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發銀
2001年2月~2011年11月, 作者使用輸尿管鏡下鈥激光碎石對122例輸尿管結石患者進行碎石治療, 療效較好,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122例。其中男73例, 女49例。年齡18~69歲, 平均37歲。左側67例, 右側55例。結石均位于輸尿管上段, 距離腎門約3~4cm, 結石長徑1.2~2.1cm, 平均1.9cm。原發輸尿管上段結石122例, 50例術前行體外沖擊波碎石并服排石藥治療。
1.2 方法 采用硬腰聯合麻醉, 取膀胱截石位, 術區常規消毒鋪巾后, 經尿道、膀胱、輸尿管口路徑置入Fr8輸尿管鏡探查輸尿管及結石情況。輸尿管鏡保持輕揉進鏡, 遇到輸尿管狹窄、扭曲處, 行導管或導絲擴張引導緩慢前進, 看清結石后經操作腔道插入鈥激光光纖, 將光纖頂端接觸結石,調節灌注泵進水壓力及安置在輸尿管鏡上進水閥門, 達到減緩沖水速度目的, 設置功率1.0 J/15 Hz , 采用持續脈沖碎石治療。
碎石術中發現腎盂輸尿管連接處狹窄7例, 使用鈥激光電灼處理。5例輸尿管上段結石部分碎石塊上移至腎盂腎盞者, 術后采用體外沖擊波碎石并服排石藥物治療。術中大塊碎石顆粒用取石鉗取出, 碎石屑利用水流沖出輸尿管。
碎石結束后退出輸尿管鏡, 碎石側輸尿管留置雙J管,并留置導尿管。擇日拍泌尿系X線平片了解碎石效果及雙J管位置情況。
本院治療的122例中一次碎凈結石的有117例, 5例結石碎塊>3mm者術后2周結合ESWL治療結石排凈。首次輸尿管鏡鈥激光碎石成功率為95%。
治療的122例中無輸尿管穿孔、膿腎、狹窄等并發癥。8例術后出現血尿, 經保持尿管通暢、膀胱沖洗2 d后痊愈。
117例碎石成功者手術時間20~40min , 平均25min ;術后住院2~7 d, 平均2.5 d;結石排凈時間2~5周, 平均3周。
本院使用的輸尿管鏡末端口徑為Fr8 。碎石前仔細分析患者泌尿系B超、泌尿系X線平片、靜脈尿路造影或逆行造影X線片, 根據碎石側輸尿管走行、梗阻部位及程度調節鏡身位置。進鏡前先將導絲置入輸尿管, 擴張后再進鏡[1]。
作者選用200 μm規格的激光光導纖維進行碎石。操作時緩慢、輕揉插入輸尿管鏡不斷調整沖洗液速度和流量, 以達到碎石視野高度清晰。插入鈥激光光纖時, 光纖頂端超出輸尿管鏡末端2mm左右, 遇到結石看清位置后, 擺放輸尿管鏡適宜碎石位置, 控制水流速度, 使光纖頂端接觸結石。囑患者均勻呼吸, 避免患側輸尿管活動度過大妨礙碎石。
本院鈥激光碎石通常設置功率為1.0 J/15 Hz, 輸尿管狹窄內切開設置功率為1.5 J/15 Hz。一般采用低能量、高頻率碎石, 能量過大容易使結石上移或碎裂成幾大塊, 增加碎石難度, 延長碎石時間;能量設置低時可以增加碎石頻率來提高碎石效果。術中也可用取石鉗鉗夾結石適度下移后碎石,以預防結石上移。
在碎石過程中通常采用的碎石方式, 從結石邊緣開始,盡量避免中央部位碎石造成多枚碎石塊, 增加碎石難度, 且易上移至腎盂內不能繼續碎石, 用光纖頂端適度壓迫結石,但不要推動結石, 以免損傷輸尿管黏膜或輸尿管穿孔、結石移位。碎石過程中在保證視野清晰的情況下, 沖洗液壓力通常維持在200mmHg左右, 患者可采用頭高腳低位, 達到最佳碎石效果。
輸尿管鏡下鈥激光碎石術療效確切可靠, 創傷輕微, 患者樂于接受, 社會效益及經濟效益均較滿意。
[1]孫穎浩, 王林輝, 錢松溪.輸尿管鏡下氣壓彈道碎石術治療泌尿系結石(附150例報告).中華泌尿外科雜志, 1999,20(4):22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