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小燕 程萬里 天津市武清區中醫醫院兒科 301700
過敏性鼻炎又稱變態反應性鼻炎,臨床表現以鼻癢、鼻塞、打噴嚏、流清涕等為主,屬中醫“鼻鼽”范疇。近年來,由于氣候改變、環境污染等原因,小兒過敏性鼻炎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且容易轉成慢性而影響患兒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也是哮喘的危險因素。目前,臨床尚無理想的藥物,許多激素類及抗過敏藥物可有效控制癥狀,但副作用較大,不宜長期使用。自2011年以來,筆者跟隨導師程萬里主任用自擬效方“過敏鼻炎湯”治療小兒過敏性鼻炎56例,療效頗佳,現總結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觀察病例為2011-2013年在本院門診就診的過敏性鼻炎患兒,共56例,按就診時間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男15例,女13例;對照組男14例,女14例;2組患兒年齡均為3.5~14歲,病程均為10個月~4年。2組患兒年齡、性別、病程比較,差異均無顯著性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符合《變應性鼻炎的診治原則和推薦方案》[1]相關標準:(1)具有鼻癢、噴嚏、鼻分泌物和鼻塞4項癥狀中至少3項,常年性者在有癥狀的日子里癥狀每天累計達0.5~1h以上;(2)常因接觸花粉、煙塵等致敏物質而誘發,有時環境溫度變化亦可誘發;(3)鼻腔檢查可見鼻黏膜蒼白、水腫或充血、腫脹;(4)發作期鼻分泌物涂片和(或)結膜刮片嗜酸粒細胞檢查陽性,變應原皮膚試驗呈陽性反應,至少1種為(++)或以上。全部患兒符合以上診斷標準的同時,平素均有不同程度的自汗、納食減退。
1.3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1)年齡3.5~14歲;(2)取得知情同意并由監護人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不符合納入標準,依從性差;(2)合并肝、腎、造血系統等嚴重原發性疾病。
2.1 治療組 用過敏鼻炎湯治療。藥物組成:黃芪、防風、薏米、徐長卿、白術、蟬衣、地龍、豨薟草、辛夷、蒼耳子、甘草。以上各味藥用量根據患兒年齡酌定。每日1劑,水煎2次,總量煎至約120ml,分早、中、晚溫服。
2.2 對照組 用氯雷他定分散片(北京雙鷺藥業)治療,體重<30kg,5mg/次,1次/d;體重≥30kg,10mg/次,1次/d,口服。2組患兒在治療期間均不使用其他藥物,均以7d為1個療程,共治療2個療程。
2.3 療效標準 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2]。臨床治愈:癥狀體征消失,3個月以上無復發;好轉:發作時癥狀及體征減輕,發作次數減少;無效:癥狀及體征無明顯改善。
2.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1 兩組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
從表1可見,治療組總有效率較對照組明顯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2 兩組復發情況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后復發情況比較
從表2可見,治療組復發率較對照組明顯低,說明過敏鼻炎湯治療過敏性鼻炎可有效降低其復發率。
過敏性鼻炎屬中醫學“鼻鼽”范疇。小兒先天稟賦不足,后天失養,肺氣虛弱,腠理疏松,衛外不固,風寒入侵,正邪相搏,肺失宣降,鼻竅壅塞,故而誘發過敏性鼻炎,出現鼻塞、噴嚏、流清涕等。自擬過敏鼻炎湯,治療以補肺祛風、固表脫敏為原則。本方由玉屏風散加味而成,方中黃芪,味甘微溫,入脾肺經,補肺、固表;防風,祛風邪;白術,健脾益氣;薏米,健脾利濕;蟬衣、地龍、徐長卿、豨薟草,活血、通絡、抗過敏;蟬衣,甘寒輕宣、疏風止癢,辛夷、蒼耳善通鼻竅,為治療鼻病之專藥。綜上所述,過敏鼻炎湯治療小兒過敏性鼻炎療效頗佳,能有效改善臨床癥狀,降低復發率,值得臨床推廣。
[1] 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編輯委員會,中華醫學會耳鼻咽喉科分會.變應性鼻炎的診治原則和推薦方案〔J〕.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05,40(3):166-167.
[2]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