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錄平
摘 要 高職大學生正處于青年初期,這一時期是身心發展急劇變化的時期,在人的一生中也是關鍵期。本文從對大連地區高職院校大學生的自我和諧水平、總體幸福感和焦慮、抑郁的調查入手,采用調查法、實驗法和定量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對不同年級的高職生進行對比和分析,調查其自我和諧水平、總體幸福感和焦慮、抑郁水平,并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以通過有效的途徑和方法,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針對性,提高高職生整體心理健康水平,并在實踐中為高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基礎數據和參考。
關鍵詞 高職生 自我和諧 主觀幸福感 焦慮抑郁 心理健康
中圖分類號:B844 文獻標識碼:A
Comparative Study on Dalian Vocational College all Grade Students' Self Harmony, Subjective Well-being, Anxiety and Depression
LI Luping
(Dalian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Dalian, Liaoning 116037)
Abstract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are in the early youth, this period was a period of rapid change in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is also a critical period during the person's life. In this paper, university students from vocational colleges in Dalian level of self-harmony, happiness and general anxiety, depression surveys start using surveys, experiments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of vocational students in different grade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to investigate the level of their self-harmony, happiness and general anxiety, depression level, and analyze the reasons for the problems, through effective ways and means to strengthen the relevance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vocational students improve overall mental health and practice to provide basic data and reference for vocational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self harmony; subjective well-being; anxiety and depression; mental health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對象
采用整班隨機抽樣法,抽取高職院校205名學生進行施測。一年級69人,占總人數的33.65%,女生35人,男生34人;二年級66人,占總人數的32.19%,女生31人,男生35人;三年級70人,占總人數的34.16%,女生35人,男生35人;其中,女生101人,占總人數的49.26%,男生104人,占總人數的50.74%。
1.2 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自我和諧量表(SCCS)、總體幸福感量表(GWB)和抑郁自評量表(SDS)、焦慮自評量表(SAS)作為測量工具。
2 研究結果
從統計數據得出高職生自我和諧年級差異顯著(F(2,202) = 47.48,p<0.001),經事后檢驗(LSD法)得出大二學生的自我和諧水平最高,其次是大一學生,最低是大三學生,即大三學生的自我和諧水平最低。
從統計數據得出高職生總體幸福感年級差異顯著(F(2,202)=5.91,p<0.001),經事后檢驗(LSD法)得出幸福感總體年級差異顯著,大二顯著高于大一(t(133)=3.995, p<0.001)和大三(t(134)=3.418, p<0.01),大一高于大三,但差異不顯著(t(137)=1.086, p>0.05)。
從統計數據得出高職生焦慮年級差異顯著(F(2,202) =48.02,p<0.001),經事后檢驗(LSD法)得出大二學生的焦慮水平低于大一(t(133)=3.995, p<0.001)和大三(t(134)= -9.580, p<0.001),大三顯著高于大一(t(137)=-6.130, p<0.001),即大三的焦慮水平最高。
從統計數據得出高職生抑郁年級差異顯著(F(2,202) =40.68,p<0.001),經事后檢驗(LSD法)得出大二學生的抑郁水平低于大一(t(133)=2.242, p<0.05)和大三(t(134)= -8.271, p<0.001),大三顯著高于大一(t(137)= -6.413, p<0.001),即大三的抑郁水平最高。
綜上所述得出不同年級高職生心理健康水平差異顯著,大二高職生心理健康水平最高,其次是大一高職生,最后大三高職生,即大三高職生心理健康水平最低。
3 討論
3.1 高職生自我和諧、總體幸福感和焦慮、抑郁的年級對比分析 (下轉第254頁)(上接第207頁)
不同年級高職生心理健康水平存在顯著差異,并經事后檢驗得出大二高職生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大一新生,大一新生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大三學生,即大三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最低。
3.1.1 高職生自我和諧和總體幸福感的年級對比分析
不同年級高職生自我和諧水平差異顯著,大二學生高于大一新生,大一新生高于大三學生,即大三學生的自我和諧最低。其中,在靈活性上,大二學生得分顯著低于大一和大三學生,大三學生得分高于大一,但結果不顯著;在刻板性上,大二學生得分顯著低于大一和大三學生,大三學生得分高于大一學生,但結果不顯著。
不同年級高職生總體幸福感水平差異顯著,大二學生顯著高于大一和大三學生,大一學生高于大三學生,但差異不顯著。
經過分析,出現這一結果的原因可能為:一是,新生剛剛步入大學,是成長道路的新起點,由于生活環境、學習內容、人際關系、發展目標等方面都發生了很大變化,這些紛擾復雜的變化易使他們自我產生不和諧狀態,幸福感下降,出現多種心理困擾,甚至是心理問題,因此,我們應幫助大一新生較快適應新的環境。二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和對大學生活的適應,大二的學生思想更成熟、更靈活、更容易變通,同時應對方式上更積極,更易變通,這些都促使他們對自己生理、心理變化的理解、控制的能力增強;同時由于對新環境適應,在生活自理能力、在學習內容、目標、方法等方面自我主動性的調整,自我認同感、一致性得到完善和發展,心理矛盾和心理沖突趨于緩和,進入穩定發展階段。三是,在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下,三年級學生在進入就業的關鍵期時,易對自己能力產生懷疑,自我價值感下降,出現了自我觀念與實際經驗的不和諧,這種不和諧狀態會使人產生內心緊張、紛擾和曲解,這都影響了他們的自我和諧程度。還有的三年級學生在心理上沒有就業的準備,社會適應能力不強,這也影響了他們的自我和諧。Wilson提出,“高期望值對幸福感是一個重要的威脅”。高職生本身在就業中對將來的工作期望值過高,對自身評價不現實,導致他們好的單位去不了,一般的單位又不愿意去,這都使他們的幸福感降低,導致各種各樣的心理健康問題的出現。四是,大一和大三的學生都要面對變化的環境,根據以往的研究都指出個人發展和就業是產生大學生心理問題的重要原因,而高職生在這兩方面比普通大學生要面對更大的心理壓力,而就業問題對大一的學生影響還不是很大,所以導致大三的學生總體幸福感低于大一,但差異不顯著。
3.1.2 高職生焦慮和抑郁的年級對比分析
不同年級高職生焦慮和抑郁水平差異顯著,大一新生焦慮和抑郁低于大三學生,大二學生焦慮和抑郁低于大一新生,即大三學生的焦慮和抑郁水平最高。
經過分析,出現這一結果的原因可能為:一是,大一新生剛步入大學,要面臨全新的生活環境、學習環境、學習內容和人際關系等,同時由于大一新生正處于青春期后期,自身生理和心理活動變化較大,情緒波動較大,這些交織在一起,所以極易出現較多的負性情緒體驗和心理沖突。有些大一新生生活自理能力較差,對父母心理倚賴程度較高,在人際交往方面過度以自我為中心,這些極易導致人際關系緊張,無法較快形成歸屬感和團隊意識,造成一定程度的焦慮和抑郁。二是,大二學生經過一年學習和生活,逐步適應了大學的學習和生活,加之,自身調節能力和控制能力的增強,焦慮抑郁情況減少。三是,大三學生即將離開避風港般的學校,步入復雜的社會,面對就業這一嚴峻的考驗,影響著他們的情緒,同時高職生自身由于各種原因綜合能力不強,這些都導致學生要面臨各種的內部困境。在這些內外困境下,大三學生容易在心理上產生抑郁、焦慮等不良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