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玉蘭
長沙市八醫院/長沙市中醫醫院,湖南長沙 410100
糖尿病足患者新型敷料臨床應用
梁玉蘭
長沙市八醫院/長沙市中醫醫院,湖南長沙 410100
目的探討新型敷料治療患者糖尿病足的效果。方法選取該院2013年22例糖尿病足患者,設為觀察組,給予新型輔料;并以2011年—2012年37例糖尿病足患者為對照組,給予傳統輔料治療,對比兩組的治療效果。結果觀察組患者住院時間和病程與對照組患者相比,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治愈率達21.7%(5/37),好轉率為65.2%(14/22),回訪后治愈率78.2%(18/22),明顯高于對照組的5.2%(2/37),60.5%(22/37),28.9%(9/37),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新型敷料具有療效迅速、換藥時間較長等特點,并能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敷料;糖尿病足;換藥;潰瘍;結果
糖尿病足主要是指患者踝關節或踝關節以下的部分以及下肢遠端神經出現異常,病灶周圍出現不同程度的血管病變和足部感染癥狀,并導致潰瘍和深層組織遭受破壞。該疾病的主要特點在于發病率高、危害性大、潰瘍和壞疽難治。據相關調查顯示,糖尿病患者足潰瘍發生率約占12%~15%左右,患者住院時間比無潰瘍癥狀患者長約60.0%左右。患上糖尿病足患者,一方面需要耗費巨大的醫療費用,據相關調查顯示,我國每年可高達2~3萬人次患病。為提高該疾病的治療效果,該院主要對患者采用新型敷料進行治療,選取2013年22例糖尿病足患者進行分析,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將其內容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2013年22例糖尿病足患者進行分析,設為觀察組,其中男16例,女6例,患者年齡為55~78歲,平均年齡為(66.50±12.979)歲;1級3例、2級10例、3級6例,4級3例。并以2011—2012年37例糖尿病足患者為對照組,男17例,女20例;患者年齡為55~79歲,平均年齡為(61.68±10.688)歲,1級10例、2級22例、3級為1例,4級4例。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傳統敷料,并利用中醫外科方法處理創面,使用中藥浸泡足后,使用“生肌”中藥服帖創面,按需要每天換藥。觀察組患者在護理前先使用0.9%濃度的氯化鈉注射液清潔創面,若存在潰瘍等壞死組織,則應該進行清創治療,并在潰瘍周圍涂上無痛保護膜進行保護,若出現感染,則應該使用藻酸鹽和銀離子敷料,并在外層涂上泡沫類敷料。醫護人員根據患者的創面滲液情況決定換藥次數,一般平均2~3 d換一次藥。兩組患者均進行血糖控制、糖尿病飲食等護理,護理人員關注營養情況,并防治全身性感染。
1.3 觀察指標
入院前入院后對患者的情況進行分析,并參照中國中西醫學會周圍血管疾病專業委員會制定的標準進行判定。治愈:新生肉芽組織長出,上皮完全覆蓋創面,愈合度達90.0%以上。好轉:創面明顯縮小,無炎性滲出,愈合50.0%以上。無好轉率:患者治療前后情況無明顯改變。此外,護理人員及時記錄患者的病程、平均住院天數等。
1.4 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其中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2.1 兩組療效比較分析
觀察組患者治愈率達21.7%(5/37),好轉率為65.2%(14/22),回訪后治愈率78.2%(18/22),明顯高于對照組的5.2%(2/37),60.5%(22/37),28.9%(9/37),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如表1所顯示。
表1 兩組療效比較分析
2.2 兩組住院時間和病程比較
觀察組患者住院時間和病程明顯短于對照組患者,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如表2所顯示。
表2 兩組住院時間、病程比較
據相關統計顯示,糖尿病患者足潰瘍發生率約占12%~15%左右,糖尿病足潰瘍常存在感染等多方面因素,導致治療時間較長,患者滿意度較差,甚至影響患者的生命安全。選擇合適的敷料進行治療非常重要。
目前關于糖尿病足患者敷料治療主要包括傳統敷料和新型敷料,但經相關調查顯示,傳統敷料其療效明顯低于新型敷料,本研究中,給予觀察組患者新型輔料治療,觀察組患者治愈率達21.7%(5/37),好轉率為65.2%,回訪后治愈率78.2%,明顯高于使用傳統敷料的對照組的5.2%,60.5%,28.9%,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分析其原因可能與以下幾點原因有關,傳統敷料具有保護創面、有吸收性、制作簡單、價格便宜、無副作用等優點,但同時也具備換藥過程中易出血、吸收量少,換藥次數頻繁、容易干燥、組織粘連并造成再次損傷、出現浸透后容易導致細菌入侵等缺點。而新型敷料則有效避免這一現象出現,其主要種類包括:透明薄膜類敷料、水膠體敷料、藻酸鹽類敷料、水凝膠、泡沫類敷料、銀離子敷料、高滲鹽敷料。不同敷料,其主要作用也不同,其中透明薄膜類敷料的主要作用在于保護傷口免受外來感染;水膠體敷料的作用在于壓瘡和靜脈炎等方面的預防和治療;藻酸鹽類敷料則可作用于表淺到全層損傷的傷口;水凝膠主要是進行濕性清創,但是用過程中必須注意用量,避免用量過多而導致傷口浸漬;泡沫類敷料則可作用于全皮層損傷、存在滲液等情況的傷口;銀離子敷料可控制感染;高滲鹽敷料則可將滲出的細菌和壞死組織進行吸收,起到清創效果。在進行上述傷口敷料治療后,能夠有效提高治療效果,減少患者二次感染的現象發生。與傳統的敷料相比,新型敷料換藥技術明顯提高糖尿病足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綜上所述,新型輔料治療糖尿病足療效快、頻次少,并能減輕患者的痛苦和經濟負擔,是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及治療效果的新型方法之一,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1]王如然,常柏,馮艷華.糖尿病足大截肢相關危險因素探討[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09,19(4):602-603.
[2]秦益民.含銀醫用敷料的抗菌性能及生物活性[J].紡織學報,2011,6(2): 113-114.
R47
:A
:1672-4062(2014)11(a)-0078-02
2014-09-21)
梁玉蘭(1975-),女,湖南望城人,本科,主管護師,研究方向:糖尿病教育,糖尿病足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