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俊英 李文銘
摘 要 教育實習是師范生成為一名教師的起點,其中的經歷極大地影響著他們的未來,因此實習對于他們而言至關重要,在實習中可以發現自己的諸多不足并予以改進,最終獲得提升。在實習課堂上,師范生常會遇到課堂教學組織能力薄弱、缺乏教育教學機智、教學基本功較差、分層教學深度不夠等諸多問題。本文在提出這些問題的同時,也指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以期達到使師范生快速成長為一名合格優秀教師的目的。
關鍵詞 師范生 實習課堂 問題 對策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Commo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about
Normal Students in Practice Classroom
WU Junying, LI Wenming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119)
Abstract Teacher education internship is the starting point for students to become a teacher, which greatly affect the experience of their future, internship is essential for them, internships can be found in their many shortcomings to be improved, ultimately, to improve. On classroom practice, teacher classroom students often encounter weak organizational capacity, lack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witty, teaching basic skills is poor, hierarchical teaching deep enough, and many other problems. In this paper, while asking these questions, but also pointed out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rapid growth of normal students to become a qualified outstanding teacher.
Key words normal students; practice classroom; problem; countermeasures
1 課堂教學的組織能力薄弱
課堂教學的組織能力是指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為了提高教學效率,達到預設的教學目標,從而對課堂秩序進行管理,以使學生注意力集中,學習興趣濃厚,學習積極性增強的一種教學能力。課堂教學的組織能力是教師必備的一種綜合能力,它需要教師能夠靈活地、恰當地運用各種教學技巧來組織和調控課堂。師范生的課堂教學組織能力往往比較薄弱,常常只是過分強調教學內容的計劃性,而沒有充分地考慮和照顧學生,教學過程較機械、刻板,從而導致學生課堂參與率低,課堂聽講時注意力分散,進而使課堂知識的傳授得不到很好的落實。例如,在數學師范生的一節實習課堂上,由于所講的內容是兩角和的正弦公式,內容比較枯燥,即利用公式計算例題,因此學生興趣較低,課堂毫無生氣。如果是組織能力較強的教師且事先預估到這種情形,可以考慮將全班同學分成兩組,讓學生比賽,比拼利用此公式解題的速度和正確率,那么,學生的積極性就可能被激發,從而會取得更好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
2 缺乏教育教學機智
教育教學機智是指,當教師面對課堂上突發的教育情境時,能夠敏感、迅速、準確地做出判斷并能采取適宜措施的一種教學能力。擁有教育教學機智的教師,其實并不一定都能預見課堂上的所有細節,但他卻能夠在情況發生時,依據當時課堂的具體情形,巧妙地在學生不知不覺中做出相應的變動。
當師范生站在實習課堂上時,學生們會認為他不是正式教師,潛意識里對其沒有敬畏感,甚至有些學生會調皮地提出些難題。而師范生由于缺乏教育教學機智,駕馭課堂的應變能力較差,因此,當他們在課堂上遇到棘手的問題時,常常表現出焦頭爛額、手足無措的樣子,進而打亂了上課的節奏,使得師范生在接下來的課堂教學內容處理上出現漏洞,甚至于無法圓滿地達成教學目標。
3 教學基本功較差
教學基本功是師范生從事教育工作的基礎,也是他們向招聘學校展示自己教學能力的前提。但是,一般師范生的教學基本功相對較差,具體表現如:課堂上板書較亂,缺乏合理的布局;字跡潦草,書寫質量較差;語言表達不夠嚴謹,口語較多而缺乏專業術語;語速太快,學生來不及反應;有的甚至有口頭禪等問題。
4 分層教學深度不夠
分層教學是指,教師依據班級學生的現有知識水平、能力水平,將學生科學地分成幾組水平相近的群體并區別對待,以使各位學生得到盡可能大的發展和提高的一種教學方式。師范生在課前備課時,常常只是關注如何將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全部講完,過分注重單純知識的講授,自己的主導地位比較突出,而學生的主體地位幾乎被忽略,這就使得課堂教學中只有少數學生能與教師互動,大部分學生被施予了“填鴨式”教學,從而影響了教學的整體效果,這顯然不利于大多數學生的發展。例如,在數學師范生講授“直線和平面所成角”的實習課上,教師在講臺上講找線面角的步驟,即過斜線上一點做平面的垂線,斜線和射影所成的銳角就是線面角。這段話(下轉第212頁)(上接第192頁)對于學習較好的學生來說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對于學習差一些的學生來說,由于不熟悉射影的概念,因此,一般還是找不到正確的線面角。所以,師范生在講這堂課時應注意將射影的概念滲透其中。
5 知識銜接不夠好
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盡可能地將本節課知識與以往知識銜接起來,給學生創設問題情境,形成“就近發展區”,以便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幫助學生輕松地接受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同時也可建立新舊知識的聯系,并有助于幫助學生復習已往知識。師范生由于沒有對各冊課本作系統的了解,所以在這一點上往往把握不到位,經常是只談本節課內容,前后知識銜接不夠好,從而造成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是分散的而不是系統的。
師范生面對上述問題時,應如何及時糾正,并使自己得到提高,以便在入職后能夠迅速地成為一名合格甚至優秀的教師呢?這是許多教育工作者關注的問題,更是師范生應關注的重點,為此,筆者提出以下幾點建設性意見:
(1)多聽課并在課后寫教學反思。師范生在實習期間應該盡可能多聽同科目其他教師的課。這里說的教師,不單是師范生自己的指導教師,還包括其他教師。正如“教無定法”所云,沒有一個教師的教法和其他教師是相同的。不同的教師在教學中會采用各自適宜的教學方法,因此,只有聽不同教師的課,學習不同的課堂教學組織方式和教學機智,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以便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這樣才能使師范生在實習中迅速成長,并較快建立起適合自己的一套教學方法。
對于師范生而言,還有一點也是十分重要的,那就是課后寫教學反思,因為,只有思考才能進步。師范生應該在每節課后,對自己本節課的表現寫個總結,記錄下自己的閃光點和不足之處,對于閃光點應該給予肯定,并在以后的教學中繼續發揮;而對于不足之處應該找到改進的方法,以使自己在今后課堂教學中做得更好。
(2)課前備學生。備課是一名教師上課前必須要做的事,是教師上好課的關鍵。一節課上的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課前教師準備(即備課)的程度。備課越充分,上課時越能游刃有余,這樣的課就越容易成功。
備課往往有“三備”,即備教材、備學生和備教法。但是,師范生往往只注重備教材和備教法,而在備學生這一重要環節上卻常常是一帶而過,以致分層教學深度不夠,或因材施教得不到體現,最終影響到教學效果。
備學生指的是研究學生,即站在學生的角度對教學內容進行解讀,然后確定與學生實際情況相宜的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及教學方式方法等。只有充分地備學生才能全面、深入地了解學生,才能知道如何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也才能使每個學生保持足夠的興趣主動參與學習。因此,師范生在課前的備學生工作,也是極其重要的。
(3)加強教學基本功訓練。教學基本功是成為合格教師的基本條件,對即將成為人民教師的師范生而言,應該注重加強自己的教學基本功訓練。具體做法如下:
備課時,應該將每節課的板書都設計好,以便在課堂的黑板上展示出布局合理的板書;在校期間,注意經常練練粉筆字,這不僅為以后的教學中能夠給學生展示出清晰的字跡,而且也能提高書寫板書的速度;講課時,要注意盡量運用專業術語,注意避免口頭禪的出現;平時語速較快的師范生,上課時一定要注意放慢語速,確保學生對你講解的知識有思考的時間,以使學生能夠較好地理解和接受所講述的內容。
(4)多閱讀相關的書籍。師范生平時應該涉獵大量相關書籍,這些書籍不僅是專業類書籍,還應該包括教育心理類書籍及其他與教學相關的書籍。只有這樣,才能在實習以及今后工作中更好地了解學生的生理和心理,才能更好地選取恰當的教學方法,最終使學生和自己都得到發展,形成雙贏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