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媛
河南大學淮河醫院康復醫學科,河南開封 475000
護理干預及健康教育對糖尿病患者影響的臨床分析
張媛
河南大學淮河醫院康復醫學科,河南開封 475000
目的 探討護理干預及健康教育對糖尿病患者治療的影響。方法選取該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46例糖尿病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實驗組實施護理干預及健康教育。分析兩組患者的血糖控制以及對護理干預的滿意度。結果實驗組患者空腹、餐后2 h血糖以及果糖胺等血糖值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針對糖尿病患者實施護理干預和健康教育后,有助于提高患者對糖尿病的認識及其血糖控制情況,同時對患者自我管理技能增強效果顯著。
護理干預;健康教育;糖尿病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口老齡化加劇,糖尿病的發病率迅速增加。針對糖尿病患者的護理干預及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提高其血糖控制水平及自我管理,同時對其生活質量的提高意義重大[1]。健康教育有助于患者積極主動的配合糖尿病的治療,改善其血糖控制情況。為探討護理干預及健康教育對糖尿病患者治療的影響,該研究選取該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46例糖尿病患者作為對象進行研究,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收治的46例糖尿病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23人。實驗組患者年齡40~78歲,平均年齡為(62.25± 2.81)歲;病程在3~14年之間。對照組患者年齡42~79歲,平均年齡為(61.47±2.13)歲;病程在3~15年之間。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的護理措施,實驗組患者在此基礎上根據患者不同的心理特點實施心理護理干預和生活護理干預,同時結合患者的具體病情向患者及其家屬講解糖尿病的致病因及并發癥,對患者飲食和血糖控制及藥物治療的意義等方面的健康教育。
1.3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7.0 for Windows軟件實施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對比采用χ2檢驗,組間比較進行t檢驗。
實驗組患者空腹、餐后2 h血糖以及果糖胺等血糖值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2.354,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血糖值變化對比(±s)

表1 兩組患者血糖值變化對比(±s)
組別例數空腹血糖(mmol/L)餐后2 h血糖(mmol/L)果糖胺(μmol/L)實驗組對照組t 23 23 5.39±1.65 9.24±1.11 2.920 7.42±7.23 11.82±6.18 1.833 5.36 2.44
實驗組患者對護理干預及健康教育非常滿意19例,滿意2例,不滿意2例,護理滿意率91.3%。對照組患者非常滿意14例,滿意5,不滿意4例,滿意率82.6%。實驗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糖尿病的發病原因不單單是胰島素分泌不足或利用障礙而引起的代謝紊亂,還和患者的不良生活習慣以及社會心理因素密切相關[2]。患者的臨床表現為慢性血糖水平增高。對糖尿病患者實施護理干預及健康教育,可以針對不同患者的心理變化,采取相應的心理護理干預,使患者可以正確的認識糖尿病的病因,積極配合治療。有針對性的生活干預可以幫助患者形成良好的飲食習慣,良好的控制血糖水平。健康教育可以明確護理人員的職責,提高護理人員的綜合素質,是充分體現以患者為中心的、人性化的整體護理方式[3]。同時,通過護理干預及健康教育可以指導患者掌握自我血糖監測,對患者病情的控制意義重大。
該研究中,實驗組患者的血糖值不斷改善,自我管理能力增強,對護理干預及健康教育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綜上所述,護理人員應根據不同患者的心理及病情,制定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與健康教育,通過人性化的護理改善患者的各項指標,減少并發癥的發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1]雁王鴻.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的健康教育及護理干預[J].中國保健營養,2012,22(10):3958-3959.
[2]劉春梅.糖尿病療養員護理工作中護理程序的應用研究[J].中國醫學創新,2011,8(35):78-80.
[3]宋潔,陳志玲,王海英,等.健康教育在糖尿病療養員中的實施及評價[J].中國療養醫學,2012,21(6):502-504.
R473.5
A
1672-4062(2014)10(a)-0027-01
2014-07-02)
張媛(1983.2-),女,河南開封人,護理本科,初級,研究方向:臨床護理和心理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