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清蘭
[摘要]在邁向全面小康、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征程中,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就是讓我們黨在遇到錯綜復雜問題的時候,綜合自身建設和實踐情況進行多維度解析,科學統籌、井然有序地解決相應問題,使得中華民族的強國夢落地生根,開花結果。本文多維度地解析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原因和措施,提出要在在解決突出問題中踐行群眾路線,在落實民主權利中踐行群眾路線,在建立長效機制中踐行群眾路線,保證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實現最優化。
[關鍵詞]群眾路線;教育實踐;解析;多維度
建黨92年來,我們始終把群眾路線建設作為黨的建設的一項重要政治任務,積累了寶貴經驗。新的歷史時期,中國共產黨正領導著全國人民向建設全面小康社會奮進,這就必須依靠群眾的力量共同前進。在邁向全面小康、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征程中,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就是讓我們黨在遇到錯綜復雜問題的時候,綜合自身建設和實踐情況進行多維度解析,科學統籌、井然有序地解決相應問題,使得中華民族的強國夢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一.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多方面原因
1、黨的作風建設的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內脫離群眾的現象大量存在,集中表現在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這四風上。”。“四風”是違背我們黨的性質和宗旨的,是當前群眾深惡痛絕、反映最強烈的問題,也是損害黨群干群關系的重要根源。只有狠剎“四風”、逐步掃除“四風”,才能真正保持黨的先進性、純潔性,才能密切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從而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可以說,群眾路線是檢驗我們作風建設的試金石,是我們黨不斷煥發生機與活力,永葆先進性、純潔性的力量源泉。
2、黨的隊伍建設的要求
從黨組織方面看,新黨員大量增加,干部隊伍新老交替不斷進行,改革開放以來入黨的黨員和走上崗位的年輕干部成為黨員和干部隊伍的主體,這些黨員、干部有突出的優勢和優點,但和老同志相比,他們缺乏與群眾同甘共苦的實踐經歷,缺乏做眾工作的經驗辦法,少數人缺少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面對群眾思想的新特點,他們存在著群眾工作的“本領恐慌”。所有這些,都增加了新形勢下貫徹群眾路線的復雜性、艱巨性。
3、實現兩個百年目標的要求
在十八大報告中,兩個百年目標始終讓人心潮澎湃。這兩個目標是全黨和全社會多年的期盼,如今遠大理想離我們越來越近,夢想的實現很快就要到來。要實現最終目標,需要我們依靠群眾,和群眾一起繪制美麗藍圖。勝利由人民創造,勝利與人民共享,人民群眾力量無窮。只要黨和群眾始終心連心,始終勁往一處使,十八大的兩個宏偉目標就一定能夠盡快實現。在實現兩個百年的宏偉目標的道路上,需要沖破利益固化的藩籬,需要排除各種錯誤思潮的干擾,需要人民群眾的充分理解和積極參與。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可以最大限度地凝聚中國力量,提振中國精神,萬眾一心走好中國道路。
4、實現“中國夢”的要求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是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中國夢”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不竭動力,牽引著中國砥礪前行的腳步。成就“中國夢”,既是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歷程,也是黨和人民群眾開拓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的偉大歷程。習近平總書記說:“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堅持走群眾路線,就是堅持執政為民,切實深入群眾,親近群眾,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主觀能動性和偉大創造精神,從根本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群眾的利益,為更好地實現中國夢而發展不竭的動力源泉。
5、維護執政基石的要求
堅持走群眾路線,就是要保證黨與群眾的血肉聯系,保證黨的各項工作的成功開展。十八大明確部署:“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黨的豐富歷史經驗證明,群眾路線是我們的事業不斷取得勝利的重要法寶,是我們維護和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的群眾基礎,是我們黨的事業從勝利走向更大勝利的力量源泉。這就要求我們既要堅持以人為本、堅定不移地深入貫徹群眾路線,還要堅持與時俱進、不斷豐富和發展群眾路線,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從而保證黨的執政之基永不頹廢,穩固如山。
二.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多樣化措施
全國上下正逐步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這個過程中,我們的確查找到許多問題。查找問題不難,難的是如何找出解決問題的關鍵,然后尋求合適的有效措施去解決問題。為進一步發展黨的群眾路線,我們整改問題的措施要多樣化,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有的放矢,耐心細致地對癥下藥,不能“懶政”“庸政”。就現在看來,解決問題措施的多樣化、細致化,正是我們以群眾利益為主的教育實踐活動所面臨的最重要的問題。
1、在解決突出問題中踐行群眾路線
切實維護好、實現好、發展好群眾利益,是黨的根本宗旨所在,是踐行群眾路線必然要求。關心群眾,首先要關心困難群體的疾苦;為最廣大人民謀利益,首先要為困難群體謀好利益。因此,優先解決好全面奔小康時期廣大群眾生產生活方面的主要矛盾和現實難題,努力保障廣大群眾共享改革和發展的成果,是新時期豐富和發展黨的群眾路線的首要任務。通過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眾多縣市蓬勃開展“萬名黨員進萬戶”、“心連心工程”、“設崗定責”、“雙結雙帶”、城鄉共建精神文明等主題實踐活動,切實解決了城鄉貧困群眾吃水難、行路難、看電視難等大量現實問題。扎實開展“幫帶基層促黨建,關愛黨員送溫暖”活動,使一大批困擾基層黨組織以及生活困難黨員的實際問題得到有效解決,更煥發了廣大黨員的政治熱情。
2、在落實民主權利中踐行群眾路線
鄧小平同志指出:“群眾路線是黨的組織工作中的根本問題。”在干部工作中能否充分發揚民主,切實做到公正、公平地選拔使用干部,歷來是體現社會公平與否的重要標尺,直接關系到廣大群眾對黨的組織工作的滿意度,關系到黨群干群關系,關系到民心向背。只有堅定不移地樹立群眾觀點,不斷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切實把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和監督權落到實處,才能從根本上保障和維護群眾的民主政治權利,這是新時期豐富和發展黨的群眾路線的根本要求。寶雞市陳倉區在“三進三解三促”群眾路線主題實踐活動中,讓群眾評議黨員干部,查找黨員干部問題聽取群眾意見,黨員干部工作成效由群眾評判,體現了“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的科學論斷,體現了黨性與人民性的高度統一。各級黨組織要進一步建立相信群眾、依靠群眾的社會監督機制,建立廣大群眾有序參與、信息暢通、監督有力、評價客觀的監督機制。
3、在建立長效機制中踐行群眾路線
堅持在實踐中始終同群眾同甘共苦,保持血肉聯系,是保持和發展黨的群眾路線的重要舉措。我們要全面總結和推廣在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的好的做法和經驗,特別是要在建立先進性長效機制中,把密切聯系群眾作為重要內容,貫穿到各項工作的決策、落實和監督的整個過程,使豐富和發展黨的群眾路線具有制度保證、成為經常之舉。決策只有變成群眾的自覺行動,才能轉化現實物質力量。要加強黨員經常性受教育的機制建設,不斷提高廣大黨員正確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本領與水平,增強踐行宗旨、服務群眾的堅定性與自覺性,形成人心思進、共謀發展的工作格局。要認營造良好的人才政策環境、創業環境和發展環境,科學合理地應用人才,促進廣大群眾的創造活力不斷迸發,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最優化的智力支持。
結語:
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根源在黨內,利好在群眾,要使得群眾們切身感受到黨的正能量。新形勢下,黨面臨著種種嚴峻的考驗。各級黨組織應該置身于群眾的之中來解決相應的問題,要把群眾的利益放在首位。要促進黨領導的各項事業不斷發展,就要得到群眾的擁護和支持,這是創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核心內容。抓住了這個核心內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才會實現最優化,兩個百年奮斗目標才不會偏離方向,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征程才有明確的航標。
[參考文獻]
[1]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 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R]. 北京: 人民出版社,2012
[2]習近平.緊緊圍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在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M]. 北京: 人民出版社,2012
[3]李志亮.從八項規定看黨的作風建設[J].大連干部學刊,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