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新兵+俞翠山

摘 要 進入網絡時代以來,學習者在個人學習中所面臨的問題日益凸顯。筆者通過分析和總結,首先介紹了網絡時代的個人學習所面臨的一些主要問題,其次介紹了個人知識管理概念及其在個人學習中的作用,最后在總結筆者個人知識管理的經驗和框架的基礎上,得出了解決解決網絡時代學習困境的知識管理模型。
關鍵詞 網絡時代 個人學習 個人知識管理模型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0 前言
自人類進入網絡時代以來,人們獲取知識和信息的手段日益豐富,但是過量的手段和信息也給我們的自主學習帶來了諸多問題,如何從知識的海洋中更有效地獲取和篩選知識?如何對獲取的信息進行有效的組織和管理?
1 網絡時代自主學習的困境
隨著網絡技術和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只要有網絡和設備,人們可以隨時隨地從網上獲取信息。置身于這個龐大的信息世界之中人們面對學習和知識的獲取反而變得更加迷茫:(1)信息超載:網絡時代的人們雖然處在知識和信息的海洋當中,但同時也面臨著信息量過大、信息質量差、信息價值低等諸多困擾,學習者所接收的信息量遠遠超出其信息處理能力。(2)知識碎片化:知識碎片化,是指我們獲得的知識沒有完整而系統的體系結構,而是以一種零散、無序、不相關的狀態存在。知識的碎片化事實上是由于時間碎片化引起的,首先時間碎片化引起學習碎片化進而導致知識碎片化的出現。(3)學習的快餐化:當前社會,人們獲取信息和知識的渠道日益豐富和快捷,當人們面臨需要解決的問題時更多地借助于如網絡等信息化技術來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事后卻不再關注相關的知識或信息。這是一種類似于快餐式的學習從長遠來看卻不利于學習者知識和經驗的積累。
2 個人知識管理的概念
在知識管理方面,國內外上沒有一個統一而權威的概念,但國內外諸多學者都曾經對其做過定義:
國外的Frand & Hixon傾向于把它看作一種能夠組織和集成信息的框架,用于把獲取的信息變成我們知識庫的一部分。PaulA.Dorsey則把它看作一種技能,這種技能用于解決我們所面臨的問題。Mike Cop則認為個人知識管理是一種對知識和信息進行篩選的過程,該過程首先確定選擇的標準,然后將通過標準進行選擇的信息進行加工和內化,最終成為自己的一部分。
而國內學者田志剛認為個人知識管理的實質是通過獲取更多的信息和知識,從而達到提升個人能力、改善生活的方式和手段。甘永成則提出個人知識管理應該是通過先進手段對知識進行獲取、存儲、交流、應用的一系列的過程。任密迎認為個人進行知識管理首先應把零碎、隨機的信息整理吸收成系統的個人信息資源,人后將整理過的信息轉化為自身知識庫的一部分,實現知識的價值。
筆者認為個人知識管理是基于學習者的需求和興趣,利用現有的技術和手段對知識進行獲取和存儲,并把獲取和存儲的知識通過應用、交流和創新激發自身隱性知識,實現知識轉化以滿足學習者的需求和使用的一系列活動。其內涵有以下幾點:(1)它是一種框架或體系;(2)它能夠實現知識的獲取、篩選、存儲和展示;(3)知識管理者能夠通過它進行知識的內化,實現知識的價值。
3 個人知識管理模型
在了解個人知識管理以后,筆者開始了利用個人知識管理來構建個人學習的嘗試,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筆者將個人知識管理方式總結為以下模型(圖1):
以上個人知識管理模型是參考筆者的個人知識管理框架得來,其過程為以下幾個步驟:
3.1 建立有效的、系統的知識的獲取渠道
很多學習者沒有系統的知識獲取方式,僅在需要的時候才會去搜索,這樣的方式不僅效率低,且難以全面獲取所需的知識。建立一個常規的,系統的知識獲取方式在學習過程中非常重要:(1)明確知識需求和獲取目標;(2)選擇合適的知識獲取工具,并建立常規的知識獲取方式和習慣;(3)建立明確的、有效的知識來源。
圖1 個人知識管理模型
3.2 建立有效的知識選擇和管理方式
知識的選擇在個人學習中十分重要,針對自己的需要和興趣,高效率、有目的地從已獲取得知識中進行合理的選擇,將會大大提高學習的效率和效果:(1)明確自己的知識需求和興趣;(2)對獲取的知識進行及時的甄別和選擇;(3)建立適合自己的知識分類和知識庫。
3.3 在思考、寫作、學術研究和實踐中實現知識的內化
只有當我們不斷地對知識進行思考的時候,知識才會發生顯性與隱性之間的轉化:(1)注重寫作與思考;(2)注重在學術研究和實踐中利用獲取的知識;(3)注重對知識的反思與總結。
3.4 重視知識的交流與共享
與他人交流可促進對知識的進一步認識和完善從而達到對知識的反思,進一步激活顯性知識與隱性知識之間的轉化,甚至創新:(1)選擇合適的知識交流和共享工具;(2)積極交流,主動反思;(3)善于用多種方式進行交流和共享;(4)知識的創新。
知識創新的前提是經過了足夠的積累和交流,積累的知識越多,在現實中不斷應用和交流,在應用和交流中獲取靈感,才能實現對知識的創新。
4 小結
信息的大爆炸給個人學習所帶來的沖擊和挑戰是在所難免的,我們所做的不應該是躲避信息時代的沖擊和挑戰,而是借助信息時代的新的理論、方法和技術來解決我們所面臨的問題,使之更好地服務于我們的學習。個人知識管理模型為我們的個人學習帶來了新的契機和手段,借助于個人知識管理,必定能夠使我們個人學習的效率更高。
參考文獻
[1] 鐘志賢.面向知識時代的教學設計框架——促進學習者發展[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
[2] Pason Frand,Carol Hixon. 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Who,What,Why,When,Where,How?
[3] Paul A. Dorsey . [DB/OL]. http://newcomer.bokee.com/.
[4] 徐紅彩.技術發展的驅動還是個體學習的需要—對個人知識管理研究現狀的批判與思考[J].現代教育技術,2007.
[5] 吳紅穎等.參考咨詢館員個人知識管理初探[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9.
[6] 甘永成.E-learning環境下的個人知識管理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03(6):20-24.
[7] 楊鶴林.個人知識管理理論與實施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