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美莉
摘 要 僅從一次高校教師崗前培訓,就可以看出目前高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存在的一些問題。教師不能坐下來堅持參加崗前培訓,究其原因,是耐不住“寂寞”。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師,就要守得住“寂寞”。
關鍵詞 高校教師 職業道德 寂寞 崗前培訓
中圖分類號:G455 文獻標識碼:A
To Be a "Lonesome" College Teacher
LONG Meili
(School of Telecommunication &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Wuh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Wuhan, Hubei 430074)
Abstract Only from a teachers' pre-job training, we can see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about college teachers' professional ethics currently. The teachers can't sit down to attend pre-job training because they can not bear "lonesome". However, if we want to be qualified college teachers, we should bear "lonesome".
Key words college teachers; professional ethics; lonesome; pre-job training
1 高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存在的一些問題
在為期十天的高校教師崗前培訓中,參加培訓的學員遲到、早退、曠課,由開課典禮時的滿座到隨后幾天課堂上40%左右的空座率;課堂上鮮有人做筆記,而竊竊私語、聊天、打瞌睡、玩手機、接聽電話的比比皆是;初開課時,會堂里的椅子擺放得整整齊齊,而課程結束時椅子卻是橫七豎八。這一副崗培課堂眾生相讓我們看到了目前高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所存在的一些問題。
1.1 育人觀念薄弱,師表意識欠缺
為人師表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然而,從這一副崗培課堂眾生相里,這些即將成為高校教師的學員們,是如何為人師表的呢?自己連基本的課堂紀律都不能遵守,到時候又如何要求學生來遵守課堂紀律?自己連起碼的尊重他人都做不到,到時候又如何要求學生尊重自己這位老師?作為一名時刻向學生強調學習重要性的教師,自身都如此輕視學習,到時候又如何育人、如何作表率呢?
教書育人、為人師表是教師最基本的職責。然而,有的教師將教書與育人完全割裂開來:上課時只顧盯著書本和講稿,以單純完成教學任務為己任,下課鈴一響,立馬走人,缺乏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和溝通;只注重講授專業知識,不主動了解學生的內心、關心學生的成長,不管學生思想動態和品德的培養。
還有部分教師把教書育人與為人師表割裂開來,教學生的是一套,自己做的卻又是另外一套:要求學生遵守課堂秩序,但自己卻遲到早退、課堂上接聽電話;要求學生要有責任心,但自己都疏忽大意忘記上課時間,或者隨意調停課,或不負責任隨意給學生一個分數;教育學生要公平公正,但自己都缺乏原則,經受不住學生的宴請和貴重禮品的攻勢,考試時送“感情分”、“禮物分”;教育學生要團結友愛、尊敬師長、熱愛集體,但自己卻在學生面前有意無意地貶損其他教師,或利用課堂發泄對社會的不滿情緒;等等。
1.2 敬業精神不足
參加崗前培訓的學員都是即將或已經走上講臺的高校教師,作為一名教師首要的敬業精神就是尊敬“教師”這個職業。當授課老師在臺上辛勤耕耘,為我們講解知識、傳授經驗的時候,有的學員以竊竊私語、聊天、打瞌睡、玩手機等來回應。試問我們從哪里可以看出這些學員對教師這個職業的尊敬呢?
敬業精神不足,還體現在部分教師把自己從事的工作只作為一種謀生手段,因而不思進取、得過且過。無意對教育思想、教學內容、教學形式和方法進行探索和研究,幾年、十幾年甚至幾十年都用的是同一份教案講稿,照本宣科、應付了事,只注重課時數量、課酬,不注重教學質量;有的教師熱衷于行政級別的提升、出國、跳槽或兼職賺外快,將個人的主要精力放在了教學之外,經常以這樣那樣的理由調停課,反而將本職工作看成了“第二職業”。
1.3 急功近利
崗前培訓是一個目的性非常強的培訓,就是力爭讓所有教師能順利通過教師資格考試,拿到高校教師資格證。但是,一部分學員功利性太強,一切就是單純地為了拿證,上課只是走過場,因而竊竊私語、聊天、打瞌睡、玩手機、接聽電話、遲到、早退、曠課……
在高校教師中,這種急功近利還表現在多個方面:不少教師在選課時為了自己的方便和課酬的多少,一味地要求大課堂,而忽略了課堂效果;有的教師在科研時敷衍了事,偽造數據,抄襲剽竊;還有少數教師將學生的學術成果據為己有,甚至以錢物或其他方式換取他人的學術成果……這種急功近利背離了教育的本質,助長了學術研究的歪風,玷污了大學校園這個高雅神圣的“象牙塔”。
2 高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高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存在諸多問題,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市場經濟負面效應的影響、社會中落后腐朽思想的侵蝕、社會主義道德建設滯后、教育經費投入不足等社會因素;各高校也難辭其咎:忽視教師職業道德建設,教育管理觀念上重教學、重科研而輕思想、輕師德,辦學宗旨上教研分離,教學管理不到位,等等。
但是,外因對事物發展的確有影響,內因卻對事物的變化發展起決定作用。究其根本,還是要從高校教師自身來找原因。一言以蔽之,皆因部分高校教師耐不住“寂寞”。教師的寂寞是指作為探究和傳授高深學問的大學教師需要保持寧靜、閑達的心態,安心居于“象牙塔”之中,深信純科學的價值,追求科學本身的目標,對現實的政治經濟生活疏遠,對名利淡漠。
正因為耐不住“寂寞”,部分高校教師不能保持寧靜、閑達的心態,不能實現自我的修身養性;正因為耐不住“寂寞”,部分高校教師不愿安居于“象牙塔”之中,沒有充分的敬業精神;正因為耐不住“寂寞”,部分高校教師拋棄科學本身的目標,追名逐利。
3 要做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師,就要守得住“寂寞”
3.1 守住“寂寞”,固守心中的那片凈土
改革開放是一場前所未有的深刻的社會變革,在我們打開國門引進國外資金、先進技術及管理模式經驗的同時,西方的一些消極思想與腐朽生活方式,如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個人至上的利己主義等等也隨之而來,沖擊著整個社會,污染社會風尚,腐蝕人們的心靈。道德滑坡,世風日下。
只有人格才會影響人格。教師的工作具有以人格培育人格、靈魂鑄造靈魂的特點。教師的思想品德、個性修養、道德情操都會潛移默化地滲透到教育過程中,都會影響或感染受教育者。所以作為一名高校教師,在種種沖擊之下,要做到不為世俗所左右。要保持寧靜、閑達的心態,固守心中的那片凈土,固守一名教師所應有的道德準則,根本的師德不能丟。無論社會如何變化,諸如尊重他人的基本道德準則是必須堅守的。不能遵守基本道德準則的人不能算作一個合格的社會人,而作為一名高校教師,則更應該用一套正確的價值觀來武裝自己,各方面都要堅持為人師表。“學高為師,身正為范”,作為一名教師,理論知識要淵博,思想品德要高尚。無論是理論知識還是思想品德,教師應該都要為學生起表率作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影響學生。
同時,把教書與育人要結合起來,重視學生的道德教育及自己對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自古以來,“傳道”就是放在首位,是教師的首要任務,所以教師并不僅僅是教授書本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傳授、教育道德觀念。教師的任務也并非止于“授業”,所以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并不僅限于課堂,課堂之外,還要與學生多溝通和交流,幫助學生“解惑”。
3.2 守住“寂寞”,愛崗敬業
靜下心來,用正確的心態來對待我們的工作。
備課、上課、改作業,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學生換了一茬又一茬,而教師獨守的仍是那張三尺講臺,那幾間熟悉的教室,高校教師的工作是單調枯燥的。當城市的燈火次第亮起,人們在享受燈紅酒綠的浪漫時,高校教師是在燈光下享受著一份獨特的寂寞,教材、教案、試卷……我們要守住“寂寞”,用認真和嚴謹對待每一堂課、每一張試卷、每一份作業。同時,正因為這份工作單調枯燥,我們更要靜下心來,刻苦鉆研,豐富課堂內容,改進教學方法,為這份工作增添色彩。
作為一名高校教師,要相信每一個學生總有他/她的可取之處,總有成人成才的那一天。但這個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等待的日子是漫長的,這也是寂寞。耐得住這份寂寞,守得住這份平凡,用微笑和愛心面對每一個學生,終究有“開花結果”、“桃李滿天下”的那一天。當看到一批學生從入學到走出校門,邁入高一級的學府或走向社會,從風華正茂到事業有成,那種喜悅、滿足是難以言表的。
3.3 守住“寂寞”,淡泊名利
選擇教師這一職業,便與知識結上了緣。學高為師,“學海無涯”,學校或是崗前培訓得來的那點知識永遠跟不上學生們前進的腳步。作為合格的教師就要到浩如煙海的知識海洋里去淘金,要不斷學習,與時俱進。
做教師不能太功利化,要以探究高深學問、追求科學本身為目標,不要總想著“日進斗金”、“平步青云”。學問可以帶來名利,但我們不能為了名利而探究學問,不能本末倒置、舍本逐末。作為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師,要守住“寂寞”,淡泊名利,這樣才能潛心鉆研,最終真正有所成就。
參考文獻
[1] 安身健.當前高校教師職業道德建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教育探索,2009(1):93-94.
[2] 高田欽.寂寞:大學不應缺失的品性[J].江蘇高教,2007(4):11-13.
[3] 梁好.當教師就要吃得了清苦[J].廣東教育,2009(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