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方方
摘 要 全球化是人類歷史上一個新的發展階段,更是人類用以思考問題的一種新方式。全球化背景下,隨著“世界公民”觀念的興起,美國高校的公民教育目標及價值觀隨之發生轉型,更注重“全球公民”的培養:在目標及價值觀的指導下,課程內容從公民知識、公民態度、公民技能以及公民品行四個方面進行調整和創新。這對于全球化背景下我國高校公民教育課程內容的確定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和啟示。
關鍵詞 全球化 美國高校公民教育 課程內容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Course Content and Enlightenment of American College
Civic Education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
SHAO Fangfang
(School of Education Sciences, 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 Ji'nan, Shandong 250014)
Abstract Globalization is a new stage of development in the history of mankind, it is a new way for human to think about issues.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 with the rise of "citizen of the world" concept, civic education goals and values of American universities consequent transformation, focusing more on "global citizenship" training: Under the guidance of goals and values, civics curriculum content from civic attitudes, civic skills and civic conduct four adjustment and innovation. This is to determine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 of civic education curriculum in universities in China has an important reference and inspiration.
Key words globalization; American college civic education; course content
在當今時代,全球化已成為人類現代化運動的必然趨勢。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個民族都不可能游離于全球化的態勢之外來尋求真正意義上的發展。全球化不僅帶來了國與國之間的政治、經濟、文化乃至生活方式的一體化,而且也促成了不同文化之間的開放、交流、融合、再生,形成了文化多元化的格局。在全球化的影響下,“隨著世界公民”觀念的興起,公民教育和公民責任感的培養逐漸地提升到一個重要的位置。美國可以說是世界上最早系統實施公民教育的國家之一,在公民教育發展的過程中,美國積累了比較豐富的理論經驗與實踐經驗。在全球化背景下,美國高校公民教育的目標和價值觀、課程內容也隨之發生了變化。
1 全球化背景下美國高校公民教育的目標及價值觀
隨著時代的發展,全球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全球化給世界各個國家帶來了巨大的變化,同樣對于局限在國家范圍內的公民教育也是一個極具挑戰性的機遇。原美國卡耐基教學促進基金會主席波伊爾(Ernest Beyer)曾經指出:“教育視野不僅要著眼于全國,而且要著眼于全球。今日的學生必須了解其他國家的人民和文化。既然人們都已進入太空,那么在一個共同星球上的所有居民何不更密切接近呢?在過去半個世紀中,我們的地球變得更加擁擠,更加不穩定,國家之間更加相互依賴。如果學生們的視野不擴大,不更好地理解他們在這個復雜的世界上的地位,他們所應承擔的生活能力將會被削弱。這個世界可能還不是一個村莊,但很明顯,我們的鄰居感必須擴大。”①
公民教育最基本的目標就是培養合格公民,伴隨著全球化時代的趨勢越來越強,不同的文化、民族和國家等之間如何開展和平與有效的交流與合作,這對于公民教育的目標來說就是世界積極公民的培養。康德在其《世界公民觀點之下的普遍歷史觀念》中最早對世界公民進行論述的,他提到:“大自然迫使人類去加以解決的最大問題,就是建立起一個普遍法治的公民社會”。②
為了適應全球化的大背景,美國高校公民教育目標又增加了新的內容:培養積極的全球公民。與之相對應美國的公民教育價值觀念也發生了轉型,強調培養“負責任的并且具有全球意識的積極參與型公民”。具有全球化意識的公民應該從全球化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在維護自己國家根本利益的同時還應該超越本民族文化的局限性,真正地做到“全球化思考,本土化行動”(think globally, act locally)”。③
2 全球化背景下美國高校公民教育課程內容的確定
2.1 公民知識
“公民知識主要是由一些基本的觀點與知識構成的,學習者必須要了解這些觀點與知識,以便能夠運用它們,成為有效的和負責任的民主公民。”④在高校公民教育目標的引導下,公民知識方面的內容涉及到包括美國歷史、地理、環境文化、傳統、法律等各方面的知識。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除了學習美國本土的一些知識之外,還增加了一些與全球化和國際化有關的內容。
2.2 公民態度
公民態度中必須有一定的私人品格特征,諸如道德責任、自律和尊重每個人的價值和人格尊嚴。全球化的進展增大了個人和集體積極參與解決國際問題的機會和責任,高校公民教育課程內容應該強調個人與集體對世界的影響力,發展學生為有效履行職責而必需的公民態度,使學生養成負責任的參與社會生活中的各種活動的態度。“讓學生學會理解和尊重那些美國之外的國家和人民,去超越種族主義的偏見和意識形態的狹隘,去感受文化、經濟帝國和經濟壓迫的全球流動性,去意識到世界時一個相互聯系的整體,去為成為全球化時代的合格公民做準備”。⑤價值觀是態度形成的基礎,兩者相互影響,在全球化背景之下,美國公民教育的價值取向就是培養“負責任的并且具有全球意識的積極參與型公民”,在這種價值觀的引導之下,美國公民教育注重于培養學生積極參與的公民態度;認識和理解美國之外的國家和人民的文化;保持愛國主義的態度。endprint
2.3 公民技能
公民技能包含智力技能和參與技能兩種技能。智力技能一般可以分為:識別與描述、解釋與分析、評估公共問題以及采取立場,為立場辯護等,這種技能只要是通過公民知識的學習來獲得的。參與技能主要是能夠使公民知情地、有效地、負責任地參與政治過程和公民社會,服務學習來培養公民參與技能的主要方式。全球化背景之下的美國高校公民教育內容應該強調公民全球化的參與意識和技能,培養學生的批判和獨立思考能力。比如夏威夷的卡皮歐蘭社區學院與當地社區保持強有力的聯系,要求學生能批判性地審視、欣賞他們自己的文化價值和信仰及其他文化的信仰與價值;理解與夏威夷相關的倫理、公民和社會問題及世界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強調參與當地社區的服務學習與關注夏威夷和亞太價值。⑥
2.4 公民品性
公民品性的內容有尊重每個人的價值和尊嚴、禮貌、政治、自律、寬容、同情和愛國精神等,⑦注重在培養學生具有傳統的道德品質的同時又兼具個人個性。在全球化背景之下,美國高校公民教育課程內容應該強調對每個人的價值和尊嚴的尊重,對國家的愛國主義情感以及對人權、平等、法律的奉獻等。美國公民教育強調民主,在民主社會公民應具有獨立、誠實的品質與自由、開放的心態,這一信念從美國的小學教育到大學教育都很注重這些品質的培養。
3 對我國高校公民教育課程內容的啟示
美國作為世界上公民教育比較成功的國家,公民教育的思想在其建立之初就開始萌發了。在全球化背景之下,美國高校公民教育除了對公民道德以及簡單的公民知識的教育之外,還注重對公民態度、公民技能和公民品性的教育。這對于我國高校公民教育課程內容的確定有極大的參考價值和借鑒意義。
3.1 明確我國高校公民教育目標及價值觀
在公民教育中,目標及價值觀是導向和方向,起著指引性的作用。可以說公民教育目標及價值觀在整個公民教育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國公民教育的目標注重于學生道德品質的養成,主要局限在國家的范疇。全球化背景之下,美國高校公民教育目標及價值觀注重積極參與型公民的培養,注重培養公民的全球意識。公民意識的培養是公民教育的核心內容,在全球化背景之下,我國高校公民教育目標可以概括為從“中國公民”到“世界公民”,強調培養公民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國際意識,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自覺地參與世界事務,并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⑧同時也應該注重學生國家意識和社會意識的培養,通過開展以國家利益、民族利益以及愛國主義為主題的公民教育,來增強學生的文化認同感和民族凝聚力,從而更好地去應對全球化浪潮的沖擊,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3.2 確定與時俱進的公民教育課程內容
目前,我國高校公民教育的內容主要集中在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沒有明確的課程內容。因此,我國高校公民教育的內容以理論知識的學習為主,缺少實踐性的內容,容易造成理論與實踐的脫節。美國的公民教育內容在不同的時期擁有不同的主題,而且其內涵也是不斷豐富的,這就體現出了強烈的時代性。同樣在全球化背景之下,美國高校公民教育內容也緊跟時代的發展,在傳授公民知識的同時,注重提高公民的各項技能,培養公民的實踐和參與能力,通過對學生進行實踐的鍛煉來達到設定的公民教育的目標,從而培養公民的全球意識與社會責任感。
3.3 公民教育課程要注重本土化和全球化的結合
隨著全球化時代的到來,本土化的問題越來越突出,公民教育也不例外。在全球化的浪潮下,多種文化和價值觀交織,一方面能使我們更好地、更全面地、更有力度地從多內容去考察公民教育,另一方面公民教育教育的本土化與全球化的矛盾也凸顯出來。中華民族具有數千年悠久的歷史與燦爛的文化,為我國公民教育的發展提供了源泉。我國公民教育尚處于發展完善的階段,面對全球化的浪潮,我們應該在吸收、消化西方公民教育研究的合理成分的同時,把中國優秀的民族文化作為依托,將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貫穿到公民教育的整個過程中去。
我國公民教育以往的研究多是從國家的立場來看待公民教育,這樣也就忽視了公民教育的全球視野。在全球化浪潮下,我們應該將中國的公民教育與世界接軌,實現現代化。一方面,我們應該積極地將自己定位于全球化的一員,廣泛地吸收人類的文明,大力提倡和發展公民教育。另一方面,我們應該明確自身的定位,明確公民教育的目標及價值觀,在借鑒國外公民教育研究精華的同時,將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吸納到公民教育的課程內容之中,處理好本土化與全球化的矛盾,完成該傳統文明向現代文明的轉換,這是我們面臨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中國公民教育只有立足于本身,回歸中國公民教育的實際,才能走出具有自己特色的公民教育之路。
注釋
① [美]波伊爾.學院——美國本科生教育的經驗[A].呂達,周滿生.當代外國教育改革著名文獻[C]:美國卷·第一冊.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238.
② 康德.世界公民觀點之下的普遍歷史觀念[M].何兆武,譯.歷史理性批判文集.商務圖書館,1997.
③ 孔鍇.美國公民教育模式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博士論文,2008.
④⑦劉莉.多元文化背景下美國高校公民教育問題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10.
⑤ Hey-Kyeong Pae.Global Education from an Ecological Perspective:To Become a Global Citizen.In George Nobit and Beth Hatt-Echeverriaed.The Future Educational Studies[M].New York:Peter Lang Publishing,Inc,2003.
⑥ 唐克軍,唐鋒.美國高校道德與公民教育的成功之道[J].思想理論教育,2006(9).
⑧ 王嘯.全球化時代的中國公民教育[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1:1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