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曉紅
廣東省河源市婦幼保健院婦產科,廣東河源 517000
糖尿病孕婦膳食管理對妊娠結局的影響
潘曉紅
廣東省河源市婦幼保健院婦產科,廣東河源 517000
目的探討膳食管理對糖尿病孕婦妊娠結局的臨床影響。方法選取該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孕婦患者108例,按照膳食管理的不同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54例;觀察組給予膳食的管理干預,對照組給予傳統的健康宣教。觀察兩組孕婦血糖的控制情況、并發癥及分娩情況。結果兩組孕婦飲食調整后血糖值均有改善,但觀察組的血糖改善情況顯著優于對照組;觀察組孕婦的分娩方式及并發癥情況顯著優于對照組,結果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結論對糖尿病孕婦實施膳食管理干預,有效改善了孕婦的血糖情況,減少了并發癥的發生,提高了母嬰安全的概率,效果顯著,值得臨床推廣。
膳食管理;糖尿病孕婦;妊娠結局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在妊娠期發現或首次診斷出糖耐量異常的疾病,發病率為0.15%~12.3%。妊娠期糖尿病臨床上增加了孕期母體感染并發癥的危險,還容易導致胎兒窘迫、死產、巨大兒等,新生兒也容易產生低血糖、呼吸窘迫及高膽紅素血癥等疾病,嚴重的影響了母胎的生存質量[1]。因此,嚴格管理糖尿病孕婦的飲食及糾正糖耐量的異常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為探討膳食管理對糖尿病孕婦妊娠結局的臨床影響,該研究選取該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孕婦患者108例作為對象進行研究,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該院收治糖尿病孕婦108例,年齡(27.5±1.3)歲,孕周(38.0± 1.3)周,分娩前體重(68.5±9.2)kg;按照飲食的不同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54例;入選標準:符合世界衛生組織制定的糖尿病的診斷標準[2];經糖耐量試驗(OGTT)兩項及以上的指標異常確診為妊娠期糖尿??;排除孕婦其他重要器官的疾病史;兩組孕婦的年齡、體重、孕周、空腹的血糖值等一般情況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P>0.05)。
1.2 膳食管理方法
觀察組患者給予膳食管理干預,根據營養師分析出孕婦的營養情況,制定出合適的食譜。①總熱量≥7531.2 kJ/d,依據孕婦的體重給予酌情的加減,偏瘦者125.5 kJ/(kg·d),偏胖者104.6 kJ/(kg·d),體重正常者(104.6-125.5)kJ/(kg·d);②食譜的結構:每天蛋白質、脂肪及糖類的比例為15%~20%、20%~25%、55%~60%;以瘦肉、蔬菜、奶、蛋、水產品、豆制品等為主,限制孕婦的甜食,將西紅柿、黃瓜等蔬菜代替水果;孕婦孕中期的牛奶量在200~400 mL/d之間,孕晚期牛奶量為400-600 mL/d;選擇低脂的牛奶,蔬菜每天的攝入量≥500g,綠色蔬菜的攝入≥60%;③每餐的比例按照每天6餐進行分配,早餐20%、早點5%、午餐30%、午點10%、晚餐30%、晚點5%;將孕婦的早餐及午餐多搭配粗糧食用。密切監測孕婦的血糖變化并及時給予飲食的調整。對照組孕婦給予傳統的飲食口頭指導。
1.3 評估項目
監測兩組孕婦24 h的血糖值及孕婦的體重指數,觀察兩組孕婦的血糖、母嬰的并發癥及分娩的方式[3]。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采用χ2或t檢驗,P<0.05為差異,結果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孕婦血糖情況的比較
兩組孕婦飲食調整后血糖值均有改善,但觀察組的血糖改善情況顯著優于對照組,結果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1。
表1 兩組孕婦血糖值的比較[(±s),mmol/L]

表1 兩組孕婦血糖值的比較[(±s),mmol/L]
組別例數觀察組對照tP空腹血糖餐前0.5 h血糖餐后2 h血糖夜間的血糖分娩前分娩時分娩前分娩時分娩前分娩時分娩前分娩時8.0±0.6 5.2±0.5 7.6±0.4 4.8±0.5 8.3±0.5 5.1±0.5 8.1±0.6 5.7±0.5 7.9±0.5 6.1±0.6 7.5±0.5 6.9±0.6 8.2±0.5 7.3±0.6 8.2±0.4 7.4±0.5 26.34 32.13 33.26 22.58<0.05<0.05<0.05<0.05
2.2 兩組孕婦并發癥情況及分娩方式的比較
觀察組孕婦的分娩方式及并發癥情況顯著優于對照組,結果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2。

表2 兩組孕婦分娩方式、并發癥的比較[n(%)]
妊娠期糖尿病臨床上分為兩種:一種是在妊娠前已經確診為糖尿病,被稱為糖尿病合并妊娠;另一種是妊娠前糖代謝正常或有潛在的糖耐量減退,在妊娠期間出現的糖尿病,稱為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容易導致巨大兒、低血糖、低血鈣、呼吸窘迫綜合征等疾病,臨床經過復雜,母子均有風險,容易危及孕婦
生命[4]。因此,必須盡早給予治療,臨床治療首選飲食結合運動治療,孕婦通過調整飲食結構,將血糖值控制于正常范圍內,減少并發癥的發生。該研究通過對糖尿病孕婦實施膳食管理,一方面即提供了妊娠所需要的營養與熱量;另一方面又將糖類的含量進行了嚴格的控制,避免餐后血糖的升高。孕婦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圍后,仍需密切監測血糖值,然后根據監測的結果給予及時的調整飲食結構,但在臨床治療中,還要注意避免控制過度,導致孕婦出現饑餓性酮癥而影響了胎兒的生長發育,因此,若孕婦一旦感到饑餓,需及時添加食物,少量多餐原則[5];該研究結果顯示,兩組孕婦飲食調整后血糖值均有改善,但觀察組的血糖改善情況顯著優于對照組;觀察組孕婦的分娩方式及并發癥情況顯著優于對照組,結果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綜上所述,對糖尿病孕婦實施膳食管理干預,有效改善了孕婦的血糖情況,減少了并發癥的發生,提高了母嬰安全的概率,效果顯著,值得臨床推廣。
[1]范曉艷.妊娠期糖尿病產后護理的新發展[J].中國保健營養(上旬刊), 2013,23(8):48-49.
[2]范巖峰,蔡李倩,杜麗雅,等.孕期營養及糖尿病篩查對妊娠期糖尿病發病的預測[J].中國婦幼保健,2011,26(11):73-74.
[3]羅蓮琴.妊娠期糖尿病營養管理[J].健康必讀(中旬刊),2013,12(4):17-18.
[4]趙倩,王麗萍,嚴衛麗,等.孕期營養干預和代謝性危險因素對妊娠結局的影響[J].中國循證兒科雜志,2013,8(6):74-75.
[5]李小敏.孕期營養體重管理對妊娠結局影響的臨床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2,27(20):26-27.
R714
A
1672-4062(2014)08(b)-0050-02
2014-05-27)
潘曉紅(1979.10-),女,本科,婦產科主治醫師,專業研究方向:婦產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