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首部省域人才資源發展報告——《廣西人才資源發展報告(2010—2012)》(以下簡稱《報告》),由廣西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和武漢工程大學人才發展研究中心共同發布。
《報告》跨越廣西“十一五”和“十二五”兩個“五年計劃”(“十一五”期間的最后一年和“十二五”期間前兩年)的時空。
《報告》運用當前人才發展研究的最新成果,以《國家中長期人才發規劃綱要(2010—2020)》中所列的“人才發展主要指標”為核心指標,并輔以與人才特征密切相關的其他指標,采用QtQlAE分析方法,綜合分析了廣西人才發展的態勢(人才總量及其空間分布、人才質量及其結構分析、人才發展平臺及環境分析、人才開發效益效能分析以及廣西人才競爭力在全國的定位),研究結果具有很高的科學性和很強的創新性,完整地反映廣西人才發展的全景式圖像。
《報告》在對廣西進行SWOT分析(人才發展優勢要素、弱勢要素、機會要素、威脅要素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廣西人才發展的戰略構想,包括實施桂粵東盟產業人才一體化、人才優先發展、高端人才引領、人才產業集聚、人才價值實現、創新人才機制等六大發展戰略,有很強的實踐性和可操作性,不僅對廣西人力資源和人才建設與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實踐指導意義,對全國特別是西部同類省份的人才發展也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報告》測算了廣西2010—2012年人才經濟的9316個數據,提供了廣西人才發展年度評價結果及較為完整的人才發展數據庫。其中,廣西的132個人才經濟數據、14個地級市的1815個人才經濟數據、109個區縣市的2660個人才經濟數據均是第一次發布。這些數據既為廣西各地從事組織人事人才工作的領導者、實踐者提供了“家底”基數,也顯示了其人才發展的強項和弱項,為廣西及各地人才事業的進一步優化和發展提供了指向。
《報告》顯示:2011年廣西人才綜合競爭力在全國排名第24位;在西部地區排名第6位,具有一定的競爭力。
在人才分項競爭力方面——
廣西人才數量競爭力居西部地區第2位,居全國第16位,顯示了此項指標在全國具有一定優勢,在西部地區具有明顯的競爭優勢;
廣西人才質量競爭力居西部地區第9位,排在西部人才大省四川之前;居全國第25位,超過了中部省份江西、安徽、河南;
廣西人才結構競爭力盡管排名居后,但優于中部省份河南、湖南;
廣西人才投入競爭力居西部地區第8位,居全國第24位,但優于東部地區的黑龍江和吉林、東部省份海南;
廣西人才平臺競爭力居西部地區第6位,居全國第25位,顯示了相對弱勢;
廣西人才生活及環境競爭力居西部地區第6位,居全國第20位,處于中等水平,優于東部地區的黑龍江和吉林、中部省份江西、東部省份海南;
廣西人才創新競爭力居西部地區第5位,居全國第21位,超過了中部省份江西、河北、山西,顯示了此項指標在全國及西部地區處于中等水平;
廣西人才貢獻競爭力居西部地區第7位,居全國第26位,顯示了此項指標在全國的相對弱勢;
廣西人才發展態勢競爭力居西部地區第2位,居全國第3位,顯示了此項指標在全國及西部地區的絕對優勢。
《報告》顯示:2010年廣西14個地級市中,有代表性的人才數量指標“大專及以上學歷人才”超過10萬人才的城市有9個:南寧市、桂林市、柳州市、玉林市、欽州市、百色市、河池市、梧州市、貴港市,其中超過20萬人才的城市有3個,即南寧市、桂林市、柳州市。
反映人才本質的人才數量指標“人才資本”超過1000萬人年、高級人才資本超過500萬人年的城市有4個:南寧市、桂林市、柳州市、玉林市;此指標前5名的市轄區為青秀區、西鄉塘區、江南區、柳南區、柳北區;此指標前5名的縣市為鹿寨縣、北流市、武鳴縣、蒙山縣、岑溪市。
有代表性的人才產業平臺指標“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稅” 超過100億元的有南寧市、柳州市、桂林市、玉林市、貴港市等5個市。
有代表性的人才貢獻效能指標“人才貢獻率”超過廣西平均值(19.91%)的有柳州市、南寧市、北海市、防城市、桂林市等5個市。
廣西人才優化配置的理想狀態,是在界定桂粵東盟功能定位科學,經濟結構錯位,產業布局合理,形成互相支撐、互為補充的格局的前提下,實施“桂粵東盟產業人才一體化”。廣西對由此產生的不同人才需求進行引導、調控,優化配置,實現經濟結構與人才結構相互適應與耦合,最大限度地發揮廣西人才資源的整體效能。
在與廣東的合作方面——
以“柔性”引進廣東高層次人才智力、提升廣西人才綜合競爭力、為廣西科學發展提供有力支撐為目的,構建廣西與廣東人才區域合作協調機制。建立桂粵科技教育項目合作機制,圍繞廣西技術難題開展聯合攻關,推動桂粵高校、科研單位、企業之間在科學研究、人才培養、學術交流和產品研發等方面的合作,著力打造促進科研成果轉化的共建共享平臺。依托廣東高新技術開發區,打造一批廣西人才創新創業基地。
在與東盟的合作方面——
廣西作為我國面向東盟開放合作的前沿,不能僅局限于目前以貿易合作為主體的局面,而是要打開國門,依托廣西的傳統優勢產業及人才,到東盟諸國特別是越南、老撾、泰國、緬甸等鄰近國家興辦企業,開展產業合作。利用這些國家的人力人才資源進行產品的制造、生產、成型、加工,完成產業鏈“微笑曲線”低端部分的鏈節,助力廣西完成產業鏈“微笑曲線”高端部分的品牌、營銷、服務、物流鏈節,同時吸引這些國家的人才來廣西創業、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