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偉 文璞
鄭州市婦幼保健院,河南 鄭州 450052
妊娠期糖尿病采用胰島素注射治療的臨床觀察
崔偉 文璞
鄭州市婦幼保健院,河南 鄭州 450052
目的探討胰島素注射液治療妊娠期糖尿病的臨床療效。方法選取該院在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6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僅給予非藥物治療,觀察組在非藥物治療的基礎上給予胰島素注射治療,并比較兩組療效。結果觀察組在治療后的血糖控制水平明顯優于對照組,FBG和2hBG的達標率明顯大于對照組,且P<0.05。結論胰島素注射治療在妊娠期糖尿病中的應用效果顯著,值得臨床推廣。
妊娠期糖尿病;胰島素注射液;療效
妊娠期糖尿病(GDM)是嚴重影響母嬰妊娠結局的妊娠期特有并發癥,主要是指妊娠期發生或首次出現不同程度的糖代謝異常。為探討胰島素注射液治療妊娠期糖尿病的臨床療效。該研究選取該院在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60例作為對象進行研究分析,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60例,所有患者診斷均符合樂杰主編的《婦產科學》中相關標準[1],并排除孕前已明確患有糖尿病,以及嚴重心肝腎功能損害者。年齡21~36歲,平均年齡(28.4±3.5)歲,孕周24~32周,平均孕周(27.6±2.4)周,孕次1~3次,平均孕次(1.6±0.5)次。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0例,兩組患者在年齡、孕周以及孕次等方面均無明顯差異(P>0.05),兩組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在給予明確診斷后即給予專業的飲食控制、運動治療、健康宣教和心理護理等方面的非藥物治療。對照組僅行上述非藥物治療;觀察組在上述治療的基礎上加用胰島素治療,選用門冬胰島素注射液(批準文號:國藥準字J20100124),囑患者緊鄰餐前于皮下注射,劑量為0.3~0.5 U/(kg·d),同時治療期間加強對患者的血糖監測,以防低血糖發生。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治療前以及治療后(分娩前)的空腹血糖(FBG)和餐后2 h血糖(2hBG)水平進行測定,其中FBG在3.3~5.0 mmol/L為達標,2hBG在4.4~6.7 mmol/L為達標。
1.4 統計方法
應用SPSS16.0分析資料,計量資料和計數資料分別采用(x± s)和[n(%)]表示,并分別應用t和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血糖控制指標
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和分娩前(治療后)FBG水平比較,兩組患者在治療前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觀察組明顯小于對照組,且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詳見表1。
2.2 血糖達標率
對兩組患者分娩前(治療后)血糖達標率比較,觀察組FBG和2 hBG達標率均明顯大于對照組,且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詳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不同時間段FBG水平比較[mmol/L,(±s)]

表1 兩組患者不同時間段FBG水平比較[mmol/L,(±s)]
組別治療前分娩前觀察組對照組P 8.1±2.3 8.0±2.4>0.05 4.2±1.6 5.3±1.7<0.05

表2 兩組患者分娩前血糖達標率比較[n(%)]
妊娠期糖尿病(GDM)是妊娠期特有疾病,其發病機制較為復雜,與遺傳因素、胰島素抵抗以及分娩缺陷等因素有關,在GDM的治療中,飲食控制、運動鍛煉和心理干預等非藥物治療手段扮演著重要角色,但是高血糖又可通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刺激胎兒胰腺細胞增生,促進脂肪、糖原的合成,導致巨大兒的產生,因此,藥物治療也尤為重要,尤其是對于非藥物治療血糖控制不理想以及伴有胎兒大于孕周者應及時給予胰島素治療[2]。因此,在該組的資料中,對觀察組患者選用門冬胰島素注射液治療,門冬胰島素注射液為新一代速效胰島素注射液,其分子結構與人胰島素僅有一點差別,但是這微小差別改變了胰島素分子形成趨勢,提高了吸收速率,因此,尤其適合于GDM的治療。同時由該組資料結果可知,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加用胰島素注射液治療的觀察組其治療后的血糖控制水平以及血糖達標率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提示胰島素注射液在妊娠期糖尿病中的應用效果顯著,可明顯改善患者血糖水平,這對降低妊娠期并發癥發生,改善母嬰預后具有重要意義,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樂杰.婦產科學[M].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92-105.
[2]張淑平.胰島素治療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母嬰影響的臨床觀察[J].中國婦幼保健,2010,25(26):3725-3726.
[3]邵一川,干正琦,郭如雅.2型糖尿病采用不同胰島素治療的臨床觀察[J].浙江實用醫學,2013,18(6):410-412.
R714
A
1672-4062(2014)07(a)-0032-01
2014-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