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玉斌 有慧
1.濰坊市坊子區坊城街道衛生院荊山洼分院,山東濰坊 261208;2.山東省青州市人民醫院,山東青州 262500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康復治療研究
崔玉斌1有慧2
1.濰坊市坊子區坊城街道衛生院荊山洼分院,山東濰坊 261208;2.山東省青州市人民醫院,山東青州 262500
目的 探討觀察康復過程中結合運動療法對糖尿病周圍神經性病變康復的影響。方法將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入院的88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4例。兩組均采用正常臨床治療康復方案,同時觀察組配合運動療法,比較兩組患者康復治療前后癥狀包括四肢麻木、疼痛、皮膚溫度和體征變化等指標。結果治療前患者癥狀和體征積分差異不明顯,P>0.05;觀察組運動后癥狀積分(5.84±1.61)分,體征積分(17.26±4.03)分,對照組運動后癥狀積分(10.9±2.01)分,體征積分(29.2±4.7)分,觀察組運動后康復情況優于治療前和對照組(P<0.05)。結論運動療法可明顯改善糖尿病周圍神經性病變患者疼痛癥狀,療效肯定,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運動療法;疼痛;康復治療
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病變(DPN)是指2型糖尿病發展到一定程度導致的周圍神經功能異常[1]。主要表現為軀體感覺性障礙為主,以周圍對稱性感覺和運動神經病變及自主神經病變最為多見,周圍神經病變影響肢體遠端感覺傳導功能,出現麻木無力伴有不同程度疼痛,部分患者有穿襪子或戴手套樣感覺,疼痛呈循序漸進,患者多難以承受,通常夜間較重,影響睡眠質量,不僅降低患者生活質量,而且降低患者配合治療的積極性,延誤病情。因此緩解疼痛是患者康復過程的迫切要求。該文觀察運動療法對糖尿病周圍神經性病變疼痛的緩解作用,將2012年10月—2013 年10月入院的88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現做出以下分析。
1.1 臨床資料
88例糖尿病患者入院?;颊呔兴闹槟咎弁?,感覺異常等癥狀?;颊咧心?2例,女46例;患者年齡25~55歲,平均(41.3± 1.6)歲;治療前糖尿病病程5年~20年,平均(10.2±1.4)年?;颊哐钱惓?,空腹血糖>7.8mmol/L,餐后2 h血糖>11.1 mmol/L,患者被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四肢麻木、疼痛程度、皮膚溫度以及其他方面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康復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入院后口服降血糖藥、調控飲食飲食,減少血糖攝入量,改善微循環、增強機體免疫力,口服維生素等對癥治療,使空腹血糖下降,控制在7.8 mmol/L以下。并口服消炎痛鎮痛藥緩解癥狀。觀察組:同對照組方法控制血糖,并對該組DPN病例采用以下運動療法方案:①中老年糖尿病患者可采用輕體力運動如散步、太極拳、體操等。②年輕患者可采用力量性或耐力性運動如沙袋、快步走、打籃球、慢跑、爬山、游泳等運動,可顯著消耗皮下脂肪,改善患者心腦血管及代謝功能。③運動時間30 min/d,2~3次/d。餐后立即運動影響食物消化,空腹則易發生低血糖。可在每日三餐后30 min開始進行。④運動鍛煉要定時定量,小到大,長期堅持。根據用藥情況及進餐時間去選擇運動時間,防止低血糖的發生,在運動時要隨身帶食品。
1.3 療效判定標準[2]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癥狀包括四肢麻木、疼痛、皮膚溫度和體征變化等指標。根據癥狀評分:正常為0分,輕度為1分,中度為2分,重度為3分。體征包括肱二頭肌、肱三頭肌腱反射和膝踝反射。評分正常為0分,減弱為1分,消失為2分,所有患者均由專人評分,半年后隨訪。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采用χ2檢驗。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癥狀積分比較:觀察組運動后癥狀積分(5.84±1.61)分,體征積分(17.26±4.03)分,對照組運動后癥狀積分(10.9±2.01)分,體征積分(29.2±4.7)分,觀察組運動后康復情況優于治療前和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間治療前與治療后效果比較(±s)

表1 兩組間治療前與治療后效果比較(±s)
組別癥狀治療前治療后體征治療前治療后觀察組(n=44)對照組(n=44)P值11.74±2.11 11.73±2.12 >0.05 5.84±1.61 10.9±2.01 <0.05 22.18±5.23 22.19±5,24 >0.05 17.26±4.03 29.2±4.7 <0.05
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病變(DPN)是指2型糖尿病發展到一定程度導致的周圍神經功能異常。該文觀察運動療法對糖尿病周圍神經性病變疼痛的緩解作用,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后疼痛緩解程度明顯優于治療前,而對照組治療前后無顯著差異。由此可得,降血糖治療配合運動療法可有效減輕患者疼痛感,改善臨床癥狀,穩定病情。運動療法是DPN綜合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高血糖導致供應營養的神經血管發生病變而閉塞。神經營養障礙,加之神經細胞腫脹,故引起四肢退行性病變。適當的運動能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促進肌肉和組織對糖的吸收,降低血糖,改善微循環,促進DPN的好轉。
綜上所述,降血糖治療配合運動療法能夠明顯改善患者糖尿病神經損傷引發的癥狀,緩解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疼痛程度,減輕患者痛苦,促進患者康復,臨床上值得推廣使用。
[1]呂傳真.重視對糖尿病神經系統并發癥的防治研究[J].中國糖尿病雜志,2012,12(6):385-386.
[2]尹洪君,劉穎,蔡菲.運動療法對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療效觀察[J].中國現代醫生,2011,49(29):142-143.
R587.2
A
1672-4062(2014)10(a)-0026-01
2014-07-05)
崔玉斌,男,山東濰坊人,本科,內科醫師,從事臨床康復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