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斯姻
摘要:工程造價管理是建設工程管理的重要環節,工程造價管理的目標就是利用科學的管理方法,合理地確定施工項目工程造價,有效地控制可能出現的造價風險,最終使工程項目盈利,到達預期的項目管理目標。
關鍵詞:工程造價 存在問題 解決措施
中圖分類號:TU723.3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工程造價管理的主要作用
一是反映作用。通過工程造價數據可以看出問題。工程前期通過材料市場價調研,可以較為準確的反映該工程所需資金的投入以及預計收益的多少;工程施工過程中工程造價管理能及時、如實地反映資金執行情況,反映施工項目管理工作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工程完工后通過工程造價決算把施工項目管理中工程計劃、材料采購、勞動力安排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反映出來,推動施工企業采取措施,解決施工項目管理中的問題。
二是促進作用。通過工程造價管理做到有主有次、有輕有重、有先有后、有緩有急。逐項安排資金。在資金支出監督中,限制不合理的支出,保障有效性開支以及重大事項的開支,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三是預防作用。通過工程造價預算以防止工程項目投資過大而和目標收益不符等矛盾,把問題和矛盾解決在萌芽之中。
四是判斷作用。通過工程造價預算與決算對現行施工項目管理與原定預計收益作出比較,經分析能判斷出施工項目管理情況的好與壞,以及存在的問題。
2當前工程造價管理體制中所存在的問題
現行的工程造價管理體制,在計劃經濟時代,曾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國已加入世貿組織,建筑業與國際慣例逐漸接軌,現行的工程造價管理體制已不能完全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
2.1造價管理條塊分割,政出多門,協調配合乏力。
從基本建設程序和我國的管理體制講,建設項目全過程分為投資決策階段、設計階段、建設項目發包階段和建設實施階段。建設工程造價需分階段分別進行計價,要分別編制投資估算、設計概算、施工圖預算和竣工決(結)算等,其主管部門分別為計委、規委、建委等,政府各相關部門各自為政,各立章法,客觀上存在相互間必要的聯系和有效的協調配合不夠,常出現文件規定不一致,前后脫節,甚至相互矛盾,間接導致工程造價“三超”(結算超預算、預算超概算、概算超投資估算)嚴重等問題。其主要原因在于管理體制不順暢、不協調、改革不同步、不配套,傳統觀念和因循守舊思想的束縛,沒有形成對工程造價的統一協調管理。
2.2工程造價計價模式不適應市場經濟的需要。
現行的工程計價模式的特點可以歸納為一個字“套”,即套定額。簡而言之,工程造價從業人員根據工程圖紙計算出工程量,然后套定額單價,求得直接費,再根據直接費套用有關定額取費費率,求得工程造價。這種計價模式在計劃經濟時代是發揮了一定的作用,但目前已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發展和進一步開放市場的需要,暴露出越來越多的弊病:其一不利于政府職能的轉變。建筑業屬于一般競爭性行業,但建筑市場最重要的要素―――價格卻帶有明顯的行政色彩,即政府定價色彩過濃。政府對工程造價的控制和干預反映為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權力的越位。其二不利于微觀主體的充分競爭。企業作為市場競爭的主體,卻不是企業產品定價的主體,工程造價按企業資質等級或工程類別取費,按社會平均勞動水平定價的這套做法,阻止了企業參與完全的市場競爭,壓抑了企業的創造力和活力,從而制約了企業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的飛速發展
和壯大。
2.3工程建設項目造價全過程綜合管理的意識薄弱。
我國現行的工程造價管理大多是階段性的管理模式,業內人士普遍缺乏建設項目造價全過程綜合管理的意識,特別是項目前期造價管理薄弱。造價業內人士歷來把建設工程造價管理的重點放在工程項目的實施階段,注重承包造價、建設實施過程中的造價變更和結算,往往忽視了立項階段和設計階段的造價管理工作。再者,建設單位、設計單位、施工單位缺乏統一的造價管理目標和相互溝通,建設單位在立項階段,往往從主觀意愿出發,對工程立項缺乏科學的論證,估算不足,造成缺口。設計單位在設計階段雖作了工程概算,甚至細化到預算,但由于缺少對設計方案造價指標的控制約束,導致設計保守、投資偏高。監理單位受項目業主的委托對項目實施監督與管理,往往只局限于施工階段的質量與進度管理,很少介人投資決策分析,監理人員只是偏重于對施工過程質量、進度負責,對造價方面考慮得很少,尤其在涉及到項目變更、現場簽證時,不能將質量進度、經濟三方面有效地統籌起來考慮。從而直接導致長期以來,我國建筑工程項目“三超”現象的普遍存在,嚴重困擾著建筑工程項目投資效益管理。
3工程造價管理各環節要做好的工作
3.1要嚴格工程預算的編制。
工程預算是整個工程管理的法律性文件,它具有規范性和嚴肅性。工程項目必須經政府相關部門批準,必須符合政府規劃,必須通過正規設計部門設計,根據設計按照一定的取費政策、方法編制預算;預算的各項數據符合政策法規、符合預算法的規定。2,預算編制方法要堅持一致性原則。目前工程預算編制采用的方法有“工程量清單”“09定額”等。無論采用哪種方法,所有分項目的編制都要一致。3,正確套用定額標準。工程預算定額項目繁多,標準差距不一,正確套用定額標準才能保證預算的準確性和客觀性。4,預算編制的審核過程要嚴格。預算編制初稿完成以后,必須經過審核過程。第一步由預算編制人員自己進行審改,第二步通過專業的工程造價機構(人員)進行復審,可有效防止人為偏差,保證預算的客觀性和真實性。5,把好預算審定關。預算審定是由單位領導負責完成,要把握好“細致”和“政策”兩個環節。對每一個分項都不能漏過,防止漏項或重復;按“規范”的條件去衡量有無問題。審定預算是預算形成的最后關口,關系到整個工程的成敗。
3.2嚴格工程招標,合理控制工程造價。
工程項目必須實行政府采購法規定的招標辦法,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違法從事。在招標時工程管理部門要向專業招標部門闡明對工程項目的要求,配合招標部門正確實施招標。要堅持合理低價中標。防止惡意壓低價競標,避免造成施工過程的變更太多,雙方扯皮。
3.3慎重簽訂施工合同。
簽訂“施工合同”時對合同條款要嚴格審查,不得馬虎。在“制式”合同情況下,一定要把好本工程項目的獨特性,最合理地明確雙方權責、利益。
3.4嚴格履行合同。
甲乙雙方作為履行合同的主體,都有自覺履行合同的責任。對客觀需要的,合同有約定的變更必須經過合法、合規的手續,以控制工程合理造價。
3.5按合同條款進行材料差價核算,合理使用新技術新材料。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建筑材料價格經常變化。在材料價格變化較快的情況下,應在預算編制和招標時采用“暫定價”的方法,結算時方便易行。但要約定材料采購時實際價格的認定方法,雙方共同遵守,進行材料差價結算。在“工程量清單”招標的情況下,材料價格的約定是由乙方承擔價格風險,甲方承擔數量風險,即材料價格一定不變,結算時實際采購價與報價的價差由乙方承擔:結算時材料數量一定不變,實際采購數量與報的數量的差額由甲方承擔。要通過材料市場價調研推動施工企業尋求各種降低消耗、提高工效的新工藝、新技術、新材料等降低成本的措施。
3.6工程量變更簽證。
工程量變更是工程施工過程中常見的現象,準確地進行簽證認定是準確計算工程造價的關鍵。一是變更時必須經過甲方同意,明確項目及數量;二是雙方現場測定實際變更數量;三是甲乙方和監理方責任人共同簽字認可。通常未經過批準、項目不清、數量不準、簽字不全等等,會給事后結算帶來很多麻煩,甚至互相扯皮。所以認真做好工程量變更簽證是保證及時準確地進行工程量計價結算的基礎。
3.7做好完工驗收工作,為工程決算打好基礎。
一是工程項目是否全部完成,有無漏項;二是所有工程量是否足額;三是工程質量是否達到合同約定,四是變更簽證是否準確并各方認定無誤等等。要完成以上項目工作必須采取相應的手段進行實施,如測量、丈量、與設計圖紙對照等等。對缺項、漏項工程必須限期完成。工程驗收是實現該項工程最初設想的最后一關,也是準確進行工程結算、決算的根本依據,必須認真落實。
4結語
總之,工程造價控制是一項系統工程,要有效地控制工程造價,只有合理地確定以國家批準的設計總概算為控制目標,設法制定控制的方法和措施,才能有效地進行控制。
參考文獻:
[1]彭燁.關于建設項目工程造價的有效控制[J].建筑管理現代化.2003(3).
[2]程峰.淺談土程造價的確定與控制[J].安徽建筑.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