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專項抽查農產品質量 合格率98.8%
本刊訊 1月13日,農業部發布農產品質量安全國家專項監督抽查結果,共抽取蔬菜、果品、茶葉等733個食用農產品樣品,合格樣品724個,不合格樣品9個,專項抽檢合格率98.8%。2013年10月至12月,農業部對全國2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571個生產養殖基地、儲藏保鮮庫、生鮮乳收購站和運輸車進行了抽樣,共抽取蔬菜、果品、茶葉、食用菌、禽蛋、生鮮乳、水產品等食用農產品樣品733個。抽查對象以規模化生產經營單位及“三品一標”獲證企業為主;抽查環節集中在生產、收購、儲藏保鮮和運輸環節;抽檢參數重點是農藥殘留和獸藥殘留(包括非法添加和禁限用),同時對生產經營單位農產品包裝標識和生產經營檔案記錄進行了檢查。農業部要求,對本次監督抽查不合格產品的生產經營單位,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進行處罰,并督促其立即整改。同時,加大對整個農產品生產過程中的生產經營檔案、投入品使用記錄和包裝標識的管理,進一步強化“三品一標”認證產品的證后監管力度,維護品牌公信力。
農業部認定145家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實驗站
本刊訊 為加快推進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體系建設,進一步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科學監管力度,近日,農業部認定北京市房山區農業環境和生產監測站等145家技術單位為首批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實驗站,授權承擔各主產區相應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的定點動態跟蹤和風險隱患摸底排查工作。截至目前,農業部已建立起以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機構(農業部農產品質量標準研究中心)為龍頭,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實驗室為主體,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實驗站為基礎的風險評估體系,通過制定風險評估計劃,分年度、按計劃、有重點地對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隱患實施專項評估、應急評估、驗證評估和跟蹤評估,全面摸清和掌握各類農產品、各個環節存在的風險隱患的種類、范圍和危害程度,提出全程監管的關鍵控制點,為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的制修訂、執法監管、生產指導、消費引導、應急處置、輿情應對和科學研究提供強有力的數據支撐,為農產品質量安全科學管理、依法監管提供技術保障。
全國農地流轉面積已達四分之一
本刊訊 記者從農業部獲悉,截至2013年11月底,農民承包土地的經營權流轉面積達到26%左右,全國農村承包50畝土地以上的大戶達到287萬家,家庭農場的平均面積達到200畝左右。有分析認為,我國農村土地改革開始向縱深推進。2014年,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有望在穩定家庭承包關系的基礎上,推進所有權、承包權和經營權三權分離的機制,推動農地資源有效配置和適度規模經營的發展。農業部農村經濟體制與經營管理司司長張紅宇說,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要堅持農村的基本經營制度,包含三大方面:一是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二是堅持家庭經營為基礎、為主體;三是堅持土地承包關系長久不變。在堅持土地基本制度的基礎上推進土地經營權流轉,將是接下來的工作重心之一。
全國秋冬種蔬菜面積2013年增加400萬畝
本刊訊 2013年全國秋冬種蔬菜面積同比增加400多萬畝,生產總量有所增加。專家預計,后期若無大的自然災害發生,春節期間蔬菜供應總體有保障,但隨著春節來臨,消費需求旺盛,價格將繼續呈上漲態勢。據農業部蔬菜生產信息網監測,2013年12月底,全國580個蔬菜重點縣信息監測點在田蔬菜面積104萬畝,同比略增。其中,西葫蘆、豇豆、菠菜、大蒜、花椰菜、黃瓜、芹菜、普通白菜等8類蔬菜在田面積同比增3%以上。
種子法修改進入全面征求意見階段
本刊訊 近日,記者從全國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了解到,由該委牽頭組織的種子法修改,已形成修正草案征求意見稿,目前正征求有關部門、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有關種子企業及地方的意見。據了解,此次修改和完善主要集中在種質資源保護、育種科研體制、品種管理、植物新品種保護、種子生產經營、監督管理、扶持政策等方面。現行種子法自2000年施行以來,在規范和推動我國種業發展,打破國有種子企業壟斷局面,構建各類市場主體平等競爭的市場秩序,提高品種選育和種子質量水平,促進我國種業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推進和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國種業發展出現了一系列新情況、新問題,例如種質資源保護不力,育種科研體制機制落后,植物新品種保護力度不夠,行業集中度低、整體競爭能力弱,對種業扶持力度需要加強等,種子法的相關規定已不適應現代種業發展的新要求,亟待修改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