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暉
33歲的小琪結婚5年了,夫妻兩人都是愛吃愛玩的白領一族,商定暫時不要小孩,活得瀟灑自在。前兩天,小琪洗澡舉起胳膊時發現,右側乳房上出現一個小凹陷,就像是剛要發芽的土豆。她到網上搜了一下,更加忐忑不安,第二天就到醫院掛號看病。醫生給小琪做了簡單的體檢后,很委婉地告訴她可能是乳腺腫瘤的征象,要她趕緊入院手術。術后病理檢查顯示為“右乳浸潤性乳腺癌”。醫生說,“酒窩征”是乳腺癌的一個重要表現,是腫瘤細胞侵犯乳腺cooper韌帶造成的……
今年40歲的小琴覺得自己的生活一直都順順利利的,家里也沒有患乳腺癌的親屬,癌癥應該和自己不搭邊。唯一讓她擔心的是,自己的乳房經常有些黃色的溢液,但是不痛不癢,所以沒有太在意。這幾天,小琴忽然發現溢液的顏色變成了棕褐色,量也比以前多了。這下她可慌了神,趕緊去醫院求診。醫生為小琴做了乳管鏡檢查,發現右乳的大乳管內有個小腫瘤,手術證實是“右乳導管內乳頭狀癌”,萬幸的是沒有淋巴結轉移。醫生告訴小琴,乳頭溢液有時是早期乳腺癌的唯一癥狀,特別是血性溢液、咖啡色溢液、黃色溢液,千萬不能掉以輕心啊!
剛剛做了外婆的李阿姨今年56歲,退休在家帶孩子。小外孫很頑皮,經常會冷不丁地在外婆的胸脯上打幾下,左側乳房上出現個“烏青塊”。由于不痛不癢,李阿姨也沒太在意。過了幾個星期,李阿姨突然發現,左側乳房的皮膚雖然顏色已經恢復了正常,可里面那個像大棗似的腫塊,如今已經長得像小核桃了。李阿姨趕忙來到醫院,醫生觸診后立即動員李阿姨住院手術,病理結果證實是“左乳浸潤性乳腺癌”。醫生告訴李阿姨,乳腺上的腫塊是早期乳腺癌最常見的表現,不要覺得不痛不癢就忽視了,一定要盡早去醫院進行診斷。
和她們相比,萍姐的遭遇就格外讓人同情。萍姐的丈夫生病去世三年,她一個人帶著孩子生活得很辛苦。萍姐一年半前就發現自己右乳房上有個硬硬的腫塊,一開始像個花生米,后來像個乒乓球,兩個月前已經比獼猴桃還要大了。由于不痛不癢,也沒有不適感,萍姐就拖著不去就醫。直到右側乳房的皮膚像橘子皮一樣,汗毛孔都陷了下去,腋窩下也好像能摸到兩個像蓮子似的腫塊,萍姐才覺得心里沒了譜兒,去看醫生。醫生看了她的情況,露出不解的神情。要知道,現在能拖到這么晚的乳腺癌,已經不多見了。醫生惋惜地告訴萍姐,她的乳癌已經到了局部晚期,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機。
相比之下,小娟就幸運多了。小娟的奶奶五十多歲時患過乳腺癌,所以小娟對乳腺健康特別重視。春天的時候,公司組織體檢,40歲以上的女性員工可以選做鉬靶攝片檢查。雖然閨蜜說檢查時夾的好疼,勸小娟不要做,可小娟還是堅持做了鉬靶攝片。結果顯示“左乳外上密集簇狀鈣化”,提示到??漆t院進一步檢查。小娟第二天就去醫院,醫生在鉬靶引導下行鉤針定位鈣化灶,手術切除鈣化灶。病理報告是“左乳導管原位癌”。小娟接受醫生的建議,做了“左乳單純切除術加假體植入乳房再造術”,術后沒有化療,休息兩個月就上班了。小娟對閨蜜說:“幸虧沒有聽你的話!醫生告訴我,原位癌是比早期癌還要早的0期癌,多數是常規體檢時鉬靶攝片才發現。手術效果非常好,不用加做放療和化療,我們以后還能一起游泳泡溫泉去呢!”
經歷了這么多故事和磨難,幾個病友成了好朋友,經常一起去復診、聚餐。她們多么希望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更多的姐妹,去呵護乳房,戰勝乳癌。
早期乳腺癌的重要表現是腫塊、酒窩征、乳頭溢液、鉬靶上的鈣化等,只要定期做好體檢,就能及時發現,療效非常好。千萬不要等到出現橘皮樣改變或腋窩淋巴結腫大時再就診,因為這已經不是早期乳腺癌的表現了。
當然,上面的表現并不是乳癌獨有的,乳房炎癥也會有類似情況,需要專業醫生進行診斷。大家只要提高警惕,及早發現,及時就醫,剩下的事就交給醫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