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俊發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北京市100045)
上海自貿區給物流業發展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丁俊發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北京市100045)
上海自貿區設立一年多來,聚焦投資管理、貿易管理、金融管理、事中事后監管四大領域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功。對上海自貿區物流業運作成績及經驗教訓進行總結發現:自貿區的設立促進了進出口貿易量的增長,帶來了物流量的增大,但由于我國物流企業缺乏國際競爭力,在垮境電商物流、海外倉物流配送服務方面主要依靠外資企業,必須加快發展垮境電商物流;自貿區環境特別是管理創新、制度創新,有利于物流企業轉型發展,但物流企業如何“借勢升級”,并未引起高度關注,服務模式、服務質量、服務品牌成熟并具有囯際競爭力的物流企業還十分欠缺;自貿區作為一個供應鏈集成平臺,促進了制造業的集聚與進出口貿易的集聚,帶動了各種要素市場的集聚,推動了物流業的集聚,但在處理自貿區區內外關系、科學協調“五流”一體化、構建產品供應鏈與服務供應鏈、推進綠色供應鏈等方面還存在較大差距;自貿區的設立極大地推動了區域經濟的發展,帶動了上海國際物流樞紐的形成,但由于國家綜合運輸體系尚不完善,自貿區海鐵聯運比例低,國際中轉比例低,其區域擴散作用有待進一步提高;自貿區的“生產+貿易+金融+物流”模式,特別是各種服務創新與制度創新,為物流企業騰飛插上了翅膀,但總體看自貿區“親商、營商”環境仍然不足。為更好地推動上海自貿區發展,建議隨著中國經濟的常態化發展,要充分估計進出口貿易與垮境投資新挑戰;要把上海自貿區的試驗推廣到珠江三角洲與環渤海地區,形成南、北、中三足鼎立格局;要高度重視“全球供應鏈績效指數”,對照“全球供應鏈績效指數”六大指標,找差距,提措施,促進上海自貿區更好更快發展,更好地與世界接軌。
上海自貿區;物流業;機遇;挑戰
2013年9月29日,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國務院正式批復設立上海自貿區后,自貿區正式掛牌運營。這是我國改革開放的又一重大舉措,是一項關乎全局的國家戰略,是國際貿易與投資雙維度進一步開放的試驗窗口,受到了全世界的廣泛關注。一年來,上海自貿區聚焦投資管理、貿易管理、金融管理、事中事后監管四大改革領域,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自貿區物流業運作如何,取得了哪些成績,得到了哪些經驗和教訓,應該很好地加以總結。
第一,自貿區作為我國外貿政策平臺,大大促進了進出口貿易量的增長,特別是國際大宗商品的交易。2013年上海集裝箱吞吐量位居世界第一,達到3362萬標準箱。與大貿易量相伴隨的是大物流量,2014年1-8月,上海自貿區實現進出口貨值5004億元,同比增長9.2%,增速高于全國平均水平8.6個百分點,高于上海市平均水平4.6個百分點。但上海自貿區服務貿易相對滯后,我國物流企業缺乏國際競爭力,特別是跨境電子商務開通后,大量的垮境電商物流特別是國際快遞主要依托外資企業。在海外倉物流配送服務方面,我國企業也十分簿弱。據商務部統計,在我國進出口貿易中,垮境電商2013年已經突破5000億美元,2015年將突破1萬億美元,年均增長30%以上,上海自貿區必須加快垮境電商物流的發展。
第二,自貿區的工商登記制度、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做到了“法無禁止則自由”。怡亞通、“三通一達”(指申通、圓通、中通、韻達四家快遞公司)等一批物流企業進駐上海自貿區,此外又登記注冊了一批新的物流企業,它們可以自由發展,獲取“制度紅利”。上海自貿區的環境特別是管理創新、制度創新,為物流企業提供了一種倒逼機制,有利于物流企業轉型發展,特別是加快了企業的國際化進程,也培養了一批物流人才。一年來,上海自貿區設立各類企業12288戶。據上海自貿區管委會副主任朱民介紹,物流企業參與度很高,約占企業總數的30%左右,比如洋山保稅港區就集聚了上千家物流企業,涵蓋從大宗商品運輸、國際分撥中心到第三方加工配送等領域。在上海自貿區,物流倉儲成本平均降低10%,通關時間平均減少3~4天。特別可喜的是,促進了一批供應鏈金融、供應鏈服務平臺、垮境電商物流等新型企業的成長,如西游列國、快錢金融、真好物流寶、銳捷信息、虹迪物流等。但對于物流企業如何“借勢升級”,并沒有引起高度關注,大家仍然較為關注數量的擴張,服務模式、服務質量、服務品牌成熟且具有囯際競爭力的物流企業仍然十分欠缺。
第三,上海自貿區實際上是一個供應鏈集成平臺,一切按照產業鏈、供應鏈、服務鏈的需要來運作,建設完整的“微笑曲線”。一年來,上海自貿區在這方面作出了很大的成績,制造業的集聚、進出口貿易的集聚,必然會帶來各種要素市場的集聚,也會推動物流業的集聚。一年來,上海自貿區已經出臺并實施了51條金融改革措施,入駐金融相關企業2046家,資金流十分暢通。一年來,上海自貿區已經集聚了30個部門的相關信息數據364萬條,初步實現了企業信息、銀行信息、工商信息、海關信息的聯通。但在如何更好地處理上海自貿區區內與區外關系,科學協調商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人流“五流”一體化,構建產品供應鏈與服務供應鏈,構建更加科學的縱向與橫向連接的從生到死的物流流程,大力推動綠色供應鏈發展等方面,與發達國家的自貿區相比仍然存在較大的差距。
第四,上海打造國際金融中心、航運中心,自貿區是一個巨大的牽引力,有利于推動區域經濟的發展,特別是推動上海市、長江三角洲以及長江流域經濟帶經濟的發展,帶動上海國際物流樞紐的形成。一年來,上海自貿區已經誕生了21項可復制、可推廣的制度與管理創新,一份負面清單,一份權力清單,政府與市場的空間邊界變得更加明確了,有利于上海航運中心、國際物流樞紐建設的開拓創新。但由于國家綜合運輸體系不完善,上海自貿區海鐵聯運比例低,國際中轉比例低,其區域性擴散作用尚待進一步提高。
第五,上海自貿區的“生產+貿易+金融+物流”模式,特別是各種服務創新與制度創新,包括54項開放措施、23項海關監管創新條例,特別是供應鏈金融服務、人民幣跨境雙向資金池等,為物流企業騰飛插上了翅膀。但從總體來看,上海自貿區在“親商”、“營商”環境方面還十分不足。跨國公司將總部落戶到上海自貿區,有一系列個性化要求,需要進行總體分析,提供差異化服務,以吸引更多國內外大公司特別是國內外領軍物流企業落戶,逐步增強上海自貿區的國際話語權。
對今后上海自貿區的發展,本人提三點建議:
第一,隨著中國經濟的常態化發展,要充分估計進出口貿易與垮境投資面臨的新挑戰。2013年,中國進出口貿易總額首次突破4萬億美元這一歷史性關口,成為全球貨物貿易第一大國,這是一個里程碑,但隨之而來的是我國吸引外資的許多優勢正在弱化,國際上針對中國的貿易保護主義愈演愈烈。上海自貿區必須認真貫徹習近平同志“大膽闖、大膽試、自主改”與“切實把制度創新作為核心任務,以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制度成果為著力點,努力創造更加國際化、市場化、法制化的公平、統一、高效的營商環境”的指示精神,在經濟結構、運行質量、供應鏈集成、核心技術及服務貿易上下功夫,成為我國經濟轉型與政府職能轉變的樣板。
第二,建議將上海自貿區的試驗推廣到珠江三角洲與環渤海地區,形成南、北、中三足鼎立的格局。
第三,高度重視全球供應鏈績效指數(Logis?tics Performance Index,LPI)。全球供應鏈績效指數是一個國家或地區內物流水平及其參與全球供應鏈能力的國際性指數,由世界銀行每兩年發布一次,2012年參與的有155個囯家和地區,2014年參與的有160個國家和地區。全球供應鏈績效指數由六個方面的指標構成,每個指數最高分為5分。2012年,排名第一的是新加坡,我國排26位。2014年,排名第一的是德國,我國排28位。我國全球供應鏈績效指數的排名屬于全球第二梯隊,即全球供應鏈績效指數得分處于3分以上的51個囯家和地區的中間位置,高于其他金磚國家。我國全球供應鏈績效指數構成具體參見表1。
建議上海自貿區對照全球供應鏈績效指數的六大指標,找差距,提措施,使上海自貿區實現更快的發展,與世界更好地接軌。
世界銀行2012年發布的報告指出,有以下七個方面值得重視:一是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水平,特別是綜合運輸體系,這是供應鏈績效指數的基礎;二是物流服務水平,特別是核心物流提供商的服務和競爭力,這是整個國家供應鏈績效的另一半;三是海關和邊境手續效率,這涉及到交易所用時間的節約;四是物流環境的優劣,包括法制環境、政策環境、政府效率以及是否存在腐敗性支付等;五是提高區域貿易便利化與一體化水平,反對貿易保護主義,實現廣泛的信息共享;六是供應鏈發展的可持續性,必須把綠色物流提上日程;七是軟硬件同步發展,經驗表明,軟硬件干預措施是可以互為補充的。

表1 中國全球供應鏈績效指標
此外,世界銀行2014年發布的報告又指出了以下三點:一是各種類型的國家都在采取措施提高國家的供應鏈績效指數,低收入國家注重基礎設施的改善以及邊境特別是海關管理的改善;中等收入國家主要關注物流服務特別是專業化物流服務的改善;高收入國家主要關注綠色物流的改善對環境的影響。二是全球金融危機以來,世界經濟格局正在改變,互聯網、大數據、新能源等的出現使世界變得更加復雜多變,面對新的挑戰,供應鏈績效成為評價國家競爭力的重要指標。三是貿易便利化可以降低交易成本,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全球GDP水平,世界貿易組織(WTO)出臺的《貿易便利化協定》顯得格外重要。
根據我囯在全球供應鏈績效指數上的表現,可以得出下述結論:一是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物流業得到了快速發展。2013年,全國物流業增加值3.9萬億元,占GDP的6.8%,占服務業的14.8%,全球供應鏈績效指數所涉及的六個方面指標都有所進步,并得到了世界的公認。二是在金磚五國中,中國之所以能夠排名在其他國家前列,有一條值得推崇的經驗,那就是政府推動,可以這樣講,中國是政府推動物流業發展力度最大的國家之一,盡管目前我國的政府管理仍然存在很多問題,但“市場導向,政府推動,企業運作,行業自律”的模式已經基本形成。三是中國物流業的發展有一個頂層設計,那就是國務院發布的《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與《物流業發展中長期規劃》,全球供應鏈績效指數所包含的六大指標都是我們需要解決的重點方面,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交通部、商務部、海關總署都作出了專門的安排,中國是非常認真的。四是中國的物流企業集中度不高,走向國際不力,生態環境不優,仍然需要作出艱苦的努力,唯有如此,才能從物流大國走向物流強國。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Brought by China(Shanghai)Pilot Free Trade Zone to the Development of Logistics Industry
DING Junfa
(ChinaFederationofLogisticsandPurchasing,Beijing100045,China)
Ithas been one year since the establishmentof China(Shanghai)Pilot Free Trade Zone;and we havemade great achievements in such four fields of reform as investmentmanagement,trademanagement,financemanagement and oversight over delegatedmatterswhen they are being handled and after they have been handled.From the achievements and experiences of logistic operation in the Free Trade Zone,we found that the trade volume and logistic volume has been increased because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Free Trade Zone,but because of the lack of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we should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of cross-border e-business logistics;the environmentof the Free Trade Zone isbeneficial to the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logistics enterprises,but there is the lack of logistics enterprises with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as the platform of supply chain integration,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Free Trade Zone promotes the agglomeration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export and import,leads the agglomeration of all sorts of markets for factors of production,and promotes the agglomeration of logistics industry,butwe still lagged behind in terms of dealing w ith relations,correlating the integration of“five flows”,constructing the supply chain of products and service,and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of green supply chain;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Free Trade Zone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development,leads the formation of Shanghai international logistic hub,but because of the imperfect national transformation system,the low percentage of multimodal transformation and international transfer transportation,the diffusion effect should be further improved;the pattern of“production+trade+finance+logistics”in the Free Trade Zone,especially the service and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promotes the developmentof logistics enterprises,but the environment should be further promoted.To better promote the developmentof China(Shanghai)Free Trade Zone,we should fully understand the new challenges in export and import and cross-border investment,popularize the experiences of this pilot project and pay more attention to“the Index of Global Supply China Performance”to find out the gaps and put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to promote the quick and sound development of China (Shanghai)Free Trade Zoneand to be integratedw ith theworld.
China(Shanghai)Free Trade Zone;logistics industry;opportunity;challenge
F259.22
A
1007-8266(2014)11-0004-04
丁俊發(1940一),男,江蘇省張家港市人,著名流通經濟學家,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首席顧問,中國市場學會副會長,中國物流學會首席顧問,中國海事仲裁委員會副主任,中國貿促會物流行業分會會長,東北亞物流學會名譽會長等,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教授,研究員。曾任國家內貿局副局長,中國物流學會常務副會長,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常務副會長。主編或獨著著作10余部,曾獲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三次,國家圖書獎一次,2007年被韓國物流學會授予“國際物流貢獻獎”,2008年被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授予“中國物流改革開放30年突出貢獻人物”榮譽稱號,2009年被中國市場學會、中國商經學會等部門授予“建國60年中國流通發展與改革杰出貢獻獎”,主要研究方向為流通經濟學、消費經濟學、現代物流。
責任編輯:陳詩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