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佳
新課程教學評價體系的核心應該是“以學評教”。“以學評教”應是推進“減負增效”的關鍵所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當然要以“促進發展”為取向,從有利于學生發展的因素著眼,評價學生學習的全過程。評價要素要涵蓋所有有利于學生發展的方面,包括學習態度、習慣、方法和知識與技能、探究與實踐、合作與交流等能力。
課堂教學評價要素
《數學課程標準》(2011版)指出:“學習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數學學習過程和結果,激勵學生學習和改進教師教學。”對照這一基本要求,把評價的目光定位在課堂教學過程質量上,重點是看課堂教學中學生各項數學素質的教育是否落實到位。
興趣激發到位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愛因斯坦)。課堂教學首先要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如果教師不能培養學生對數學本身及數學學習的興趣,那么一切的數學都是被動的,是沒有靈氣的學習,沒有良好學習情感支撐下的學習。這樣的學習又能維持多久呢?一,看教師如何優化組合教學內容,以現實的、有意義的和富有挑戰性的問題情境來引發學生認知沖突,激發起懸念。還要看教師如何精心組織與學生經驗與生活實際十分接近的教學材料,讓學生對課堂學習過程關注,感到新奇、驚訝。二,看是否變換教學方法,保持刺激的新穎和變化,促進學生樂于學習和持續學習,以至樂此不疲。三,既要是否給學生以成功的滿足,保持持久學習的興趣,同時又看在課堂上當學生遇到困難與挫折時,教師以教學的機智、博大的愛心和科學的方法悉心指導學生克服學習困難,再次獲得成功,讓學生享受更高一層的成功體驗的。
習慣培養到位 當前,在課堂教學中,由于強調“活動性”“生活性”“開放性”和“創新性”等,不少老師忽視了對學生習慣的養成(當然也有不少家長對此有所忽視)。由于強調不夠,不少學生也有意無意地認為:只要學習好,字寫得好不好沒關系;只要自己聰明能解題,步驟完整不完整也無關緊要等等。不少老師有這樣的感覺:現在學習外國(特別是歐美)的教學方法,精華的東西(如獨立思考能力、探究能力和創新意識)沒學到多少,好習慣卻丟掉不少。
思維引導到位 “數學是思維的體操。”新課程標準強調數學教學要“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這要求教師要在課堂引導學生“數學地思維”,即要從具體到抽象,讓學生通過觀察、實驗、歸納、類比等獲得數學猜想,通過自主探索或合作交流等方式,加深對數學的理解和體驗;同時能運用數學語言進行合乎邏輯地質疑和討論,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數學思考過程,做到言之有理,落筆有據,從而使“數學地思維”的再創造成為可能。
學法指導到位 一定的學習方法,實質上就是能力與素質的表現形態。從這個意義說,學習方法可以看作是一種更高層次的素質。課堂教學的的關鍵是培養學生的良好思維品質,而思維的原生態就是方法。
時間配置到位 一堂好課,在充分利用教學空間的同時,還要看它對40分鐘時間資源的科學利用與合理配置。教師設計科學的時間板塊,將有利于上述諸方面的和諧聯動,發揮最佳效應。一堂課,老師如何根據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特點和本節教學內容進行科學,有效的時間配置是一堂課成敗的關鍵所在。不少課,上半段很精彩,但后面卻拖了課,影響了下一課的學習(特級老師在上示范課,有時起了壞的示范作用,須知日常課堂教學是不允許拖課的,這是教學的禁忌)。有的課,教師講得天花亂墜,但卻沒有學生練習和做作業的時間,作業留到下課,這樣既效果不好,同時也不符合新課程的要求,等等。這里,把時間配置是否到位作為一個重要的指標,就是要告訴老師們一個信息:請依照新課程標準,科學地安排好時間,讓學生在40分鐘中享受數學的魅力。
收集課堂評價信息
教師通過對“以學為本”的教學理論的學習,加上深入課堂收集評價信息,在分析中得到磨合、磨練、錘煉,不斷地總結課堂教學中得與失,素質教育的意識就會增強,教學方法也更靈活,教學效率也會大大提高,從而,也就達到了課堂教學評價的目的。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工業園區方洲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