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曉艷
鄭州大學基礎醫學院,河南鄭州 450000
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患者微生物分布及藥物敏感性試驗結果
郭曉艷
鄭州大學基礎醫學院,河南鄭州 450000
目的探討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患者微生物分布及藥物敏感性試驗結果。方法選擇2014年2月—2014年6月該院收治的291例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患者的尿液標本進行研究。結果291例標本共分離出296株細菌,296株病原菌中,27株真菌未進行藥敏試驗,其余269株病原菌中,大腸埃希菌對青霉素類具有較高的耐藥性。結論糖尿病合發泌尿系感染病原菌大多為革蘭陰性菌和革蘭陰性菌,且耐藥菌株增加。臨床治療要注意結合病原菌種類和藥敏結果選擇合理的抗菌藥物進行治療。
糖尿病;泌尿系感染;微生物;藥物敏感性試驗
筆者選擇291例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患者的尿液標本進行研究,探討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患者微生物分布及藥物敏感性試驗結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從該院門診收治的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患者中隨機選擇291例,收集患者的尿液標本進行研究,其中男62例,女229例,年齡55~81歲,平均年齡(66.1±2.3)歲。所有患者均經臨床診斷,確診為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
1.2 方法
收集所有患者的清晨中段尿液送檢,取尿沉渣劃線,接種血平板、麥康凱平板。置于35℃的孵育箱中予以24 h的培養[1]。利用法國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32對細菌進行鑒定,若懷疑為真菌感染,則接種薩布羅培養基,分別置于25℃和35℃的孵育箱中進行培養,并利用柯瑪嘉假絲酵母菌顯色培養基對酵母樣真菌進行鑒定。利用K-B法進行藥敏試驗。
1.3 統計方法
研究所得數據均輸入Excel表格,并使用SPSS公司推出的SPSS 15.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予以t檢驗,計數資料予以χ2檢驗。并檢測P值,若P<0.05,則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感染菌群分布情況分析
經統計,291例標本共分離出296株細菌,同時檢出兩種菌株(細菌和真菌)5例,其中革蘭陰性菌149株,占50.34%;革蘭陽性菌120株,占40.54%;真菌27株,占9.12%,具體結果如表1所示。
2.2 藥敏結果分析
296株病原菌中,27株真菌未進行藥敏試驗,其余269株病原菌中,大腸埃希菌對青霉素類具有較高的耐藥性。青霉素G耐藥性為90.04%,表皮葡萄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對氨芐西林耐藥性最高均為100.0%,糞腸球菌對紅霉素耐藥性最高為100.0%。
糖尿病是一種以高血糖為特征的全身慢性代謝疾病,因此糖尿病會影響身體多個器官。對于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因全身抵抗力低,不能有效地殺滅細菌,易發生尿路感染[2]。且糖尿病患者由于尿液中葡萄糖含量高給細菌生長繁殖提供了可乘之機,尿液中有大量的葡萄糖,為細菌繁殖提供了便利的條件。但是,臨床進行治療的過程中,一部分患者因怕麻煩,導致抗生素應用不當,引起病情遷延不愈。因此,糖尿病患者出現合并尿路感染之后,要及時到醫院接受尿常規檢查,并進行藥物敏感性試驗等。并根據實際結果,選擇合適的抗菌藥物進行治療,以提高治療效果。該研究最終結果顯示,291例標本共分離出296株細菌,296株病原菌中,27株真菌未進行藥敏試驗,其余269株病原菌中,大腸埃希菌對青霉素類具有較高的耐藥性。即提示,糖尿病合發泌尿系感染病原菌大多為革蘭陰性菌和革蘭陰性菌,且耐藥菌株增加。

表1 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構成分析[n(%)]
綜上所述,臨床對糖尿病合并泌尿系統會感染患者進行治療的時候,要注意結合病原菌種類和藥敏結果選擇合理的抗菌藥物進行治療。
[1]王蓓蕓,黃高忠,張莉,等.磷霉素氨丁三醇散治療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泌尿系感染的療效及安全性研究[J].中華泌尿外科雜志,2013,34(10): 782-786.
R446.5
A
1672-4062(2014)08(b)-0037-01
2014-05-25)
郭曉艷(1981.10-),女,主管檢驗師,本科,河南鄭州,研究方向:檢驗方向,微生物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