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期

我國海關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2013年11月我國進口食糖475714噸,同比增長272.41%,進口均價為428.84美元/噸;1-11月我國進口食糖411.1萬噸,同比增長18.2%,411.1萬噸是今年食糖進口關稅配額194.5萬噸的2.1倍;1-11月我國食糖進口額為18.8億美元,同比下降10.2%。
據了解,1—11月我國從巴西進口的食糖最多,占全國總進口量的70.6%,其次是古巴等國;1-11月我國進口食糖數量居首位的省份是山東,其次是遼寧、廣東、天津、江蘇、廣西等省(市、區),其中山東省占比41.4%。另外,1-11月我國進口甘蔗86.9萬噸,同比增長32.6%。
近幾年,我國食糖產量保持在1100萬—1300萬噸,加上進口一部分食糖,基本可以滿足國內市場需求,國內糖價在相對高位運行平穩,國產糖在國內糖市占據主導地位,其中廣西主產區食糖生產形勢的好壞決定著糖價的漲跌。但隨著沿海地區原糖加工能力快速擴張,在國內外糖市近幾年長期保持著較大價差的刺激下,進口食糖開始大量涌入國內市場,同時走私食糖的數量比較大,這大大削弱了國產糖的主導地位。
記者近日在我國食糖主產區廣西調查時了解到,今年我國食糖進口量有可能達到460萬噸,在進口食糖已經大大壓低國內糖價的基礎上,隨著國際糖價向16美分/磅靠近,以及進口食糖源源不斷到港,國內糖價會進一步走低。而在2013/2014榨季北方甜菜糖產量減幅較大的情況下,進口食糖會以驚人的擴張速度搶占國產糖傳統銷區市場,國產糖的市場份額將收縮。
已在廣西南寧從事食糖貿易近30年的老木告訴記者,在進口食糖的沖擊下,國內食糖售價和生產成本近兩年甚至出現了倒掛,上榨季廣西食糖行業估計虧損16億元左右,僅有13家糖廠實現了盈利,部分規模較小的糖廠甚至面臨生存問題。我國食糖行業已經到了要認真思考如何走出去和生存下去的關鍵時候了。
目前,在國產新糖大量上市之際,進口食糖也在大量到港,兩者對市場的爭奪日益激烈,這使得國內糖價不斷下滑。據了解,廣西柳州等地新糖集團實際成交價近日已經跌破5000元/噸,鄭糖主力合約期價更是一跌再跌。而在河南、山東等國產糖的傳統銷區,國產糖和進口食糖已經形成了對峙局面,其中國產糖略占下風,如河南等地終端用戶更愿意采購進口食糖。
糖商老木認為,近兩個榨季處在增產周期的國內食糖產量并不能滿足需求,同時為了保證食糖產業的良好發展,穩定糖價,我國政府還在生產旺季進行多次收儲,但國內糖價出現了持續下跌,主要原因是國內外市場一體化的趨勢已非常明顯,國產糖的主導地位已經被削弱,后期國內糖市或許會出現國產糖、進口食糖和淀粉糖等“平起平坐”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