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利平
山東菏澤市傳染病醫院結核科,山東菏澤274000
細節管理在結核性腦膜炎患者護理中的應用
張利平
山東菏澤市傳染病醫院結核科,山東菏澤274000
目的探討細節管理在結核性腦膜炎患者護理工作中的應用效果,為今后的護理工作提供依據。方法隨機選取2013年1~12月期間在我院住院的50例結核性腦膜炎患者作為本組研究的觀察組,同時選取2012年同期50例結核性腦膜炎住院患者作為對照組,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給予壓瘡護理、管道護理等細節護理,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結果①壓瘡護理:護理后觀察組Waterlow scale評分<10分13例,10~15分9例,15~20分16例,>20分12例,較入院時有明顯改善,住院期間只發生Ⅰ度壓瘡2例,護理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②管道護理:住院期間觀察組出現敷料松脫2例(4%),標識不完整2例(4%),管道移位1例(2%),管道處理不當1例(2%),記錄不全面1例(2%),各項數據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結核性腦膜炎患者住院期間,通過開展壓瘡護理、管道護理等細節管理,可以降低壓瘡與管道不良事件的發生,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保證護理質量,值得在臨床中推廣。
結核性腦膜炎;護理;壓瘡;細節管理
結核性腦膜炎(TBM,以下簡稱結腦)是臨床中比較常見的肺外結核,約占所有神經系統結核的70%左右[1]。近年來,由于結核桿菌的基因突變、抗結核藥物研制相對滯后以及AIDS患者的增多等因素[2],臨床中TBM的發病率與病死率呈現出現明顯的上升趨勢。TBM是由結核桿菌所引起的腦膜和脊膜的非化膿性神經系統感染性疾病,結核桿菌在侵入后會造成腦實質和腦血管的病變,多為急性發病,病情危重,而且患者經常出現昏迷,臨床病死率相當高。昏迷期結腦患者通常需要同時在體內留置多個管道(胃管、氣切管、尿管等),而且容易出現壓瘡,因此管道護理與壓瘡護理成為結腦患者昏迷期護理的重要內容,本文中將探討細節管理在結核性腦膜炎患者護理工作中的應用效果,為今后的護理工作提供依據,具體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2013年1~12月期間在我院住院的50例結核性腦膜炎患者作為本組研究的觀察組,同時選取2012年同期50例結核性腦膜炎住院患者作為對照組。觀察組中,男性31例,女性19例;年齡16~77歲,平均年齡(41.61±3.43)歲;置管類型:尿管37根、胃管11根、腦室引流管7根、氣管切開5例;置管時間22~75 d,平均置管時間(35.81±8.55)d。對照組中,男性33例,女性17例;年齡18~75歲,平均年齡(40.55±4.53)歲;置管類型:尿管34根、胃管13根、腦室引流管9根、氣管切開7例;置管時間25~78 d,平均置管時間(36.73±9.51)d。(兩組具體置管情況見表1)。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置管類型等方面均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

表1 兩組置管情況對比[n(%)]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每天為患者更換衣物、被褥,對于有嘔血癥狀的患者要進行口腔護理,2次/d,防止血液殘留滋生細菌;對于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每2~4 h為其他翻身1次,并協助患者進行有效咳嗽;對于排便困難的患者在每次便后要用溫水對臀部進行沖洗,并保持其臀部皮膚干燥。觀察組在上述常規護理基礎上給予壓瘡護理、管道護理等細節護理,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具體護理措施如下。
1.2.1 壓瘡護理壓瘡(pressure ulcer)是長期住院患者常見的并發癥之一,主要是由于患者不能自主翻身,皮膚組織長期受壓,影響局部血液循環,而且經常受潮濕、摩擦的刺激,造成局部組織缺血、缺氧、營養不良而導致的軟組織潰瘍和壞死。壓瘡臨床護理路徑可以根據患者壓瘡風險的大小給予相應的干預措施,以減少壓瘡的發生。在護理中要注意對于高風險患者的觀察,及時更新風險評估結果,為臨床護理提供參考。
(1)壓瘡風險評估。所有患者被確診為“結核性腦膜炎”入院后,即根據Waterlow scale評分表[3]建立壓瘡評估護理路徑,定期對患者的壓瘡風險進行評估與干預:①≤10分:輕度壓瘡發生風險,可停止評估;②11~15分:中度壓瘡發生風險,應每2周對患者進行一次風險評估,并根據患者得分情況給予相應護理干預;③16~20分:高度壓瘡發生風險,應每周對患者進行一次風險評估,并根據患者得分情況給予相應護理干預;④>20分:重度壓瘡發生風險,應為患者建立翻身卡[4],并每周對患者進行2次風險評估,并根據患者得分情況給予相應護理干預。

表3 兩組護理情況對比[n(%)]
(2)壓瘡護理路徑。①責任護士在患者入院后要根據Watedow scale評估表對患者的病情及壓瘡發生風險有初步了解,并建立相應的護理干預計劃,對風險較高的患者及其家屬要進行適當的健康宣教,告知其壓瘡發生的原因及對患者的危害,同時讓患者積極參與到壓瘡的護理干預工作中來,爭取最大程度避免壓瘡的發生。②嚴密觀察患者病情變化,當患者病情有所加重或發生變化時,應及時進行再次評估,以明確不同階段的壓瘡發生風險,保證患者在住院期間皮膚保護的連續性。
1.2.2 管道護理①明確管道標識。由于結腦患者經常留置有2條或多條管道,因此經常在護理操作中混淆,因此我院規定置管患者的所有管道上均應用統一的、醒目的標簽進行標識,標簽上注明管道的類型、位置、留置時間及其他必要信息[5],以便護理操作。
②制作置管護理表。根據衛生部制定的《臨床護理實踐指南(2011年)》[6]制作置管護理表,表中包含患者的所有住院信息、置管類型、位置、管道狀態、引流液狀態等基本情況,與患者的護理手冊裝訂在一起,方便醫護人員隨時查閱。
③健康安全教育。責任護士要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關于置管護理的相關教育,使其了解置管的作用、工作原理以及注意事項,爭取患者及家屬的配合,提高置管安全性。
④完善管理制度。置管管理采取責任護士、責任組長、護士長三級管理模式,將所有置管患者的信息進行詳細記錄,并及時更新,合理安排交接班制度,設立完善的考核、培訓制度,樹立醫護人員的責任心,強化服務意識,積極主動地為患者服務。
1.2.3 飲食護理患者要注意休息,合理飲食,日常飲食應以易消化、易吸收,高蛋白、高纖維、高熱量,富含維生素的食物為主,同時要增加綠色蔬菜、水果的攝入,保持排便通暢。對于年齡過大或機體免疫力低下的患者應適當給予羊肉、狗肉、甲魚等[7]溫補類食物以提高患者的免疫力與耐受。
1.2.4 給藥護理指導患者按時、按量服用用抗結核藥物,每日飲水量應保持在2000 mL以上,以保持腎功能,指導時要注意傾聽患者的需求,耐心向患者解釋用藥的方法及注意事項,以提高患者的依從性。對于使用糖皮質激素治療的患者要嚴格控制用藥的劑量與療程,如果患者病情有所改善應逐漸減少藥量,切忌突然停藥造成病情反復發作;對于使用甘露醇的患者要嚴格控制給藥時間,給藥時間不得超過30 min。
1.3 評價標準
1.3.1 壓瘡發生風險評估壓瘡危險因素評估采用Watedow scale評估表進行,理論得分范圍0~20分,得分越大說明壓瘡危險性越高:①≤10分:輕度壓瘡發生風險;②11~15分:中度壓瘡發生風險;③16~20分:高度壓瘡發生風險;④>20分:重度壓瘡發生風險[8]。
1.3.2 管理護理評估對比兩組患者在護理過程中出現敷料松脫,欠標識,管道移位,管道處理不當及記錄不全面的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研究中采用SPSS 16.0統計軟件針對所得資料進行系統的統計學分析,其中的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方法進行檢驗。當P<0.05時認為兩組之間所存在顯著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壓瘡護理
護理后觀察組Waterlow scale評分<10分13例,10~15分9例,15~20分16例,>20分12例,較入院時有明顯改善,住院期間只發生Ⅰ度壓瘡2例,護理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護理前后兩組壓瘡護理情況對比[n(%)]
2.2 管道護理
住院期間觀察組出現敷料松脫2例(4%),標識不完整2例(4%),管道移位1例(2%),管道處理不當1例(2%),記錄不全面1例(2%),各項數據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結腦患者在臨床中的發病率較高,病情變化快、死亡率高,而且多伴有昏迷,因此需要在體內留置各種管道,對護理質量要求較高。管道護理作為結腦患者昏迷其臨床護理工作的核心內容一直是醫護人員關注的課題。我院從臨床護理經驗中逐步摸索出系統、有效的管理措施,提高管道護理質量,為改善患者預后有重要作用。
在一項涉及1099例結腦患者的臨床研究中,對照組(752例)
中共發生護理不良事件75人次(9.9%),觀察組(1802例)通過對患者給予細節管理,只發生護理不良事件94人次(5.2%),觀察組的護理效果要明顯優于對照組。本組研究中,護理后觀察組Waterlow scale評分>20分12例,較入院時有明顯改善,住院期間只發生Ⅰ度壓瘡2例,護理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明顯;住院期間觀察組出現敷料松脫2例,標識不完整2例,管道移位1例,管道處理不當1例,記錄不全面1例,各項數據均明顯低于對照組,與相關文獻報道[9]相符。
通過本組研究,可以發現在管道護理中,通過對管道進行準確標識,可以迅速識別患者留置的管道類型,并對相關信息有整體的掌握,簡化交接流程,提高護理效率;制作置管護理表的應用加強了護理人員對患者病情的全面評估與記錄能力,采用三級管理模式[10]可以提高護理人員對管道護理工作的重視程度,有利于明確護理重點,充分發揮護理人員的積極性。另外,在患者與家屬中開展關于管道護理的健康教育工作,可以提高患者的依從性,減少意外事故的發生,有利于護理質量的提高。本組研究中所涉及的病例數量相對較少,而且觀察時間較短,缺乏較強的說服性,我們在今后的護理工作中將不斷發現不足,進一步完善細節管理流程,使其與護理工作有機結合在一起。
綜上所述,在結核性腦膜炎患者住院期間,通過開展壓瘡護理、管道護理等細節管理,可以降低壓瘡與管道不良事件的發生,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保證護理質量,值得在臨床中推廣。
[1]徐林珍,黃炯,潘向瀅,等.提升留置導管護理安全管理的實踐與效果[J].中華護理雜志,2010,45(5):448-449.
[2]辛瑞敏,劉淑梅,高兆霖,等.64例結核性腦膜炎昏迷病人管道護理的體會[J].中外健康文摘,2010,7(3):200.
[3]谷小燕,陳嘉莉,胡華瓊,等.胸腔置管專業護理小組的建立與臨床實踐[J].中華護理雜志,2011,46(4):367-368.
[4]金金花.心肺復蘇流程記錄單的設計及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12,47 (7):625-626.
[5]劉慶云.對25例結核性腦膜炎患者的護理體會[J].求醫問藥(下半月), 2012,4(5):223-224.
[6]張梅云.68例結核性腦膜炎患者的護理體會[J].現代醫藥衛生,2013,20(3):23-25.
[7]張麗霞.人性化護理在結核性腦膜炎病人護理中的應用[J].大家健康, 2013,12(7):258.
[8]尹子福.實施護理干預治療兒童結核性腦膜炎的護理探討[J].中外醫療,2013,1(7):115-116.
[9]陳綺美,曾華志,胡建偉.細節管理在重癥結核性腦膜炎患者管道護理中的效用分析[J].廣州醫藥,2013,44(6):66-67.
[10]李亞妹,王亮,栗愛珍.壓瘡評估的臨床護理路徑在結核性腦膜炎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河北中醫,2013,6(35):933-935.
R473.5
A
1672-5654(2014)10(a)-0086-03
2014-08-07)
張利平(1963-),女,本科,山東菏澤,主管護師,研究方向:傳染病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