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利娟
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心血管內科,河南 鄭州 450014
舒適護理在糖尿病患者護理中應用效果觀察
張利娟
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心血管內科,河南 鄭州 450014
目的探討舒適護理在糖尿病患者護理中應用效果。方法選取該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80例,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例。給予兩組患者調節血糖、營養支持、預防感染等對癥治療,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模式,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加強舒適護理。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和生活質量改善情況。結果觀察組護理總有效率達92.5%(37/40),遠高于對照組的82.55%(33/40),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觀察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評分為69分,對照組僅為55分,差異有顯著性(P<0.05);觀察組患者在心理功能、軀體功能、社會關系、獨立性、環境等方面的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舒適護理在糖尿病患者護理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可有效緩解患者的消極情緒,增強治療依從性,提高治療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促進疾病的康復,值得在臨床上進一步推廣。
舒適護理;糖尿病;應用效果
糖尿病(DM)是臨床多發病、常見病。由于人們生活水平逐漸提高,飲食習慣發生了巨大變化,糖尿病的發病率逐年上升,我國糖尿病人數不斷突破新高[1-2]。雖然我國醫療技術的不斷完善,但仍未解決該項醫療難題,發病率居高不下[3-4]。為了緩解糖尿病患者的痛苦,該次研究選取該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80例患者,實施包括心理護理、飲食護理、用藥護理、功能訓練、環境改善等內容在內的舒適護理,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效果,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期間在該院接受治療的80例糖尿病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0例。其中男45例,女35例,年齡33~79歲,平均年齡(66.7±13.5)歲,病程1~18年,平均病程(6.3±2.8)年。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程等一般資料上差異不顯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對策
兩組患者均進行營養支持、調節血糖等對癥治療,治療期間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實施舒適護理,具體如下。
1.2.1 心理護理大多數糖尿病患者病程較長,因此多伴有悲觀、焦慮、抑郁的情緒。護理人員應保持著裝整齊,搭配協調,塑造清爽、穩重、平和的形象,給予患者美好的印象。親切的與患者交流溝通,實施必要的醫護支持,安撫患者的消極情緒,緩解他們的緊張,提高安全感;針對不同患者的心理狀態,進行個別心理疏導,保持情緒穩定;向患者介紹有代表性的成功案例以激勵患者堅持治療,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護理人員利用閑暇時間講解糖尿病的相關知識,使患者對自身疾病有一定的認識,同時掌握并發癥的發生跡象。
1.2.2 飲食護理糖尿病患者需嚴格控制熱量,醫生根據患者的飲食習慣制定個性化的飲食方案,保持飲食結構的合理性。患者應多食用低糖、低脂、清淡易消化食物,遵循少量多餐原則。注射胰島素的患者每日需加餐2次,加餐食物均是正餐中留用的,防止每餐糖負荷過重,同時還能避免低血糖。治療期間禁酒,控制食鹽攝入量,每日<5 g。護理人員應協助臥床患者搖床半臥,保持體位舒適。
1.2.3 用藥護理護理人員應熟記各種降糖藥的不良反應、注意事項和應對措施,保證能在患者出現不適時能妥善處理用藥問題。雙胍類藥物應在餐后服用,苯乙雙胍使用不當會引發胃腸不良反應、出現高乳酸血癥和酮尿,因此護理人員用藥前需留意肝功能、腎功能、肺功能不良等疾病患者,避免這些患者服用此藥;葡萄糖苷酶抑制劑應在進食第一口飯時嚼服,該藥會出現腹脹、腹瀉、腹痛等不良反應。
1.2.4 環境護理保持病房的光線充足、安靜、整潔、溫度濕度適宜、無異味。定期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新鮮;該院為滿足患者的各項需求,病房內配備空調、熱水器、衛生間、沙發、電視、微波爐、坐便器,走道上設有靠墻扶手。清潔人員每日進行室內消毒,嚴格遵從無菌操著規程,使患者獲得安全感;護理人員穿刺技術嫻熟,保證一次穿刺成功率,減輕患者痛苦,每隔15 min巡視一次,確保輸液通暢、無腫脹、無滑脫現象,同時詢問患者有無不適,必要時給予加溫器,保證舒適度。
1.2.5 功能鍛煉為增強患者的體質,加快糖類和脂肪的新陳代謝,保持血糖的穩定性,醫生應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指導其保證一定的運動量。適當的運動對改善患者的身心有積極作用,每日早晚散步或慢跑30 min,但不能空腹運動,防止發生低血糖。
1.3 療效評定標準
對患者生活質量的評價使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以及WHOQOL-100量表[5]。ADL共調查統計20個項目,各項按1~4
計分;WHOQOL-100量表涉及心理功能、軀體功能、社會關系、獨立性和環境[6]。
1.4 統計方法
2.1 兩組患者護理效果比較
觀察組護理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總有效率為92.5%,對照組總有效率為82.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比較[n(%)]
2.2 兩組患者護理后ADL評分和WHOQOL-100量表得分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平均ADL總分69分,高于對照組的55分,差異明顯(P<0.05);觀察組的心理功能、軀體功能等各項指標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表3。

表2 兩組患者ADL評分對比

表3 兩組患者WHOQOL-100量表得分對比
糖尿病的發病機制主要是體內胰島素分泌較少導致糖、脂肪、蛋白質等代謝出現異常[7-9]。臨床將糖尿病分為兩種類型,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前者多發于青壯年,發病原因是機體缺乏胰島素,后者多發于超過40歲的肥胖患者,發病原因更偏向于遺傳[10-11]。治療糖尿病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患者的生活質量必然會有一定影響。舒適護理作為一種全新的系統性護理模式,其注重提供個體化、高效的護理措施,促使患者在心理、生理、心靈等各方面均處于最佳狀態,從而更加配合治療工作,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縮短了住院時間,改善生活質量[12-13]。
該次研究結果顯示,應用舒適護理的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效果顯著優于對照組,兩組有效率差異明顯(P<0.05);此外,觀察組的ADL評分和WHOQOL-100量表中各項指標的得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表明,對糖尿病患者實施舒適護理有助于患者正確、全面認識疾病,提高治療的依從性;通過合理的飲食結構保持營養均衡,控制血糖的基本穩定;營造良好的環境能夠促使患者放松身心,獲得愉悅感;護理人員熟練的操作技術能增強患者的信任度和安全感,減少恐懼心理,積極配合護理工作;適量的運動可提高患者身體素質,加快脂肪和糖的代謝,彭春芳、黃亞萍等人臨床研究結果相一致[14-15]。
綜上所述,舒適護理在糖尿病患者護理中應用效果顯著,能有效改善治療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值得推廣。
[1]曾克維.舒適護理對糖尿病并發腦梗塞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保健營養(下旬刊),2013,23(2):797-798.
[2]陳鳳翔,劉勤.老年性糖尿病并發腦梗塞的臨床護理的分析[J].健康之路,2014,12(1):252.
[3]薛婷嫻.糖尿病患者在護理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措施[J].醫學信息,2014,27(12):326.
[4]李巧俏.老年性糖尿病并發腦梗塞患者的臨床護理體會[J].健康之路, 2014,10(5):268-269.
[5]胡文斐.人性化護理在糖尿病護理中的價值分析[J].醫學美學美容(中旬刊),2014,5(4):379.
[6]王秋月.舒適護理在糖尿病患者護理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傷殘醫學, 2014,13(2):260-261.
[7]吳國玉,林健.舒適護理在糖尿病合并低血糖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當代醫藥,2014,21(3):100-102.
[8]陳潔,孔國美,陳萍,等.舒適護理模式在糖尿病腎病血液透析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中國現代醫生,2013,51(24):102-105.
[9]林麗紅,胡雅國,徐勤容.肺結核合并糖尿病患者舒適護理效果觀察[J].中國現代醫生,2013,51(24):94-96.
[10]吳華.探析舒適護理在糖尿病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中外健康文摘, 2013,15(51):182.
[11]薛少青.肝源性糖尿病患者實施舒適護理的效果和體會[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29):510-511.
[12]胡艷.糖尿病并發腦梗死飲食護理體會[J].中國保健營養(下旬刊),2014,18(1):292-293.
[13]李琴芝,王一軍.護理干預對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影響[J].中國醫藥指南,2013,33(24):367-368.
[14]彭春芳.舒適護理對糖尿病足患者焦慮情緒的影響觀察[J].醫學信息,2014,9(8):288-289.
[15]黃亞萍.舒適護理對30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分析[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4,22(6):110.
R47
A
1672-4062(2014)07(a)-0062-02
2014-04-02)
張利娟(1984.3-),女,漢族,河南浚縣人,本科,研究方向:護理學,護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