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白楊
老婆自小體弱多病,畏寒怕冷。大熱天在辦公室呆著,只要同事把空調溫度調至25度以下,她便感覺脊背發涼,四肢冰冷,兩個肩膀像是被寒風侵蝕一樣,需要加一件外套披肩,才能勉強抵擋。冬天更是經常把自己包裹得像個粽子,兩腿卻依然冷得瑟瑟發抖,總說有風從腳根部灌進去。為了她這畏寒病,紅糖、紅棗、桂圓吃了不少,但是收效甚微。一個學醫的老同學了解情況后,說她是典型的陽虛,只要平時多喝羊肉芡實粥,便可自愈。
去超市買來芡實、羊肉、粳米。芡實洗凈,浸泡4小時;羊肉剔除筋膜,放入開水中稍燙(去膻味),去除血水,切片,加入洗凈的粳米,和芡實一起入鍋,加水適量。煮開后轉小火熬煮半小時,然后放入羊肉片,繼續煮至粥熟肉爛即可,隨意服食。
羊肉芡實粥不濃不淡,不油不膩,酥軟嫩滑,持續整個秋冬,老婆都吃不膩。慢慢,她感覺再也不像以前那樣畏寒怕冷了。如今她還愛上了運動,再冷的天也要早早起床,活動鍛煉。這一切,真的要歸功于羊肉芡實粥。
專家點評
祖國醫學歷來有“藥食同源,藥補不如食補”的說法。羊肉芡實粥是治療脾胃虛寒癥的經典藥膳方,在醫籍中多有記載,對陽虛畏寒體質的人有顯著療效。
羊肉味甘、性溫,入脾、胃、腎、心經。有“助元陽、補精血、療肺虛、益勞損”的功效。金代著名醫學家李杲曾說:“羊肉有形之物,能補有形肌肉之氣……”明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則說:“羊肉能暖補虛,補中益氣,開胃健身,益腎氣,養肝明目,治虛勞寒冷,五勞七傷。”女性屬陰,多屬陽虛體質,容易生寒,所以普遍怕冷。特別到了冬天,人體陽氣潛藏于內,氣血循環不暢,導致手足冰涼。由于羊肉味甘而不膩,性溫而不燥,具有補腎壯陽、溫中祛寒、溫補氣血、開胃健脾的功效,冬天吃羊肉有抵御風寒的作用。現代醫學研究證實,羊肉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鈣、磷、鐵、維生素B族、維生素A、煙酸,有提高人體免疫力、保護胃壁、修復胃黏膜、幫助脾胃消化的功效。所含的熱量也比其他動物肉高,是秋冬御寒的理想食品。
芡實味甘、澀、平,歸脾、腎經。其別名有雞頭實、水生雞頭、刺蓮蓬頭、蘇黃、水流黃等。有益腎固精、補脾止瀉、祛濕止帶的作用。《本草綱目》曰:“止渴益腎,治小便失禁、遺精、白濁、帶下。”《本草從新》亦曰:“補脾固腎、助氣澀精,治夢遺滑精、解暑熱酒毒、療帶濁泄瀉,小便失禁。”芡實有補而不峻、防燥不膩的特點,是秋冬季節食補的首選食物,腎虧腰脊疼痛、白帶多的女性,體虛尿多的兒童,小便頻數的老人,遺精早瀉的患者,慢性腹瀉、慢性結腸炎的人服用,有顯著效果。現代醫學研究證實,芡實含淀粉、蛋白質、核黃素、碳水化合物、鈣、磷、鐵、抗壞血酸、多種維生素,能加強小腸吸收功能,促進尿糖排泄,加快血液循環,增強人體抵抗能力。所以醫學上稱之為“芡實年輕人食之不老,老年人食之延年”,在中醫補益藥中頗有名氣。
人們常吃的粳米性平,味甘,歸脾、胃經。有“補中益氣、平和五臟、止煩渴、止瀉、壯筋骨、通血脈、益精強志”的作用。現代醫學也認為,粳米能提高人體免疫功能,促進血液循環,預防糖尿病,治療腳氣病,祛除老年斑,防止便秘。
常食此粥,有病可治病,無病可健身。尤宜畏寒怕冷陽虛體質的人服食,但需長期服食,短期難以取得滿意效果。還可根椐需要,配合其他藥物做成藥膳,如加紅棗、核桃肉,對脾腎氣虛者有很好的效果。
此膳陰虛火旺體質者不宜服用,如平時手足心發熱、面色潮紅、咳嗽咯濃痰、扁桃體發炎、大便秘結、牙齦腫痛、小便疼痛者;濕熱內蘊者不能服用,如腹瀉腹痛、拉黏稠腥臭大便、患痢疾者;患感冒、急性呼吸道感染、肝病者不宜服用。煮粥時不要加入熱性食物,如辣椒、胡椒、生姜、丁香、茴香、桂皮、大蒜等辛溫燥熱的食物。
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醫院
主任醫師吳金蓮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