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秀芝
當今社會誘惑太多,一名教師該保持怎樣的操守,以什么樣的德行為實現 “中國夢”而努力拼搏,值得我們深思。梳理自己從教十余年得失,真切感悟到師德必須與時俱進,創新發展,才能適應培養人才的需要。作為一名中等職業學校的教師,師德的中心應該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一、教師要包容社會,有正確的道德觀
在經濟高速發展,中西方文化不斷交融的今天,社會上出現了一些這樣那樣的現象。老人倒了不敢扶;鈔票撒了有人搶;鄉鎮教師陳斌強,連續五年用布條將患老年癡呆病的母親綁在身上去上班;純樸的農村婦女高淑珍,14年間悉心照顧近百名殘疾孩子;在失控的汽車沖來時,最美教師張麗莉奮不顧身地一把推開學生……面對這些現象,作為新時代的教師,就必須有包容之心,對社會中的善惡美丑作出正確的評判,用自己的言行釋放正能量,幫助學生構筑鮮明的道德底線。一句話,容得下社會,有正確的道德觀是師德基礎。
二、教師要包容職業,有正確的職業意識
為社會培養急需的專業技能人才是中等職業學校辦學的目的之一,但由于生源不統一,學生素質參差不齊,管理難度系數大,這就要求教師要有更多的耐心和細心關心了解每一個學生,和學生交心,及時了解他們的心理變化,幫助學生解決各種困擾。升學、實習、就業,各個環節要事無俱細,各種突發事件隨時考問著教師的工作。工作的付出與回報的偏差時時動搖著為職業教育奉獻一切的決心。以上種種要求我們要包容自己的職業,苦中尋樂,俯下身子做事,彎下腰來育人。容的下自己的職業,愛崗敬業是教師道德修養的關鍵。
三、教師要包容學生,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學生是教師工作的主體,培養有理想、有道德、高素質的人才,是教育職能的最高目標。縣域中等職業學校生源面窄,學生文化知識不夠理想,從而在學習上存在自暴自棄的思想,加之現在正是青春叛逆期,一些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時時會困惑著他們,遇事沖動自作主張,處理生活中的一些瑣事超越了學習,成為他們在校期間的第一要務。中等職業教師要有比其他老師多付出十倍百倍的韌勁,全身心地撲在學生身上,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解決他們的實際問題。和他們交朋友,及時發現他們的興趣特長,正確引導,讓他們感受到責任和價值,樹立奮斗目標,繼而讓學技能、長知識成為學校生活中的主旋律。這期間因學生個體不同,又沒有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就需要教師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不放棄每一個學生,既欣賞他們的優點,又能平等地對待和包容他們的不足。包容學生的一切,包容一切學生是教師道德修養的核心,也是教師道德修養的價值所在。
當教師將科學的道德觀付諸于實踐,理順社會,學校,學生的關系時,當教師通過努力將一點一滴的正能量匯成提升社會道德軟實力的滔滔江河時,當社會道德底線在我們的努力下一點點地提升時,當我們以健康的人生觀世界觀實現中國夢時,我們有誰還會質疑師德的重要。“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提高師德應從“納”和“容”開始,從我們開始,從現在開始。
(河北省冀州市職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