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士州
精米細面,是生活中每日必不可少的主食。這些細糧易于消化吸收,蛋白質、脂肪、糖分含量豐富,為人體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營養。但這些細糧在加工時要經過反復壓碾、過篩,存在于糧食表層的維生素B1隨之丟失,糧食中的纖維素也會被破壞、去除。
人體缺乏維生素B1,會引起嘔吐、厭食、便秘、腹瀉等消化道癥狀,煩躁、嗜睡、呆視、驚厥等神經系統癥狀,以及心律加快、全身浮腫,甚至心力衰竭等循環系統癥狀。適量多吃干果、硬殼果、豆類、動物內臟、蛋、綠葉蔬菜等,有利于補充維生素B1。
纖維素(包括粗纖維和果膠、木質膠等水溶性纖維)是植物的種子以及根、莖、葉的主要成分,它在人體內不會產生熱量,沒有蛋白質、無機鹽、維生素等的特殊功能,被人們排除在主要營養素外,是不是它的“損失”就可以忽略不計了呢?
不然。纖維素也是人體不可缺少的物質,對維護健康有重要作用。
纖維素促健康
適量的纖維素進入口腔后,需要牙齒進行充分的咀嚼,從而促進消化液的分泌,增進食欲;纖維素進入胃部后,占有一定體積,使人產生飽腹的感覺;進入腸道后,不溶于水的粗纖維能加速腸管蠕動,使各種營養物質更易于被消化吸收。
更值得一提的是,蛋白質最后的分解產物———氨,能附在腸壁上,使腸壁細胞發生無規則的變化,長期如此,可能會引起癌變。經常攝入適量的纖維素,促使腸管蠕動加快,糞便易于排出,附在腸壁上的氨也就被及時排出體外。
纖維素預防結腸癌
近年來國外有不少營養學者發現,經常食用精細食品而食纖維素少的人群,結腸癌發病率高;而飲食中有適量纖維素的人群,結腸癌發病率低。
美國巴士開特教授曾經對世界不同地區的結腸癌發病率作了比較,發現西歐、北歐及北美顯著高于其他地區。他指出,美國死于結腸癌的人數,男性僅次于肺癌,女性僅次于乳腺癌;而在非洲的一些國家,結腸癌十分罕見。他認為膳食中的纖維素起著重要作用。由于進食纖維較少,長期大便秘結,導致腸道中厭氧菌大量繁殖,喜氧菌較少,因而使大便內的中性膽固醇、膽固醇、膽鹽等數量增多,以致引起各種疾病。
有人調查分析發現,吃纖維素少的地區,人群中潰瘍性結腸炎、闌尾炎、憩室病、冠心病、膽石癥及食道裂孔疝等的發病率顯著高于其他地區。
防治痔瘡和便秘
“十人九痔”,這句話反映了痔的發病之普遍。由于大便干燥,經常阻塞在直腸附近,能使腸靜脈回流不暢,發生瘀血停滯形成“痔”。如果經常適量吃些含纖維素的食品,就能保持大便通暢,防止痔的發生。
另外,一般老年人的結腸、直腸肌肉萎縮,排便力較差,易發生便秘,如果可以適當吃些含纖維素的食物,就能預防。
適量吃纖維素
纖維素攝入要適量。尤其是人體不能消化吸收的粗纖維,如果進食過多,容易加重胃腸負擔,影響消化吸收,因此,腹瀉患者或消化不好的人宜少吃。對于其他人而言,飲食中可以適當增加纖維素的攝入,除了每天膳食中吃一些蔬菜、水果之外,不妨適量吃些粗糧,這樣可以攝入較多的纖維素。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