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宜東 鐘曉衛 李華琦 嚴同 陳利鴻
四川省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內分泌科,四川成都 610031
注射用血栓通治療糖尿病頸動脈血管病變的療效觀察
劉宜東 鐘曉衛 李華琦 嚴同 陳利鴻
四川省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內分泌科,四川成都 610031
目的 探討觀察注射用血栓通對2型糖尿病患者頸動脈血管病變的臨床療效。方法選擇該院2012年6月—2013年3月收治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隨機均分為兩組各30例,在給予基礎治療的同時,治療組再加用注射用血栓通靜脈滴入。平均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Mean-IMT)及血流速度、阻力指數的變化情況,評價其臨床療效。結果兩組患者的頸動脈Mean-IMT變薄、血流峰值速度增加、阻力指數下降,治療組頸動脈血流峰值速度增加、阻力指數下降較對照組明顯(P< 0.05);頸動脈Mean-IMT變化的組間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所有患者均未見明顯不良反應。結論注射用血栓通是一種治療2型糖尿病頸動脈血管病變的有效藥物。
注射用血栓通;糖尿病;血管病變
近年來,糖尿病已成為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慢性疾病之一。糖尿病慢性并發癥尤其是大血管病變的致死率及致殘率均顯著升高。該研究應用注射用血栓通治療糖尿病慢性血管病變患者,旨在探討注射用血栓通對糖尿病大血管并發癥的治療作用。為探討觀察注射用血栓通對2型糖尿病患者頸動脈血管病變的臨床療效。選擇該院2012年6月—2013年3月收治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隨機均分為兩組各30例,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入選病例為該院內分泌科收治的住院2型糖尿病病人,均符合1997年美國糖尿病學會(FDA)的診斷標準[1]。將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30例。男34例,女26例,年齡55~78歲,平均60.2歲,病程4~12年,平均6.3年。
1.2 方法
1.2.1 治療方法基礎治療:2組患者均給予糖尿病健康教育、飲食控制、適當運動及胰島素皮下注射以控制血糖;治療組在此基礎上,應用注射用血栓通(凍干)250 mg+0.9%氯化鈉溶液250 mL靜脈滴注,1次/d,2周為1個療程,每6個月治療1個療程,進行為期1年的觀察,期間不使用其他擴血管藥物。
1.2.2 檢查方法治療前后測定患者肝、腎功能、血常規,同時檢測患者頸總動脈內膜中層厚度(Mean-IMT)及血流峰值速度的變化[2]。
1.3 統計方法
2.1 治療前后頸動脈各項指標數比較
治療前后,血流峰值及速度、阻力指數等指標均有明顯變化治療后治療組與對照組比較,血液流變學指標有顯著性差異(P< 0.05),結果見表1。平均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變薄,與治療前相比有明顯差異(P<0.05),但組間比較結果無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2。
表2 治療前后平均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比較(±s)

表2 治療前后平均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比較(±s)
治療組對照組治療前治療后0.97±0.26 0.91±0.15 0.98±0.19 0.92±0.16
表1 治療前后頸動脈血流速度、阻力指數比較(±s)

表1 治療前后頸動脈血流速度、阻力指數比較(±s)
組別收縮峰值血流速度(cm/s)舒張末期最小血流速度(cm/s)阻力指數治療組對照組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右頸總動脈右頸總動脈右頸總動脈右頸總動脈82.32±12.78 86.64±12.61 82.33±11.96 85.58±13.11 17.13±5.12 26.78±6.43 17.88±4.83 22.57±5.98 0.83±0.07 0.75±0.05 0.85±0.06 0.81±0.03
2.2 不良反應
所有患者治療前后的常規檢查結果表明,用藥后無藥物性改變。治療組患者僅有2例出現輕度乏力,食欲不振,停藥后自行消失。
糖尿病大血管合并癥是患者死亡率增加、致殘的主要原因[3],引起大血管病變的危險因素包括高血糖、脂代謝紊亂等。長期高血糖通過與蛋白質氨基間非酶促性可逆的鏈重排反應,產生糖基化早期產物,進一步再與蛋白質游離氨基不可逆反應產生糖基化終末產物(AGE),AGE能夠與膠原及其他結構蛋白產生交聯反應,增加了膠原的剛性,使動脈壁順應性降低;糖基化的膠原可在血管壁上形成網狀結構,通過共價捕獲LDL發生氧化,再被巨噬細胞的清道夫受體所識別而攝取,產生泡沫細胞。進而形成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斑塊突入血管腔,造成血管狹窄,若斑塊破裂,可誘發血栓形成,引起嚴重臨床事件。因此,有效的血糖控制是治療糖尿病并發癥的基礎,在控糖、降壓、減脂等治療基礎上,抗凝、擴張血管亦是治療糖尿病大血管病變的重要手段。
此次通過臨床研究發現,30例糖尿病大血管病變的患者,經過用注射用血栓通治療后,各檢測動脈,收縮峰值血流速度、舒張末期最小血流速度增加,阻力指數降低,與治療前及對照組相比,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注射用血栓通為一種有效的改善糖尿病頸動脈血管病變血流動力的藥物。而注射用血栓通平均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的變化是否獲益,因病例數量有限及觀察時間較短,療效還有待進一步驗證。
[1]徐志文.彩色多普勒超聲對頸動脈粥樣硬化診斷價值的研究[J].中國醫藥指南,2012,10(23):79-80.
[2]Turner RC,Millns H,Neil HAW,et al.Risk factors for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in non-insulin 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United Kingdom Prospective Diabetes Study(UKPDS:23).BMJ,1998,318:823.
R473.5
A
1672-4062(2014)10(a)-0016-01
2014-07-02)
劉宜東(1978-),男,四川成都人,本科,主治醫生,糖尿病肥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