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東明 胡乃浩 是 陽 沈 進 吳 淦 盛和標 江蘇省射陽縣人民醫院麻醉科 224300
剖宮產手術實施腰-硬聯合麻醉(Combined spinal epidural anesthesia,CSEA)具有起效快、對母嬰影響小的優點,但易發生仰臥位低血壓綜合征(Supine hypotensive syndrome,SHS),是剖宮產術中孕婦發生血壓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為麻醉和手術期間較常見的并發癥,如何正確的預防和處理關系到母嬰安全[1]。本文應用麻黃堿預防剖宮產SHS,效果滿意,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122例剖宮產產婦,年齡20~39歲,平均年齡(27.95±4.45)歲;初產婦109例,經產婦13例;孕周36+2~42+6周,平均(37.67±2.45)周;體重54.67~79.12kg,平均(64.03±11.56)kg;身高151.7~175.8cm,平均(164.08±7.12)cm,無CSEA的禁忌證,并排除妊娠高血壓和心肺功能不全者。將122例產婦隨機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各61例,兩組產婦年齡、分娩史、體重、身高、剖宮產指征及術中出血量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兩組產婦入室后均常規吸氧,開放上肢靜脈通路。(1)對照組:快速滴入乳酸鈉林格液500ml,實施CSEA,采用B-Braun腰麻硬膜外麻醉套件,經L2~3間隙穿刺,成功后見腦脊液滴出即向蛛網膜下腔勻速注入0.5%布比卡因1.4~1.6ml,然后經硬膜外腔頭向置管3cm備用。(2)觀察組:肌注麻黃堿20mg,然后實施CSEA。
1.3 SHS診斷標準[2]妊娠末期(孕周>28周)產婦;仰臥位5min以上;表現出相應的癥狀,即面色蒼白、皮膚濕冷、脈搏細速、惡心、嘔吐、頭暈、胸悶、血壓下降、HR加快,并超過2min。
1.4 統計學處理 SPSS12.0統計軟件處理,平均動脈壓(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采用t檢驗,SHS及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實施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產婦剖宮產前MAP、HR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觀察組術中MAP高于對照組;HR、SHS發生率、不良反應低于對照組,計量資料采用(±s),(P<0.05),見表1。
表1 兩組剖宮產產婦術前、術中相關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剖宮產產婦術前、術中相關指標比較(±s)
?
剖宮產手術麻醉既要考慮產婦特殊的生理變化,又要盡快手術保證母嬰安全,故對麻醉的要求高,CSEA具有起效快、鎮痛肌松完全、阻滯平面可控性、局麻藥用量少等優點,充分發揮了腰麻、硬膜外麻的優勢[3]。但是CSEA實施過程中SHS發生率較高,SHS發生的原因主要是宮體壓迫下腔靜脈和髖靜脈,導致不同程度的靜脈回流受阻,在主動脈下段也可能有不同程度的受壓,以致回心血量受阻,心輸出量驟減[4],患者可有面色、皮膚的明顯改變以及神經性反應和胃腸道反應。另有外周血壓降低和HR增加的現象,發生概率約為5%~10%,SHS還引起胎盤血流灌注減少導致胎兒缺血、缺氧、宮內窒息、酸中毒甚至中樞神經系統損傷,SHS的發生對手術的成功進行和母嬰的安全造成了嚴重威脅,因此,采取正確有效地預防措施具有顯著臨床意義。
目前臨床上已有多種措施用來防治剖宮產SHS,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如麻醉見效后,應立即手術,盡快分娩,解除壓迫,改善靜脈回流;把子宮推向左側或將手術臺向左傾斜,右髖部墊上沙袋,以減輕妊娠子宮對大血管的壓迫從而可使產婦的SHS得到緩解,逐漸恢復正常;產婦排除心血管疾病,并行快速靜脈輸液,臨床還采用預充晶體液的方法以預防SHS的發生,預防性輸注林格氏液可有效防止低血壓的發生,但在血管內30min后,67%溶液即已進入組織間液,所以其擴容效應不持久;如果輸入量過大,對腎功能損害或心功能損害(如充血性心衰)患者可引起并發癥[5]。麻黃堿是一種臨床上廣泛使用的腎上腺素受體激動藥,能有效發揮擬腎上腺作用,激動α、β兩種受體[6],增加心肌收縮力,增加心泵血量,具有提高血壓和心率等作用,采取誘導前預先應用小劑量麻黃素升壓作用較弱,緩慢持久[7],本文結果表明,兩組產婦剖宮產前MAP、HR比較無差異(P>0.05);觀察組剖宮產術中MAP高于對照組,HR、SHS發生率、不良反應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CSEA麻醉過程中應用麻黃堿能有效地預防術中循環抑制,以利于維持血壓、HR平穩,降低不良反應。
總之,預防性應用麻黃堿可以明顯減少CSEA過程中SHS的發生,使剖宮產手術麻醉過程血壓、HR處于相對穩定狀態,但在臨床應用中也要考慮到麻黃素是作用較弱的血管收縮劑,不能完全避免SHS的發生,要根據產婦的全身情況,合理掌握用藥劑量及注藥速度,加強麻醉過程的監測,才能有效減少SHS的發生[8]。
[1] 張寧平,潘志強.腰硬聯合麻醉在剖宮產術中的應用〔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1,4(11):37-38.
[2] 李繼成.預充羥乙基淀粉和鹽酸甲氧明在剖宮產術中的防治低血壓臨床觀察〔J〕.中國實用醫藥,2013,8(26):170-171.
[3] 莊心良,曾因明,陳伯巒.現代麻醉學〔M〕.第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1317-1318.
[4] 薛麗.防治剖宮產術中仰臥位低血壓綜合征〔J〕.內蒙古中醫藥,2013,32(13):143-144.
[5] 楊柏樺,包長順.孕婦硬膜外阻滯后仰臥位低血壓綜合征臨床分析〔J〕.中國醫藥科學,2012,2(8):67-68.
[6] 卜先龍,萬宗明,楊希營,等.麻黃素聯合苯腎上腺素預防剖宮產手術腰麻低血壓效果的比較〔J〕.安徽醫科大學學報,2013,48(3):324-325.
[7] 黃紹強.預防剖宮產脊麻后低血壓的研究進展〔J〕.臨床麻醉學雜志,2009,25(1):88-90.
[8] 豐陳,楊洋,章壯云.腰麻剖宮產產婦84例應用去氧腎上腺素和麻黃堿升壓的臨床研究〔J〕.中國現代醫藥雜志,2013,15(8):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