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頂逆
湖南省益陽沅江市第三醫院,湖南益陽 413100
綜合治療糖尿病并發缺血性腦病的方法及臨床價值研究
熊頂逆
湖南省益陽沅江市第三醫院,湖南益陽 413100
目的探討綜合治療糖尿病并發缺血性腦病的方法及臨床價值,以供參考。方法將該院2011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糖尿病并發缺血性腦病患者48例納入本研究,均接受綜合治療。連續治療12周后觀察療效,對比治療前后患者在血糖水平、神經功能缺損程度方面的變化。結果與治療前對比,治療后患者FBG、PBG、HbA1c等血糖指標和NIHSS評分均明顯下降,組間差異經t檢驗后發現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綜合治療糖尿病并發缺血性腦病可控制血糖水平,減輕神經功能缺損程度,今后可將其推廣應用。
綜合治療;糖尿病;缺血性腦病;臨床價值
糖尿病患者體內糖脂代謝紊亂,多存在動脈粥樣硬化、血管內皮細胞功能失調等問題。腦血流自動調節受損,導致局部的腦組織血流量下降,加之糖尿病患者血液處于高凝狀態,可加重其腦組織局部微循環障礙,并發缺血性腦病的風險高于正常人[1]。糖尿病并發缺血性腦病給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嚴重的不良影響,本文探討了綜合治療糖尿病并發缺血性腦病的方法及臨床價值,現將結果報道如下,以供臨床參考。
1.1 一般資料
將該院2011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糖尿病并發缺血性腦病患者48例納入本研究,年齡45歲~72歲,平均年齡(58.76± 10.35)歲;體重54kg~78kg,平均體重(61.38±11.25)kg;糖尿病病程2~14年,平均病程(6.87±2.11)年;其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18例。
所有患者均出現偏癱、偏身感覺障礙、失語、共濟失調等局灶性神經功能缺損癥狀和體征,經顱腦CT、MRI等影像學檢查證實發生缺血性腦病,實驗室檢查結果提示空腹血糖(FBG)≥7.0mmol/L,餐后血糖(PBG)≥11.1mmol/L,糖化血紅蛋白(HbA1c)≥6.5%。研究對象剔除合并嚴重肝腎功能障礙、血液系統原發性疾病、精神異常、智力障礙、嚴重聽力或語言障礙者。
1.2 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均自愿接受綜合治療,首先迅速將血糖水平控制在正常范圍,急性期患者應用胰島素迅速糾正高血糖狀態,待病情控制,進入穩定期后改為應用促胰島素分泌劑、雙胍類、α-糖苷酶抑制劑、胰島素增敏劑等藥物治療控制血糖,治療期間應注意避免發生低血糖反應,使血糖維持在5.6~8.3mmol/L水平比較適宜[2]。嚴格控制飲食,科學計算每日所需熱量,控制飲食中碳水化合物、脂肪、膽固醇等物質的攝入。多進食新鮮蔬菜、適量進食水果以補充維生素[3]。
缺血性腦病急性期給予吸氧、降低顱內壓、擴張血管、營養神經等藥物治療,靜脈注射奧扎格雷80mg/次,1次/d,連續用藥14 d。穩定期口服阿司匹林腸溶片,100mg/d,長期服用[4]。穩定期指導患者進行科學的康復訓練,進行適當的運動鍛煉,禁止劇烈運動。運動時間應選擇在餐后2 h左右,指導患者在運動時隨身攜帶糖果,并有專人陪同,以防發生低血糖反應。結合中醫辨證施治,以活血化瘀類藥物為主,基本方用丹參、三七、赤芍、桃仁、紅花等[5]。
1.3 評價指標
采用美國國立衛生院腦卒中量表(NIHSS)評價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程度。NIHSS量表包括意識水平、凝視、視野、面癱、上肢運動、下肢運動、共濟失調、感覺、語言、構音障礙、忽視癥等方面的內容。總分為45分,NIHSS評分越高,表示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越嚴重。
1.4 數據處理
本次研究中所涉及的有關數據均錄入SPSS 17.0統計學軟件,數據處理時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時認為組間差異結果有統計學意義。
與治療前對比,治療后患者FBG、PBG、HbA1c等血糖指標和NIHSS評分均明顯下降,組間差異經t檢驗后發現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數據如表1所示。
表1 治療前后患者FBG、PBG、HbA1c等血糖指標和NIHSS評分比較(±s)

表1 治療前后患者FBG、PBG、HbA1c等血糖指標和NIHSS評分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較,*代表P<0.05
n=48 FBG(mmol/L)PBG(mmol/L)HbA1c(%)NIHSS評分(分)治療前治療后8.90±2.74 6.45±1.83* 13.45±3.12 9.81±2.86* 7.98±2.54 4.65±1.72* 25.63±6.22 16.21±4.24*
糖尿病患者存在動脈粥樣硬化、微血管基膜增厚、基膜糖類沉積等病理改變,血小板黏附力增加,對二磷酸腺苷、膠原纖維、花生四烯酸等敏感性增加,可促進血管收縮,增加血栓素合成,
使患者血液處于高凝狀態。缺血性腦病是糖尿病患者常見的血管并發癥,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殘、致死的主要原因。有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缺血性腦病的發病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4~10倍。
在對糖尿病并發缺血性腦病患者進行治療時,應綜合考慮對糖尿病和缺血性腦病兩種疾病的控制。由于糖尿病并發缺血性腦病的發生、病情轉歸和預后均與血糖水平密切相關,因此治療時首先應迅速將血糖水平控制在正常范圍內。在急性期給予吸氧可迅速糾正腦組織缺血缺氧狀態;降低顱內壓、擴張血管、營養神經等藥物治療可有效保護缺血半暗帶,對腦組織起到保護作用。
在缺血性腦病急性期降糖藥物首選胰島素注射治療,以達到迅速控制血糖的目的。待缺血性腦病進入穩定期后仍應首選口服制劑進行降糖治療,在口服用藥無法達到滿意度降糖效果時再考慮采用胰島素注射治療。
飲食控制對糖尿病并發缺血性腦病患者尤為重要,通過控制熱量的攝入以減輕體重,改善患者體內糖脂代謝紊亂狀態,有助于減少降糖藥物使用劑量,減少或延緩并發癥的發生和發展。同時脂質代謝紊亂狀態得到糾正后,動脈粥樣硬化程度得以緩解,也有利于腦血管疾病的康復,并有效避免再次發生缺血性腦病。
適度運動對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具有積極的臨床意義,運動有助于提高胰島素敏感性,有利于血糖控制。同時運動可加速脂肪分解,有利于預防心腦血管并發癥,增強機體免疫力,改善情緒狀態。運動還有利于改善缺血性腦病造成的神經功能缺損。穩定期指導患者進行科學的康復訓練,促進肢體活動功能的恢復,減輕神經功能缺損程度。運動治療期間應監測血糖,嚴格控制運動時間和強度,既要達到改善肢體活動功能的效果,又要避免過度運動導致低血糖反應。由于缺血性腦病導致患者肢體活動能力差,因此在運動期間最好有專人陪同,以防因低血糖反應暈倒而引起嚴重不良后果。
穩定期配合使用三七、丹參、赤芍、紅花、桃仁等活血化瘀類中藥口服治療,有助于改善糖尿病并發缺血性腦病患者血液高凝狀態,促進缺血病灶的恢復。同時中醫學理論認為糖尿病患者處于氣虛血瘀、氣陰兩傷的狀態,適當應用活血化瘀類中藥可起到活血養血、祛瘀生新之功效,有利于控制糖尿病病情,延緩周圍神經病變等并發癥[6]。
本研究中48例糖尿病并發缺血性腦病患者經過綜合治療后,FBG由(8.90±2.74)mmol/L下降至(6.45±1.83)mmol/L;PBG由(13.45±3.12)mmol/L下降至(9.81±2.86)mmol/L;HbA1c由(7.98± 2.54)%下降至(4.65±1.72)%。上述結果提示綜合治療有助于迅速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對病情轉歸和預后有益。NIHSS評分由(25.63±6.22)分下降至(16.21±4.24)分,這一結果提示綜合治療有助于改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程度。
本次研究結果表明:綜合治療糖尿病并發缺血性腦病可有效控制血糖水平,減輕神經功能缺損程度,今后可將其推廣應用。
[1]徐文明,翁建平,張常然,等.2型糖尿病并腦血管病變的臨床特點及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2,10(3):132-133.
[2]中華中醫藥學會.糖尿病中醫防治指南糖尿病合并腦血管病[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1,9(19):138-140.
[3]翟華南.糖尿病并發缺血性腦病綜合治療的臨床研究[J].中國實用醫藥,2012,7(2):34-36.
[4]蘇進.糖尿病并發缺血性腦病的臨床特點及綜合治療療效分析[J].吉林醫學,2013,34(16):3104-3106.
[5]杜慧.綜合治療糖尿病并發缺血性腦病195例臨床研究[J].中國實用醫藥,2011,6(14):49-50.
[6]顧獻忠,張慧儒,馬素偉,等.老年人腦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紅蛋白與腦梗死體積大小的關系[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2,21(2):143-144.
R587.1
:A
:1672-4062(2014)11(a)-0086-02
2014-08-24)
熊頂逆(1974-),男,大專,研究方向,內分泌湖南省益陽沅江市第三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