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徐晶+羅敏
摘 要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互聯網成為大學生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校園網絡文化建設和管理成為發展高等教育事業的重要方面,對其研究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從校園網絡文化的內容出發,分析其雙重影響和建設的必要性,在此基礎上為校園網絡文化的建設提出合理建議,致力于文明健康校園網絡文化的打造。
關鍵詞 高校 網絡文化 影響 建設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The Analysis of Campus Network Culture Construction in Universities
LI Qing, XU Jing, LUO Min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engdu, Sichuan 611731)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etwork techniques, network is playing an indispensable role in university students' daily life. The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campus network culture are becoming important aspects of higher education development. The study on campus network techniques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he paper is starting from the content of campus network culture; analyzes the double influence and the necessity of construction. It puts forward the reasonable proposals, committed to build the civilized and healthy campus network culture.
Key words universities; network culture; influence; construction
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提出要“加強網絡文化建設和管理,營造良好網絡環境”,網絡文化的建設管理被加入黨的議事日程。教育部李衛紅副部長提出:高校校園網絡文化建設和管理既是高等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重要方面。①
1 校園網絡文化的內涵
國內研究高校校園網絡文化的專家學者很多,高校網絡文化多簡稱為校園網絡文化,董清爽等人認為,校園網絡文化是高校師生以校園文化為依托,利用網絡進行溝通的行為方式、道德規范的總稱。②孟丹認為,校園網絡文化是網絡文化與校園文化兩者有機融合形成的一種“亞文化”,包括物質文化、精神文化以及制度文化三個要素。③
校園網絡文化作為一種文化現象具有多種表現形式,如網絡文學、網絡影視、虛擬社區文化和網絡游戲等;校園網絡文化的物質載體也是多元化的,如BBS論壇、短信、QQ、搜索、博客等多種形式。④
要研究校園網絡文化,首先應該梳理好以下幾個關系。
校園文化、網絡文化與校園網絡文化的關系。校園文化是師生以校園為依托創造的群體文化;網絡文化是現實的人在計算機和網絡技術基礎上,以網絡為依托創造的一種跨越國界和地區界線的共享文化。⑤校園網絡文化是在互聯網技術進入中國之后,在高校形成的一種包含網絡元素的新文化形態。校園網絡文化是以高校師生為主體,以校園網絡為依托,包括了由計算機軟硬件構成的網絡物質文化,以校內網絡規章制度為內容的制度文化,以學校精神為導向、涵蓋師生價值取向等內容的精神文化三個方面的內容。
校園網絡輿論、校園網絡輿情和校園網絡文化的關系。網絡輿論是指在互聯網構建的具有公共領域性質的平臺上,公眾對某一焦點事件發表的具有一定影響力的意見或言論。⑥網絡輿情是由于各種事件刺激而產生,通過互聯網傳播的人們對于該事件的認知、態度、情感和行為傾向。相應的,校園網絡輿論、校園網絡輿情是指在互聯網普及,以高校校園為依托的網絡輿論和網絡輿情。三者的相同之處是都以高校為依托,以高校師生為主體,以校園網絡為載體。然而,校園網絡輿情是校園網絡輿論背后價值觀、思想道德的反映,在一定程度上也將對校園網絡文化產生影響。與此同時,校園網絡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校園網絡輿論的激烈程度、價值取向,影響著師生們看待問題的角度和方法,影響著校園網絡輿情。因此,要建設校園網絡文化,必須對校園網絡輿論進行合理的引導和管理。
2 校園網絡文化的雙重影響
校園網絡文化是一把雙刃劍,如果校園網絡文化建設得好,不僅有利于學校的發展和校園文化傳承與創新,而且對社會也是有益的;如果對校園網絡文化放任或者管理不當,那么容易導致網絡文化的弊端在學校放大。
2.1 校園網絡文化的有利影響
首先,良好的校園網絡文化為學生提供了更大的學習平臺,便于師生間的溝通交流。虛擬的網絡世界具有開放性,在這里人們對于信息的獲取具有平等性,比如觀看世界各大高校的精品課程、講座,從而使更多的人享有更多的受教育的途徑和機會。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隨時隨地查閱所需要的信息,向老師咨詢探討感興趣的話題,與網友自由交流,碰撞出思維的火花。通過網上選課、學校網站回應學生問題等方式,實現學校與師生、師生之間的雙向溝通,有利于提高教學管理工作效率。
第二,校園網絡文化有利于形成民主平等的文化氛圍。高校師生可以足不出戶,通過QQ群、校園BBS等方式參與學校乃至社會上的一些民主政治活動平等地表達自己的政治訴求和對校內問題乃至社會問題的觀點態度,使得學生參與意識強烈。endprint
第三,校園網絡文化建設有利于良好校園文化氛圍的打造,促進學校管理制度的創新。高??梢岳镁W絡將社團活動、專題講座、精品課程、校史院史介紹等活動內容引入網絡,師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有選擇地參與其中。通過微信、博客、人人網等方式擴大活動的范圍,不僅可以在校內開展各種主題活動,還可以拓展到校際之間,使得校園文化活動更加多樣化和個性化,不僅提高了師生的參與度,也豐富了校園文化建設的內容,同時對學校的管理機制提出了挑戰,激勵學校的管理制度不斷創新。
2.2 校園網絡文化的不利影響
第一,校園網絡文化削弱了校園人際關系。網絡把世界聯系成一個緊密的整體,改變了人們的交往方式和人際關系。在現代校園中,人們往往是通過計算機、手機等工具進行交流,人與人之間面對面的交流減少了,學生之間的直接接觸和感情交流也相應減少。這在一定程度上容易造成學生的自我封閉,導致出現冷漠、孤僻等狀態,對集體缺乏歸屬感,對校園活動產生厭倦,對現實生活缺乏熱愛。被削弱了人際關系的校園網絡文化培育出的學生可能會存在某種程度上的心理障礙,缺乏社會責任感。
第二,校園網絡文化削弱了傳統校園文化的精神整合作用,引導不當容易造成高校學生網絡道德失范。傳統的校園文化對學生具有較強的整合作用,使得學生的生活方式、行為舉止都受到了一定的約束。但校園網絡文化依托網絡,具有了網絡的虛擬性、開放性和交互性,給學生的三觀帶來嚴重沖擊。很多學生道德人格缺失,游離出現實世界,在網絡的虛擬情景中流連忘返,出現很多不理智行為。
3 建設校園網絡文化
大學的教師、管理者,包括網絡文化相關的工作者,應扮演好校園文化建設引導者角色,使校園網絡成為傳播主流文化和先進文化的主陣地,充分發揮校園網絡文化的有利影響。
3.1 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指導、用先進文化引領校園網絡文化,注重校園網絡文化的理論建設
網絡世界紛繁復雜,主流文化缺失,民族的宗教信仰、文化傳統被赤裸裸地展示給校園大學生,隨著網絡使用的普及和深化,師生出現價值觀多元化。與此同時,大學生的認知判斷能力不足,自我保護意識淡薄。因此需要用先進文化來占領校園網絡文化建設的主陣地,用科學的思想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勇于追求真理,開發具有民族特色和社會主義特色的網絡精神文明文化產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校園網絡文化的發展方向。另外,國內對校園網絡文化的理論研究有待充盈,校園網絡文化建設和管理的措施不夠成熟,因此,將校園網絡文化視為一門學科,成立專門的研究機構,并配備專業的研究團隊顯得十分必要。
3.2 整合校內各種網絡資源,構建校園網絡文化建設平臺
據調查,一些高校直接按照“誰開設,誰負責”原則,對校內網絡資源實行嚴格的分類管理制度。這種管理方法有利于各個部門盡心盡力地做好本部門的網絡建設和管理工作。但是網絡資源“各自為政”,容易造成部門之間在網絡文化建設過程中相互推諉責任、校內網絡資源的浪費。因此校內網絡文化的建設要堅持系統性原則,學校思想教育、網絡技術管理等部門之間要通力合作,一方面做好網絡輿情的監控,另一方面給學生提供豐富的網絡資源。高校師生的網絡文化建設利用網絡便捷性,可以直接使用網絡公司開發的軟件系統,如騰訊QQ、新浪博客、微信微博、電子郵件、網絡聊天室等等,建設網絡班級、開展校園網絡文化活動等。另外,高校應該根據自身文化建設需求,開發相應的具有思想性、教育性和引導性的網絡平臺作為校園網絡文化的技術支撐。
3.3 健全校園網絡文化建設的管理制度,打造素質高、專業性強的管理團隊
高校對于校園網絡文化這一網絡文化之后的新興產物,還沒有非常完善的管理制度。國家層面多為網絡管理文件、指導性的方針策略。因此,高校制定符合本校特色、合乎時宜的校園網絡文化建設制度勢在必行,除了要方便對校園文化的管理,更應該保護學生的利益。高校中的非正式群體較多,比如各種社團、各種組織、班級等,這些非正式群體的一言一行對其他學生起著顯著的影響力。⑦所以,學校在制定校園網絡文化建設制度時,要注意對校園網絡輿論的監督,培育“意見領袖”,引導校園網絡輿論向著積極、正面方向發展,讓校園網絡文化充滿正能量。打造一支專業的高素質隊伍是建設校園網絡文化的關鍵,這支隊伍應是多層面的,不僅要包括高校的管理者,即院校職能部門領導,更應該包括校園網絡文化的主體,即高校師生。專家教授、青年教師、班主任輔導員、學生骨干、“意見領袖”等也應該被納入到校園網絡文化工作隊伍當中。通過這支隊伍,介紹傳播學科最新前沿信息,解釋有關政策制度,引導校園網絡輿論,對校園網絡文化進行全方位、多層次、多角度的建設和管理。
本文作為課題的論文成果之一,該課題名稱為 “ 以建設健康向上校園網絡輿論環境為載體傳承優秀文化的理論與實踐探索”,課題編號為“ZYGX2011J136”
注釋
① 李衛紅.深入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不斷開創高校校園網絡文化建設和管理工作新局面[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8(1):4-11.
② 董清爽,馬秀峰,周偉.高校校園網絡文化定義與建設探究[J].信息技術,2010(3):30-71.
③ 孟丹.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校園網絡文化建設研究[D].湖北工業大學,2012.
④ 劉冰.從BBS看校園網絡文化對大學生學習的影響[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05(2):24-27.
⑤ 周偉.高校校園網絡文化建設網絡平臺的研究與實現[D].曲阜師范大學,2010.
⑥ 李瓊瑤.網絡輿論的現狀及引導[J].湖南行政學院學報,2006(2):79-80.
⑦ 穆瑞寬,楊靜.新時期高校文化傳承的途徑探析[J].前沿,2012(23):237-23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