感染而自發加入到吶喊助威的隊伍中,他們穿著日常的工作服,手里揮舞著大勺和鏟子,發自內心地對著我們的鏡頭喊出“全運加油、遼寧加油、鐵嶺加油”,雖然只有短短的幾秒鐘,但是當這一幕被及時捕捉并呈現在直播鏡頭里時,顯得那樣真實而生動。
3.演播室串聯,于細微處見精彩。在《圣火傳遞中國夢》大型新聞直播中,演播室主持人在與前方記者連線時,發生了不少有趣的細節。這些突然出現在鏡頭里的細節,被主持人敏銳捕捉到,并進行了充滿個性風格的點評,為直播平添了幾分幽默和妙趣。
在盤錦火炬傳遞現場,記者在直播出鏡時,鏡頭前突然出現一個小黑點,不停在鏡頭上移動,原來這是一只黑色的小昆蟲,也湊熱鬧加入到直播中,主持人在演播室敏銳觀察到了這個細節,并用一種詼諧的口氣說:“連紅海灘里的小昆蟲都被火炬手們傳遞火炬的熱情所感染,跑出來和我們的出鏡記者搶風頭了,看來今天的火炬傳遞活動一定會非常精彩!”讓人不禁莞爾。再舉個例子,在遼陽,主持人在與前方記者連線時,發現在出鏡記者身后的觀眾群里,有一位戴著志愿者帽子的女大學生一邊聽著記者的現場連線報道,一邊頻頻點頭,于是,主持人即興點評:“大家注意到沒有,剛才我們的記者連線時,這個戴著帽子的女孩子不停地點頭,看來,她對記者對自己家鄉的介紹是非常滿意啊,這也說明,記者功課做得還是挺足的,那么,這個美麗的襄平廣場還有哪些不為人知的精彩故事呢?”順理成章,引出了下一段背景片的播出。
歸納總結為一句話:細節是新聞直播的點睛之筆,是新聞直播的靈魂所在。細節可以策劃,細節需要捕捉,細節更需要升華。細節,決定新聞直播成敗。
(作者單位:遼寧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