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守國
(一)例題精講
【例題1】職業認同是指個人對所從事的職業主觀建構的、與職業特征聯系在一起的認知和感受,常常包括職業角色的意義感和價值感、職業是否有樂趣和吸引力等。職業認同分為過程性職業認同和狀態性職業認同。其中過程性職業認同是指個體從自己經歷中逐漸發展出的認同自己職業角色的過程;狀態性職業認同是指個體當前對自己所從事職業的認同程度。根據上述定義,下列屬于過程性職業認同的是:
A.身為一名警察,老張幾十年如一日,始終將維護公共安全的原則牢記于心
B.李老師憑借自己靈活的授課方式贏得最佳教師獎,為此她深感自豪
C.聽完老黨員的模范事跡,小趙頓時感覺到作為一名黨員干部身上肩負的重任
D.陳醫生行醫多年,“救死扶傷”四個字已從字面意思轉變為人生追求
【作答精講】過程性職業認同是從自己經歷中逐漸發展起來的認同,是有個長期的過程,強調的是“經歷的過程”,而狀態性職業認同是當前對所從事職業的認同,強調的是“當前”,即時的認同。D選項,陳醫生的“救死扶傷”是在行醫多年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認同,符合定義標準,因此本題選D。不選A,是因為老張雖然有多年的警察經歷,但是維護公共安全的原則是職業要求,不是認知和感受,也沒有意義感和價值感、樂趣和吸引力等。不選B,是因為李老師深感自豪的是她贏得了最佳教師獎,是即時的、當前狀態下的感受,屬于狀態性職業認同。不選C,是因為小趙感到身上肩負的重任是在聽完老黨員模范事跡之后的感受,屬于狀態性職業認同。
【例題2】獲致身份是指一個人經歷某種公開的、具有競爭性的奮爭或因具備某種特殊的本領而獲得的社會地位。根據上述定義,下列選項符合獲致身份說話的是:
A.生子當如孫仲謀
B.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C.忠臣必出孝子之門
D.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
【作答精講】獲致身份意在強調社會地位是通過奮爭和本領所獲得的。B選項,是用反問的語氣說明王侯將相沒有“種”,言外之意是需要通過奮爭能夠得來,因此本題選B。不選A,是因為生子強調的是天生因素,否定奮爭。不選C,是因為是否為忠臣強調的是出身因素,也否定了奮爭。不選D,是因為其意為上品出生在氏族之中,下品出生在寒門之內,強調的是出身,否定了奮爭因素。
【例題3】制度的反功能指的是該制度實現了系統的某些功能之后而產生的副作用,諸如破壞該系統的內部協調、穩定關系,造成系統內部沖突,對系統良性運行產生破壞作用等現象。根據上述定義,下列涉及制度的反功能的是:
A.某校實行績效考核,實行一段時間后引發了教師爭搶上課、亂發文章等一系列問題
B.某售樓處規定銷售額可以提成,結果某銷售員一個月賣房近50套
C.一對夫妻新婚后實行家庭消費AA制,一段時間后覺得不方便就取消了
D.某部門實行人性化管理,結果上班遲到現象反而比實行考勤制度時減少了
【作答精講】制度的反功能定義,有兩個要點:首先是實現了該實現的功能;然后是產生了副作用,有破壞性即非良性的后果。A選項,教師爭搶上課、亂發文章是非良性的后果,對正常教學秩序是有破壞性的,之所以出現這種后果恰恰是實行績效考核取得了預期效果(實現了功能),符合定義要點,因此本題選A。不選B,是因為一個月賣房近50套不是破壞性的,是良性后果,不符合定義。不選C,是因為家庭消費AA制,是不方便,沒有破壞性的不良后果,也沒有實現該實現的功能,不符合定義。不選D,是因為人性化管理的實施,均體現的是正功能,沒有對系統產生破壞的反功能。
【例題4】優勢富集效應是一種起點發展理論,是指起點上的微小優勢經過關鍵過程的級數放大,產生更大級別的優勢積累。根據上述定義,下列不屬于優勢富集效應的是:
A. 某名牌大學建校時間很早,文化傳統悠久,并擁有政策、資金等多方面支持,全國許多優秀的學生填寫高考志愿時都選擇了該校
B. 上海的金茂大廈樓體高度略微超過“東方明珠”電視塔,被譽為“中華第一高樓”,因此吸引了眾多游客和廣告商,各類會議也常在此舉辦,呈現后來居上的態勢
C.某教育培訓機構為了拓展業務,也像別的培訓機構那樣,通過發送宣傳單來進行宣傳,后來隨著規模的不斷擴大,服務質量也更上一層樓,成為業內的典范
D. 某服裝品牌設立之初,最先提出要做“夾克之王”的理念,并通過電視媒體進行推廣,后來這個概念逐漸被人們認可,許多人都認為買夾克就應該買這個品牌的
【作答精講】優勢富集效應的定義通俗講就是,起點有小的優勢,經過發展后變成很大優勢。C選項中,該教育培訓機構起點不比別的培訓機構有優勢,也是像別的培訓機構那樣發送宣傳單,后來成為業內典范不是因為起點的優勢放大而形成的,所以不屬于優勢富集效應,本題選C。不選A,是因為該名牌大學建校早、文化傳統悠久,這是在起點上比別的高校有些優勢,經過后期政策、資金等多方面的發展,最終成為優秀學生喜歡的高校,屬于優勢富集效應。不選B,是因為金茂大廈后來者居上,是在高度上略微高于“東方明珠”電視塔,是起點的微小優勢形成的,屬于優勢富集效應。不選D,是因為該服裝品牌最先提出先進理念,能夠被人們認可是起點上比別的品牌理念超前的優勢形成的,屬于優勢富集效應。
(二)答疑解惑
烏魯木齊網友“哈密甜瓜”:我一見申論就頭痛,陷入申論恐慌,我應該從哪下手復習申論呢?
答:對于經歷過一、二次公考的考生來說,有這種心理比較正常,主要原因是不明申論就里,不知申論怎么答,也不知什么樣的作答形式才能得高分。走出這種恐慌心理,要從兩方面入手:第一,要弄懂申論,知其所以然,揭開申論神秘面紗。要弄懂申論,首先要將申論考試大綱記住背牢,每天默念十遍,堅持十天。然后再從以下三個角度來理解:(1)申論是招收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考試科目,申論特別是申論所設計的題目應該符合機關實際工作。(2)機關是管理國家和社會公共事務的機構,機關工作人員的工作重心應該是解決社會中出現的問題,所以申論的重心是考解決問題的。(3)申論是以書面表達形式來解決問題的,所以在表達形式上要讓人看得清、看得懂。有關這些,我在中國法制出版社出版的《申論與面試》書中有很詳細的講解。第二,要有針對性的訓練。弄懂申論還不行,還要想方設法提高申論分數。考前要做好五方面的專業訓練:一是多看機關的公用文章,包括各種公文、理論文章、實施意見、規則辦法、領導講話等,仔細琢磨和領悟機關公文的風格。二是在研讀機關公用文章基礎上,進行模仿寫作,使自己的行文風格貼近機關公文。三是積累、總結一些機關解決問題常用的措施和有效辦法,并有意識地提高自己的政策水平,拓展看問題的視野。這些政府文件,在各政府網站都能查到,一個文件中往往既包括概括,又包括分析,還有許多行之有效的解決問題措施,對這些要不斷研讀、不斷積累,逐漸固化成自己的知識和能力,這樣才能打好申論的基礎,也是最簡潔的方式。四是反復研究歷年真題。研習歷年真題,就等同于做未來的考題。五是多寫文章,多練筆,提高自己的文字表達能力。只要沉下心扎扎實實、勤勤懇懇地去學、去練,就一定能增強申論信心,并從申論恐慌中走出去。
(三)行測月月練
【類比推理】
1.舉報:查處
A.咨詢:答復 B.懸賞:兌現
C.開會:講話
D.布置作業:批改作業
2.哈爾濱:冰燈
A.西安:兵馬俑 B.山東:泰山
C.北京:奧運 D.樂山:大佛
3.聲音:噪音
A.友情:愛情 B.忍讓:懦弱
C.下雨:洪災 D.執著:固執
4.制藥廠:醫院
A.兵工廠:軍隊 B.面粉廠:飯店
C.玩具廠:幼兒園 D.白酒廠:酒店
5.干柴:火
A.拉車:黃牛 B.烈火:撲救
C.梧桐樹:鳳凰 D.墻角:蟑螂
【答案與思路提示】
1. A。舉報和查處是兩方實施的兩個先后行為,即一方先舉報,然后另一方開始查處。先有一方咨詢,另一方才可作出答復。
2. C。冰燈是哈爾濱的一個特色,但有季節性,僅冬天幾個月有,北京的奧運也是有期限的。
3. C。聲音大了可以造成噪音,下雨下大了可以造成洪災。
4. A。制藥廠產品主要供給醫院,醫院的藥品都是制藥廠生產的,兵工廠生產的產品主要供給軍隊,軍隊的武器裝備都是兵工廠生產的。
5. C。干柴容易引起火災,梧桐樹容易招來鳳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