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麗春
吉林省大安市中醫院,吉林 大安 131300
補腎活血法治療糖尿病腎病效果的臨床觀察
于麗春
吉林省大安市中醫院,吉林 大安 131300
目的觀察補腎活血法治療糖尿病腎病的效果。方法該院選取2013年1月—12月將60例糖尿病腎病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30例,對照組給予基礎治療,治療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使用補腎活血法擬中藥方劑進行治療。結果治療組患者中,顯效15例,有效11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86.7%;對照組患者中,顯效8例,有效13例,無效9例,總有效率70.0%,兩組患者療效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Zc=2.03,P<0.05),治療組優于對照組。結論基礎治療聯合補腎活血法治療糖尿病腎病療效滿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糖尿病腎病;補腎活血法;中藥方劑;療效觀察
腎病是糖尿病的一種微血管并發癥,由于糖尿病患者胰島素相對或絕對缺乏引起糖代謝障礙,可致腎臟血流動力學障礙,加之多種細胞因子、生長因子和趨炎癥因子的產生,最終導致腎臟功能改變。如沒有得到積極合理的治療,重癥者可發展為腎衰竭甚或造成死亡。所以,對這類患者應做到及時治療,防止其病情進一步發展[1]。為觀察中藥在治療糖尿病腎病中的作用,該院選取2013年1月—12月在常規治療的同時采用補腎活血法辨證治療60例患者,效果相對較為滿意。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以筆者經治的符合診斷標準的60例糖尿病腎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患者中,男性33例,女性27例;年齡在11~66歲之間,平均(中位)年齡42歲。按照隨機化原則,將患者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30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和并發癥構成、平均年齡等影響研究結果因素之間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選擇標準
糖尿病診斷標準[2]:選用1999年世界衛生組織制定的診斷標準,即糖尿病癥狀+任意時間血糖≥11.0mmol/L或空腹血糖≥7.0 mmol/L。
糖尿病腎病診斷標準[3]:有糖尿病病史;尿蛋白連續2次定性檢測呈(+);24 h尿蛋白在0.5 g以上;尿微量白蛋白排除率在20~200 μg/min;排除其他原因所致蛋白尿。
排除標準:非糖尿病所致腎病;合并肝功能異常、腎功能衰竭等重要臟器嚴重疾病;近1個月內存在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等急性代謝紊亂者。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基礎治療。控制飲食,限制鈉鹽攝入,給予優質低蛋白低糖飲食,口服降糖藥物或使用胰島素,控制血糖水平。血壓高者服用降壓藥。
治療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應用中藥方劑。以補腎活血為治則,藥用黃芪、丹參、山茱萸、黨參、玉竹、巴乾天、熟地、枸杞、生地、赤芍、澤瀉、桃仁等。
1.4 療效判定標準[4]
參照1991年全國第二屆消渴病學術會議制定的糖尿病腎病療效判定標準:①顯效,臨床表現緩解,尿蛋白定性定量檢測均陰性。②有效,臨床表現改善,尿蛋白定性定量檢測較治療前下降在50%以上。③無效,治療后臨床表現改善和化驗指標下降不明顯或進一步惡化。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組內觀察例數×100%。
1.5 統計方法
采用秩和檢驗比較兩組療效差異是否有統計學意義,采用χ2檢驗比較兩組總有效率差異是否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組與對照組患者療效和總有效率(%)的比較見表1。假設檢驗表明,兩組患者療效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Zc=2.03,P<0.05),治療組優于對照組。

表1 另組患者療效和總有效率的比較
糖尿病腎病屬于中醫學“腎消、下消、腎消”之范疇。“有消渴后身腫者,有消渴面目足腫小便少者”“消渴病多轉變……此病久不愈,能為水腫……”為中醫典籍《雜病源流犀燭·三消源流》《圣濟總錄》中關于糖尿病腎病(“消渴”并水腫)的記載。糖尿病腎病的病機錯綜復雜,以本虛標實,虛實夾雜為病機主要特點。以腎、脾、肝及氣血陰陽之虛為本,氣滯、濕阻、血疲、痰聚為標,陰虛證僅在早期才具有普遍性,血疲存在于病程的始終,而濕邪內阻則存在于疾病的晚期。精尿病腎病主要病機為脾腎氣虛,固澀失職,血癖為患,因此糖尿病腎病的治法應以益氣活血固腎為主[5],活血化瘀是治療糖尿病腎病的關鍵[6]。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黃芪可雙向調節血糖,降脂,清除蛋白尿,提高免疫力,還可提高血漿白蛋白,能增加腎血流量,減輕脂質在腎小球和腎間質的沉積和微血栓形成,對腎臟有保護作用,還可擴冠狀血管、腦血管,改善微循環,有降壓作用,能有效降低血小板聚集性,減少血栓形成,改善血液高凝狀態,達到抗凝、減少尿蛋白的排出;丹參能擴血管,降低血液粘度,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環,并有糾正腎血流動力學異常狀態,增加腎臟血流量,減少蛋白尿,降低血壓,改善腎臟血液循環,使腎小球濾過率和腎血流量顯著增加等作用;山茱萸具有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澤瀉有利炎消腫的功效;黨參、玉竹、巴乾天、熟地益氣養陰,補五臟之虛,使腎氣化功能正常,降血糖,降血脂;枸杞有降血糖、抗脂質過氧化、調整血脂的作用。
該文觀察表明,治療組患者中,顯效15例,有效11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86.7%;對照組患者中,顯效8例,有效13例,無效9例,總有效率70.0%,治療組療效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胡艷芳.中西醫結合治療糖尿病腎病40例臨床研究[J].吉林醫學,2010,31(8):1055-1056.
[2]葉任高,陸再英,主編.內科學[M].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
[3]張慧芬,遲家敏,王瑞萍,主編.實用糖尿病學[M].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
[4]周文均.中醫藥治療糖尿病腎病的進展[J].四川中醫,2004,22(5):32-34.
[5]林蘭,倪青,董彥敏.糖尿病腎病的中西醫結合診治概述[J].醫學研究通訊,2000,29(5):2-4.
[6]閆君華.中醫辨證治療早期糖尿病腎病效果的臨床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33):478-479.
R587.2
A
1672-4062(2014)07(a)-0026-01
2014-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