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許慧
摘 要 在教育全球化的大趨勢下,在中國社會改革開放的大背景下,我們的教育工作者必須具備世界的眼光,在清晰了解自身教育的發展水平的前提下,緊跟世界教育的發展方向,就中國而言,借鑒國外一流高中的辦理理念與經驗,為我國建設世界一流中學提供新思路。
關鍵詞 信息時代 一流中學 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9.2 文獻標識碼:A
Inspiration to Create a World-class High School
in the Background of Information Age
LUO Xuhui
(First High School Affiliated to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223)
Abstract Under the trend of globalization of education, in the background of social reform and opening up in China, our educators must have a world vision, a clear understanding of the level of development in the education of their premise, keeping the world of education development, for China, the high school class from abroad concepts and experiences, provide new ideas for China to build a world-class high school.
Key words information age; World-class High School; education
在教育全球化的大趨勢下,在中國社會改革開放的大背景下,我們的教育工作者必須具備世界的眼光,在清晰了解自身教育的發展水平的前提下,緊跟世界教育的發展方向,特別是在國內處于領先水平的學校,必須擴展視野,放眼未來,爭創世界一流的中學。教育事業作為整體在國家改革和發展中起到基礎性和決定性作用。
如果把教育比作金字塔的話,基礎教育是塔基,高等教育(或稱為大學教育)就是塔尖,世界一流的大學不是空中樓閣,沒有世界一流中學,難有一流大學。我國正在努力從教育大國向教育強國發展前進,就必須建設一批世界一流的中學。但是,創建一批世界一流中學并非坦途,這條道路上必然布滿荊棘,如何在荊棘中前行,最終走向世界一流中學,是必須思考的問題。
1 我國需要建設世界一流中學
世界一流中學的創建并非空中樓閣,也并非偶然事件。這首先表現在我國需要世界一流中學,我國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對世界一流中學的創辦都有明確的文件規定,為世界一流中學的創辦提供了政策保證。
1.1 國家政策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指出我國正處在改革發展的關鍵階段,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全面推進,經濟發展方式加快轉變,都凸顯了提高國民素質、培養創新人才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面對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我國教育還不完全適應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接受優良教育的要求。特別是教育觀念落后,教育內容和方法陳舊,不能適應當前社會發展的要求,基礎教育學生的課業負擔過重,素質教育推進存在種種困難;學生的適應社會能力和就業創業能力不強,教育培養出來的,與世界接軌的創新型、實用型、復合型人才緊缺等等,都迫切各級各類學校加大實施教育改革和創新,創建高水平的學校,為培養適應世界發展水平的人才而不懈努力。在全面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前提下,高中教育成為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的重要階段。此外,《綱要》特別提出,堅持全面發展,大力加強和改進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堅持文化知識學習與思想品德修養統一、理論學習與社會實踐的統一、全面發展與個性發展的統一等,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中學階段是學生個性形成、自主發展的關鍵時期,對培養創新人才具有特殊的基礎性意義。
1.2 地方政策
在《湖北省經濟與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也提出發揮科教優勢,集聚創新要素,激發創新活力,進一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在中學階段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湖北省作為全國的教育強省,在基礎教育方面一直處于全國領先水平,創辦出了全國一流的中小學。武漢市是湖北省的省會城市,教育資源豐富,但是在《武漢市“十二五”教育規劃》中特別提出,大力發展高中教育優質特色,使高中教育成為培養創新人才,適應社會和未來發展的人才。無論是從國家教育政策還是湖北省或武漢市的教育規劃綱要中,都能看出中學教育已經不再成為全力普及的義務教育和擁有廣泛自主權的高等教育之間灰色地帶。在一個激烈競爭的全球化時代,如果一個國家或地區放棄中學教育,就是放棄未來。
2 世界一流中學的特征
全球化趨勢日益明晰的今天,世界各國的交流與合作不斷加深,在相互的交往過程中,既能不斷增加各國之間的友誼,也能體現出各國之間在各領域的競爭;然而,世界各國國力的競爭,歸根結底就是人才的競爭,教育作為培養人才的直接途徑,毫無疑問,成為世界各國政府關心的頭等大事。從世界發達國家(如美國和英國)的經濟發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出發,不難發現這些國家的基礎教育,特別是中學教育已經處于世界的領先水平。
2.1 歷史傳承悠久
美國的教育一直是世界上其他國家學習和模仿的對象,美國高中教育更具有其特色。美國高中包含公立和私立,無論是公立還是私立中學大部分具有悠久的歷史,這些學校的創建時間較長,學校培養出許多杰出的校友,這些校友同時在學校發展,以及學校發展上發揮著積極和巨大的作用。endprint
美國東北部著名的私立高中十校聯盟(又稱為“小常青藤”),這些學校基本都成立于18世紀末或19世紀初,學校歷史悠久,具有深厚的文化沉淀積累。在英國,這一特征更加明顯,英國中學在世界上享譽盛名的莫過于英國公學。英國公學產生于14世紀末期,到17世紀英國已有九所著名公學,學校風景優美,散布在各處的校舍,高低錯落,形式各異,透出一股古典莊嚴的美。這種富有人文傳統和自然氣息的校園規劃與建筑,凝聚著豐富的精神財富,凝結著歷代師生的價值觀,而具有濃重歷史文化底蘊的校園物質文化又進一步構成了獨特的校園精神文化,使學生在古樸而典雅中產生榮譽感和自豪感,十分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治學環境和校園風氣。
2.2 辦學理念先進
學校的理念是我們對學校精神、性質、功能和使命的基本認識,是對學校與外界之間關系的規定,以及內部管理及運轉的哲學基礎。由于美國大學是根據學生自主申請來錄取,那么美國高中的辦學理念大多數是從德智體全方位去培養學生,讓學生成長為一個全面發展的人,正因為如此,美國高中不分文理科,總體而言,素質教育是其辦學的中心思想。學校的辦學目標是,教師能夠幫助學生在個性、社會和智力上得到發展。安多佛菲利普斯學院,寄宿制高中,培養來自不同文化、種族、經濟社會和地域背景的有知識水平和正直的人才。學術目標是培養在文理傳統內的不同領域的人才。學校教師引導學術在掌握技術,獲得知識和批判性、創造性和獨立性思維。學校致力于幫助年輕人發掘他們的潛力,不僅在智力上,而且在藝術上,審美上和道德上,使得他們能過上有責任和完滿的生活。
2.3 師資隊伍一流
學校的發展關鍵在人才。一流的中學必須有一流的師資隊伍。為了實現卓越的辦學目標,許多學校把建設一流的師資隊伍作為辦學的基本理念,廣延名師。英國的哈羅公學,和所有公學一樣,校內管理均由校董事會來進行,董事會一般由10到20人組成,除4到6名成員由董事會任命外,其他分別由牛津大學、劍橋大學、倫敦大學、首席大法官、皇家學會、當地郡長等推舉任命。董事會對校領導、教師有很高的要求。歷屆公學校長中有不少人受過公學及牛津或劍橋的良好教育并經過非常嚴格的選拔,都工作勤勤懇懇,為教書育人嘔心瀝血。哈羅公學的教師主要來自英國著名學府,其中不少擁有碩士和博士學位。學校的教職工隊伍龐大,經驗豐富,分工協作,具體工作細致入微,有充分的精力照顧好每一位學生,為學生服務,創造最好的學習環境。這些教師們不僅學術水平高,而且為人師表,熱愛學生,成為學生學習和生活的導師。
2.4 辦學經費充足
學校的發展離不開經費支持。世界一流中學的辦學經費要遠遠高于一般普通的中學,一般年度經費在數千萬至幾億美元左右,其中社會各界及校友捐贈占有較大比例,無論是美國還是英國,除了公立中學的經費是由聯邦或國家財政部門專門撥款,幾乎所有的私立中學的經費都來自社會及校友捐贈。這種融資渠道與我國基本依靠政府教育經費有一定的差距。
以安多佛菲利普斯中學為例,每年來自學校著名校友的捐款達到幾億美元;英國的許多公學,更是有源源不斷的校友及社會捐贈。這些充足的資金保障了學校不斷更新硬件設備,還可以高薪聘請著名人士來校任教,使得學校無論是在硬實力上還是在軟實力上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為學校成為一流的中學奠定了扎實基礎。可以這么說,擁有比較充足的辦學經費是世界一流中學的特征之一。如安多佛菲利普斯中學擁有七億六千萬美元的捐助基金,是美國第三最富的高中,學校為低收入和中等收入的家庭提供財政幫助,40%的學生能夠得到財政援助。
3 啟示與借鑒
3.1 更新教育理念
理念是人們對世界的看法、觀點。與物質形態的物品不同,理念與文化一樣,具有非實在性,但是卻又影響著人們的觀念與行為模式。辦學理念對辦學起著定向的作用,這對學校的發展至關重要。對于辦學者來講,對學校進行任何重大的改革,從本質上講就是對學校進行重新設計。這一設計是否成功,首要的就在于是否形成了明確的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辦學理念,給予學校一個未來發展的遠景。教育是為經濟社會發展和人的發展服務的,而人的發展也是與當時的經濟社會發展的狀況緊密聯系的。因此,科學地分析當時經濟社會發展的狀況和趨勢及其對人才素質、對學校職能的新需求,是產生先進的辦學理念的基礎。學校的辦學理念既要體現宏觀大背景的要求,又要體現國家、地方的發展要求。學校的定位,是先進的辦學理念所必須優先考慮的問題。
3.2 提高科研創新能力
創新是新世紀對人才的終極要求,也是創一流中學的生命力所在。在中學開展科研有較多的困難,如教師科研意識不夠、科研能力不足、科研資源不充裕、科研成果轉化困難等。因此,轉變思維方式,提升科研能力勢在必行。科研在本質上是知識生產的活動,而中學教學在本質上是知識傳遞的活動,知識生產與知識傳遞是兩種不同的活動,這就對教師的素質提出了新的更高層次的要求。如何把科研與教學結合起來,實現科研活動從大學到中學的下移,是問題的關鍵。但是,從另一個維度來說,中學校園是教育事實、教育現象最為豐富的地方,教師教學活動與學生的學習活動都發生校園里,開展科研活動也有豐富的教育實踐素材可以參考,因此,中學科研活動可以從實踐出發,采取教育敘事研究、行動研究等方法對實踐進行反思,提煉出具有一定理論水平的教育思想。
3.3 拓寬籌資渠道
作為具有依附性、非生產性的教育事業而言,充足的資金是學校發展的關鍵。我國的公立中學基本上都是依靠政府撥款,雖然校辦產業也有一定的經濟來源,但是(下轉第64頁)(上接第8頁)對于整個學校的發展而言,也僅僅是杯水車薪。如何拓寬融資渠道對于我國中學未來發展具有重大的意義。建議著力建立一支強有力的專業籌款基金管理隊伍,能夠科學、合理地使用辦學經費。但是,除了對資金使用過程進行規劃之外,最為重要的是要拓寬資金來源的渠道,國外中學有很大一部分經費來自校友捐助、其他形式的社會捐助,這是我國中學比較欠缺的一個環節。校友捐助、社會捐助與學校的人才培養成果、學校的社會效益有密切關系,因此,通過更新教育理念、完善人才培養機制,對于提升學校人才培養質量、增強社會影響力有重大幫助,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與社會影響力的加大又能吸引更多的經費來源,最終形成良性循環。
參考文獻
[1] 國家十二五教育規劃綱要.
[2] 閔維方.關于一流大學建設的幾個問題[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3(3):26-31.
[3] 劉寶存.如何創建研究性大學——牛津大學和哈佛大學的經驗[J].教育發展研究,2003(2):67-70.
[4] 宋官東.國外一流大學的辦學經驗及其啟示[J].外國教育研究,2004(5):16-1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