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豪
二姨今年49歲,5個月前出現頭痛、嘔吐、咽喉不適,伴燥熱出虛汗,體重顯著下降。在市醫院診斷為甲亢,醫生建議使用同位素-131碘。一起看病的病友告訴二姨,這個病和自身情緒、飲食都有一定關系。建議二姨保持愉快的心情,作息有規律,不吃海鮮及一切含碘的食物。病友還說,這個病的治療過程不是特別順利,復發幾率蠻高的。我想問的是,中醫治療甲亢有什么方法?
江蘇小黃
甲狀腺功能亢進癥是由多種病因導致甲狀腺功能增強,分泌甲狀腺激素過多所致的臨床綜合征。患者有彌漫性甲狀腺腫、突眼并伴甲亢,女性多于男性,以20~40歲的中青年多見。以怕熱、多汗、多食、消瘦、多尿、情緒急躁或淡漠、心悸、肢顫等為主要臨床表現,歸屬于中醫學“癭”“肝火”“中消”等范疇。治宜分期辨證處方,早期宜滋陰降火、軟堅消癭,中期治宜滋陰清熱散結。
傳統醫學治療本病,常選用含碘量豐富的海藻、昆布等中草藥以化痰散結,而現代醫學研究表明,碘化物能抑制甲狀腺激素的釋放,明顯延長療程,增加藥量,長期服用尚可引起甲狀腺功能減退。以下方劑舍棄了含碘多的中草藥,既可避免碘劑的弊病,又能發揮中藥的療效,供參考選用。
早期興奮型患者———滋陰降火,軟堅散結
軟堅平甲煎龍膽草、梔子、柴胡、黃苓各12克,夏枯草、麥冬、棗仁各15克,昆布、牡蠣、玄參、生地各21克。水煎,每日1劑,分兩次服,21劑為1療程。
藥理方中龍膽草、梔子、柴胡、黃苓、夏枯草苦寒瀉火;玄參、麥冬、生地、棗仁甘寒滋陰;昆布、海藻軟堅化結;配以甘草調和諸藥,使肝火得平,陰液以滋,痰氣以化,為虛實兼顧、標本同治之法。
甲亢消太子參、黃芪、麥冬、夏枯草各15克,五味子、浙貝母、山慈菇各6克,生牡蠣30克,玄參、酸棗仁、赤芍各12克,貓爪草20克。水煎,分2次服,每日1劑,3個月為1療程。
藥理方中太子參、黃芪、麥冬、五味子益氣養陰;牡蠣、玄參、浙貝母、貓爪草、山慈菇、夏枯草清熱養陰,化痰消癭;酸棗仁、五味子養心安神;赤芍活血化瘀,兼理肝郁。諸藥合用,共奏益氣養陰、清熱瀉火、化痰散結之功。
甲亢平玄參、生地、穿山甲(先煎)、丹參、夏枯草、浙貝母各15克,貓爪草18克,三棱、麥冬、莪術各12克,黃藥子10克。水煎,分2次服,每日1劑,療程半年。
藥理方中玄參、生地、麥冬滋陰降火;浙貝母、青皮理氣化痰;黃藥子、貓爪草、丹參、三棱、莪術、夏枯草、穿山甲活血軟堅,消癭散結。其中黃藥子軟堅散結作用較強,對甲狀腺瘤及甲亢癥均有較好療效。
甲亢合劑天冬、麥冬、玄參、生地、北沙參、花粉、杏仁各60克,丹參、牡蠣、生黃芪各75克,川黃連30克,黃藥子50克。上藥共成合劑500毫升,每次口服20~30毫升,每天3次。3個月為1療程。
藥理方中黃芪為益氣固本之品,能明顯改善機體免疫功能,調節內分泌代謝,使甲亢患者的T3、T4下降。生地、天花粉、玄參養陰生津;丹參、牡蠣活血化瘀、散結消癭;沙參、麥冬養陰潤燥;川黃連、酸棗仁養胃清心,斂陰止汗;黃藥子涼血化痰,消癭散結。諸藥合用,共奏益氣養陰、散結消癭之功。
中期患者———滋陰清熱散結
養陰消癭煎玄參、丹參各20克,生地、昆布、海藻、夏枯草、知母、白芍、龜板各15克,龍膽草8克,大貝母10克,生牡蠣、黃藥子、生石膏、山慈菇各30克。水煎,每日1劑,分3次服,2~3個月為一療程。
藥理方中昆布、海藻、夏枯草、象貝母、山慈菇、黃藥子、牡蠣清熱化痰,軟堅散結;丹參活血散瘀;石膏、知母、龍膽草清熱瀉火;玄參、生地、白芍、龜板養陰清熱;潤燥生津,且玄參亦兼有軟堅散結之功。和而用之,使熱清痰消,陰生散結,營衛和,氣血暢。
滋陰甲亢丸生地、玄參、麥冬各3份,丹皮、花粉、黃柏、黃芩各2份,黃連(鹽炒)、蓮子心、橘核各1份。按比例制備成0.5克小蜜丸。每次20粒,每日3次,連服3個月為1療程。
藥理本方為名老中醫金如壽經驗方。本方抓住陰虛為本、火旺為標的關鍵,以滋陰降火為主,佐以清心除煩、軟堅散結,標本兼治,便于長期服用。方中生地、麥冬、花粉滋陰生津;玄參養陰清無根之火;丹皮清血分之熱,并能祛痰;黃連、黃柏、黃芩瀉三焦之火;蓮子心情心除煩;橘核行氣疏肝,軟堅散結消腫。諸藥合用,滋而不膩,苦而不燥,可使T3、T4、HR明顯下降,無明顯毒副作用。
化痰散結湯太子參30克,黃芪40克,白術、夏枯草、制半夏各10克,山藥、麥冬、女貞子、白芍、生地黃各15克,黃芩12克,甘草6克。水煎,每日1劑,分2次服,2個月為1個療程。
藥理方中黃芪、白術、山藥補氣健脾;太子參、麥冬、女貞子、白芍益氣養陰,柔肝;生地黃、黃芩滋陰清熱;夏枯草、制半夏清泄肝火,化痰散結。諸藥合用,療效顯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