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顯斌
吳三桂起兵,創辦吳氏企業,一時,東南數省,烽煙滾滾,都成為他的分公司。他感覺到,東南距離北京甚遠,難給康熙迎頭一棒,讓他腦殘腦漏腦進水,于是,昏花老眼瞄向西北大地,哈哈一樂,選中一人,做為其西北代理人。這人,就是陜西提督王輔臣。
王輔臣,“長七尺余,面白皙,無多須,髯眉如臥蠶,如世所圖呂溫侯像。勇冠三軍,所向不可當,號曰馬鷂子”,過去可是吳大帥部將,兩人關系很鐵,加上當時陜西巡撫莫洛,依仗自己滿人,典型貴族二代出身,竭盡智力,給王輔臣制造三寸金蓮穿,讓老王十分窩火。于是,吳三桂派人帶封雞毛信,快馬加鞭送給王輔臣道:爺們兒,跟我干,別受那龜孫子窩囊氣了!王輔臣接到信,私下聯絡,組織兵力,開始兵變,對待莫洛,毫不客氣,鳥槍一指,“噗嗤”一聲,把莫洛腦袋打成個爛西瓜,繼而指揮部隊,賽馬一般,沖向西北,兵鋒所指,由陜入甘,直下平涼、秦州一帶,和漢中吳三桂軍相互呼應,且揚言“將斷關山道”,威脅朝廷。
康熙知道后,急得火癤子猛增道:“夫秦省不能即定,川賊尚在窺伺者,皆由王輔臣未剿滅、平涼未克取故也。”坐在宮中,撓著后腦勺,抓得頭發尸橫遍野,終于想出個法子。
當時,王輔臣兒子王繼貞在朝廷上班,拿著鐵飯碗,領著閑工資,小日子過得蠻瀟灑,可是,突然間,聽到老爸拿起槍桿子鬧革命,嚇得險些尿了褲子。
對于王輔臣造反,百官無法可想,回頭看到王繼貞,終于撿到個軟柿子,一時群情激奮,紛紛上書,慷慨激昂,大罵王輔臣,同時建議,把他丫的小王滅了,以絕后患。
康熙搖著頭,連連說“no”,下發文件,讓小王進宮一敘。王繼貞接到文件,嚇得小雞兒似的,渾身亂顫。上了朝堂,康熙見了,和藹一笑,讓他坐下,并安慰他:“你莫驚慌,你父反叛,你在京師,必無往來,否則,早已悄悄跑回去了。”
王繼貞聽了,“咕咚“一聲,仿佛吞了顆靈丹妙藥,汗水沒了,渾身也安穩一點兒了。
康熙看小王安靜下來,很是體貼地道:“朕知汝父忠貞,決不及此。由經略不善調御,平涼兵變,脅汝父不得不從耳。”
王繼貞小雞啄米一般,連連點頭。
康熙嘆口氣,對自己用人不當,進行了嚴厲的批評與自我批評,并對王輔臣的勇猛,還有過去的戰功,給予極大表揚,最后告訴小王,你老爸被逼無奈,才上梁山,和吳三桂那老小子,不是一個性質,如果他能夠認識錯誤,寫出深刻的書面檢討,元首我可以給他頒布赦免令。大概看小王有點不信,元首親切地笑著,貼心貼肺地當面寫了道赦免令,交給小王:“汝宜亟往,宣朕命,汝父無罪,殺經略罪在眾人,汝父宜竭力約眾破賊立功,朕赦眾罪,不食言也。”
王繼貞當然愿意,不去不是傻子嗎?他接了赦免令,當天就趕往平涼。
朝廷大臣們都噘著嘴,胡須翹得和山羊胡子有得一拼,嘴里沒說,心里在罵:領導啊,你小子太年輕,嘴上沒毛,辦事不牢啊,你把小王八蛋留在手里,王輔臣即便想胡來,也會投鼠忌器,現在好了,什么也沒有了。
康熙那人,七竅玲瓏心,知道大家伙怎么想的,解釋道: “王繼貞在我們手中時,王輔臣說反就反了,扣下王繼貞,對那個冷血動物,根本沒投鼠忌器的作用,放了他,可能更有用些。”
然而,王繼貞回去后,卻如石沉大海,一點兒也沒了消息。
康熙皇帝笑笑,手指一彈,把這事彈到一邊。他知道,叛軍現在處于上風,老王這個見風使舵的家伙,哪兒能說降就降的呢。
接著,他派出名將圖海,統領十數萬大軍,“明賞罰,申約束”,圍住平涼。又將漢中叛軍給削了,斷掉王輔臣一只臂膀。
王輔臣兵居平涼,被圖海團團圍住,包了餃子。康熙皇帝又讓調去火炮,這可是當時最尖端的武器,對著平涼城,叮咚哐啷一頓亂轟。平涼城中的王輔臣,自從出娘胎以來,只知道白刀子進紅刀子出,什么時候見過這么厲害的家伙,一時,和部下兵士一個個膽戰心驚汗流浹背。
康熙看差不多了,把平涼城里的人嚇得夠嗆了,審時度勢,馬上派人讓圖海停止進攻,并派出一個叫周昌的人,進城替自己跑腿傳話:“將軍固守孤城,身處絕地,此時不降,更待何時?”
王輔臣脖子再硬,這會兒也軟塌塌低下了頭,不過,內心深處,仍不愿舉起白旗。這倒不是他多強硬,他是害怕,一旦投降,會被康熙拉去砍掉吃飯家伙。康熙雖在宮中,早已看穿王輔臣心中小九九,他讓周昌捎去話:“你奉偽主,何如歸順朝廷。如能歸誠,既往不咎。否則,城池一破,玉石俱焚。”
這時,康熙過去走的那顆棋子顯了效用——王繼貞也站出來,極力勸說老爸,趕快舉起白旗,投降康熙。
王輔臣外無援軍,內無軍糧,被清軍占住城外高山,居高臨下,一管管炮口對著城內,無奈之下,豎起白旗,同意投降。
康熙此次招降王輔臣,純用攻心術,先放回其子,讓其感恩,也為日后勸降做了鋪墊。然后,以兵力對其進行打擊。他知道,王輔臣這人,不打痛,他不怕,就不降。
在優勢兵力壓迫下,再次,他派出使者勸降。勸降時,瞅準王輔臣的心理,對癥下藥,保其降后無事;同時,指出不降后果,暗含威嚇。這樣一打一揉再給一顆糖,王輔臣歸降了。
王輔臣歸降,作用極大。首先,它斷了吳三桂一只胳膊,免除西北的威脅,從而憑借西北雄厚兵力,東向以擊吳三桂;其次,直接收編王輔臣十多萬士兵,化敵為友,力量陡增;最主要的是,王輔臣投降,對于瓦解吳三桂軍心,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他一降,起了表率作用,以后,吳軍有了學習榜樣,紛紛舉旗,走出堡壘,吳三桂失敗,已成定局。
刀槍閃亮,炮火震天,有時抵不上互相磋商。坐在談判桌上,康熙竟削平了西北叛亂。這,比后世憑借國力,大棒子亂掄的霸權國家,要高明多了。
(摘自《百家講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