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迪++王輝
[摘要]深化黨校教學改革,全面提高干部培訓質量,離不開黨校教學方式方法的改進。只有研究梳理黨校教學方法的歷史沿革,才能創新路,得實效,不斷提高各級領導干部的理論水平和運用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教學方式;創新
黨校作為干部教育培訓的主陣地,教學方法必須結合實際、服務實際。黨校教學從單一的講授法逐步發展到多種方法的綜合運用,經歷了多年的實踐探索。
一、黨校教學方法在革命戰爭年代的發展路徑
革命戰爭年代,黨校教學具有務實、民主、靈活的特點,為日后黨校教育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一)建黨初期的黨校教育方式
黨從創建初期就開展了多種形式的黨員干部教育。一是通過黨、團組織的刊物來教育和培養干部。早在20世紀20年代,黨就依靠刊物傳播了西方最新的民主思想,特別是馬克思主義思想。二是積極創建干部學校。1925年,黨在中央擴大執行委員會會議上強調開辦各地的黨校是一項重要的工作,是為群眾的鼓動和宣傳工作提供了必需的人才,并指出黨校的教育方法不應當與群眾隔離。這些規定和要求也為日后黨校及黨校教學方法的發展和創新提供了重要的指導思想。
(二)土地革命時期的黨校教育方式
在1927年大革命失敗的特殊時期,各地黨校在教學方式上更加注重實踐性和可操作性,更強調學員的主體參與以及對現實情況的親身體驗。
在革命根據地建設過程中,黨面臨頻繁、殘酷的軍事斗爭,還始終強調和重視對黨員干部的教育,并要求結合當時黨員干部文化程度較低的實際情況改變教學方法。
1940年2月,中共中央制定了《關于辦理黨校的指示》,明確提出學員在黨校學習“應采取在教員指導下以個人自習為主的原則”,同時以小組會的集體研究作為輔助。這些做法是對黨校的教學方法進行的新探索。
1941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制定的《關于延安干部學校的決定》提出,教學方法應采取啟發的、研究的、實驗的方式,以發展學員在學習中的自動性和創造性,而堅決廢止注入的、強迫的、空洞的方式。
在這段時期,毛澤東多次發表了有關辦好黨校的指示和講話。1941年12月17日中央政治局決定成立中央黨校管理委員會,毛澤東在會上說:“關于馬列主義的教授與學習,應堅決糾正過去不注重領會其實質而注重了解其形式,不注重應用而注重死讀的錯誤方向。必須用全力使學者由領會馬列主義實質到具體應用于中國環境。”
(三)解放戰爭時期的黨校教育方式
解放戰爭時期的黨校教育啟發式、討論式、研究式教學方法漸成為傳統講授法的重要補充。這個時期的黨校教育方式有三方面特點:一是理論與實際相結合,要求領導干部認真學習理論,靈活運用理論。要求學員參加實習,干中學,學中干,在實習中把黨校所學的知識、理論運用于實踐,解決實際問題。二是講授、研究、討論互相結合,要求學員互相討論、互相爭論,形成民主學風。三是因材施教,強調針對不同的學員群體,采取靈活、豐富的教學方法。
解放戰爭時期,黨的干部教育培訓培養了大量干部人才,為國家進入和平建設時期做好了充分準備。
二、建國后黨校教學方法的發展路徑
建國后,黨的形勢任務有了根本變化,開始領導全國人民恢復國民經濟,并有步驟地實現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這就迫切需要提高干部隊伍的文化素質、專業知識、理論水平。
(一)建國初期的黨校教育方式
建國初,黨校的教學方法強調發揮學員的能力和經驗,通過組織專題研討、布置思考作業,促進教學科研相結合,同時針對文化層次不同的對象調整教學方式,都體現出教學的針對性。
(二)十一屆三中全會后的黨校教育方式
1979年全國黨校工作座談會指出,黨校教學過程中,要堅持學習理論,聯系實際,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這時期黨校的教學方法主要采取學員自學與講授輔導相結合的方式,倡導實事求是的學風,強調引導學員重視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提倡共同學習,共同研究,共同提高。在加強黨性鍛煉方面,主要是通過各門課程的學習、黨的組織生活、調查研究等環節,使學員在增強黨性、端正黨風、繼承和發揮優良傳統方面有顯著提高。
1995年《中國共產黨黨校工作暫行條例》頒布實施,它規定:教學是黨校的中心工作,黨校主體班教學要實行以自學為主、閱讀馬克思主義原著為主、注重研討的教學方法,同級黨委領導要到黨校授課,并與學員一起研討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要充分發揮教員和學員在理論和實踐方面各自的優勢,互教互學,教學相長;黨校要采取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增強教學效果。
(三)新世紀的黨校教育方式
2008 年頒布實施的《中國共產黨黨校工作條例》對黨校教學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一是教學布局要根據形勢任務的要求,不斷充實和創新教學內容,優化黨校教學布局。二是黨校教學要增強針對性和實效性,要按照分類別、分層次的原則設置教學班次、教學內容和課程。三是黨性教育是黨校的必修課,增強黨性教育的針對性。四是努力創新教學方式,大力推行研究式教學,綜合運用講授式、案例式、模擬式、體驗式等教學方法,實現教學相長、學學相長。五是加強教學的組織管理,建立健全規章制度,建立和完善學習考核體系和教學效果評估體系。[1]
回顧思考建國以來黨校教育的發展歷程,我們可以有如下認識:一是黨校教育始終服務于黨的建設、黨所領導的事業,體現“黨校姓黨”的根本要求。二是黨校教育要始終堅持理論聯系實際、教學科研相結合、因材施教等基本原則。三是黨校教育有兩個發展趨勢:由過去單一的政治理論武裝迅速轉變為以政治理論武裝為中心、涵蓋執政所需的各方面知識能力教育;突出針對性,追求實效性,教學內容的選擇、方法的運用以及學員管理等都避免“上下一般粗,左右一個樣”的現象,突出特色。
三、當代黨校教學方法的探索和創新:實現以教為主導和以學為主體雙向互動的統一
在深化教學內容改革的同時,要積極探索教學方法創新。傳統的“單向灌輸”已遠不能適應教學需要。近年來,各地黨校在教學方法創新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也取得了有益的經驗,總的方向和要求是倡導教學相長,學學相長,加強研討和交流,調動學員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充分發揮教員和學員兩個優勢,實現以教為主導和以學為主體的雙向互動的統一。
(一)倡導研究式教學
研究式教學是以學員為主體,通過引導學員自覺、主動地探索研究,從而認識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其實質是理論與實際相結合,通過教學相長、學學相長的方式,達到使學員自覺運用理論說明現實中的問題,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研究性教學的具體形式可以是多樣的。
(二)借鑒和引用其他教學方法
隨著教學內容改革的不斷深化,黨校教育進行了大量的嘗試,借鑒和引用其他教育包括國外教育的一些成功的教學方法。比如,案例教學方法。就是圍繞一定的培訓目的,把實際中真實的情景加以典型化處理,形成供學員思考分析和決斷的案例,通過獨立研究和相互討論的方式,來提高學員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再如,情景模擬法。是指在模擬具體工作情景條件下,通過對被測對象的行為加以觀察和評估,從而鑒別、預測受訓者的各項能力與潛力。又如,角色扮演法。這種教學方法是先設計一項任務,完成這項任務需要各種人物出場。培訓時,要求受訓者扮演不同的角色并進入角色情景,去處理各種問題和矛盾,其他學員當觀眾。扮演一定角色的學員表演結束后,“觀眾”對扮演者完成任務的情況進行評價。運用這種方法,可以幫助學習者處于他人的位置上考慮問題,可以體驗各類人物的心理感受,訓練其自我控制能力和隨機應變能力,從而提高管理人員處理各類問題的能力。
(三)把“請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
“請進來”,就是請校外的領導、專家和實際工作者來校參與教學活動。如黨委政府及其部門領導同志的國情、省情、形勢、政策工作報告,專家學者的理論、學術、科技知識講座,實際工作部門同志的專業性和實務性很強的崗位業務知識課程,先進模范人物的事跡介紹,還可請有關領導和專家來校參加學員研討等等。“走出去”,就是結合有關教學內容,組織學員走出校門,學習參觀考察,到實際工作部門實習體驗,或進行現場教學。
(四)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進行教學
教學手段現代化是教學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實踐證明,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進行教學,不僅有助于提高教學質量,對于教學方式方法的改革創新也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比如,遠程教學系統和校園網絡系統不僅可以為教員提供最新、最快、最直接的備課資料與信息,也可為學員的學習提供多樣性選擇;多媒體教學系統突破了傳統課堂講授的單一性,通過文字、圖表、影像、聲音等多種形式作用于學員,不僅增加了課堂教學的生動性,也加大了教學中的信息容量,同時對教員備課方式乃至思維方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促使他們相應地改進教學方式和方法;此外,語音教學系統要求的交互式教學、計算機教學中的人機對話等等,這些都大大地豐富了黨校教學的方式方法。
注釋:
[1]中國共產黨黨校條例[EB/OL].[2008-10-29].http://www.xinhuanet.com.
[參考文獻]
[1]王仲清.黨校教育的歷史沿革[J].中共中央黨校學報,1997.3:99-102.
[2]張珊珍.建黨以來黨校教育事業的歷史回顧[J].中共云南省委黨校學報,2002.4:65-67.
[3]關麗艷.新形勢下黨校教育模式的初步探討[J].思政(科教導刊),2012.12: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