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梅
終身體育是指人們在一生當中所進行的身體鍛煉,是一個連續動態的發展過程。學校體育在終身體育的體系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是人們奠定終身體育基礎的關鍵時期。同時學校也是進行終身體育最有利的場所,因此,在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至關重要。
一、當前中學生的體育意識現狀
現在中學生的體育意識現狀令人擔憂,學生們的體育意識非常冷漠。一是學生對體育認識不到位??偟膩碚f,學生對體育的認識非常淺薄,這是因為中學生在學校的第一任務是要完成繁重的文化課及老師留的作業,同學之間還存在著激烈的競爭,好多學生都成了“書呆子”,他們認為“體育活動會影響他們的學習”。對體育知識及技能的掌握少得可憐,更談不上樹立終身體育意識。二是學生體育意志薄弱。他們對體育鍛煉沒有恒心和毅力。參加體育鍛煉完全受心情好壞的影響,體育鍛煉不能堅持,更談不上運動規律性了。
二、造成中學生體育意識淡薄的原因
中學生體育意識淡薄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種。首先,學生自身因素方面。應試教育始終占據著學校與家長思想的第一位,學生們為了考出好的文化課成績,放棄體育鍛煉的時間來進行文化課的學習。其次,體育教學方面。大多數學校都是重智輕體的,有的學校把體育課時間進行縮減,甚至把體育課變為其他學科。由于不重視體育,許多學校體育設施及場地投入少得可憐。第三,體育教師的原因。許多體育教師本身的思想認識不足,業務能力水平偏低,在教學中應付了事,造成學生的學習欲望低下,進而造成學生體育意識淡薄。
三、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若干建議
(1)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一是學生體育學習的目的必須明確。教師對學生應反復進行學習目的教育,明白體育學習的社會意義和個人意義。使學生懂得身體是革命的本錢,理解身體好、學習好與將來終身受益的關系,把體育課的學習與其他文化課的學習有機地結合起來,讓學生明白,沒有好的身體素質就難以完成學習任務,將來走向社會,難以發揮應有才能的道理。二是明確學生是體育課堂中的主體,師生關系必須民主和諧。課堂氛圍融洽,喚醒和激活學生主動學習的欲望。從培養學生的興趣入手,培養樂學氣氛,有了興趣才能使學生愛好體育,有了愛好與特長就能使學生養成自覺參加體育鍛煉的習慣,才能真正使學校體育起到“終身體育”的作用。
(2)改革教學方法。一是體育教學要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體育教師要放棄過去那種以鍛煉身體為目的的教學思想,應該經常向學生講解終身體育對身體健康的重要性,讓學生樹立終身體育信念。二是要正確引導學生的興趣。活潑、好動是學生們的天性,因此,要采取有效的教學手段,使他們被有趣的體育活動所吸引。針對中學生生理、心理特點,在教學中以大綱為標準,適當地安排教學內容,引導學生,使他們產生興趣,養成學生主動參與體育鍛煉的意識。三是鼓勵學生樹立自信心。進行體育練習時,要多表揚少批評。即使失敗也要鼓勵學生克服怯懦的心理,相信自己的能力。同時老師要注意學生的情緒,合理地運用生動、幽默的語言及優美的示范動作喚起學生的興趣,而學生則通過心理體驗來接受教師的意圖,調整自己的行為方式。例如,當學生練習動作完成得很好時,老師可以說“你很棒”“很好”等。當學生產生恐懼心理時,教師可以用“我相信你能行”“你是個勇敢的孩子”等話語激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把“快樂和自信”引入體育教學,讓學生積極參與,主動學習,時時注意培養和激發學生對體育的興趣和愛好,從而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興趣、習慣和能力,達到育人育體的最終目的。
(3)提高教師素質。“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有一桶水”。體育教師應有扎實的基礎理論知識,同時又應具有淵博的專業基礎知識,這樣才能夠進行教學活動,才能真正地成為一名合格的體育教師。事實證明,教師教學水平越高教學效果也就越明顯。教師應將體育衛生、保健知識,教育學和心理學知識很好地融入體育課堂,使自己所掌握的體育文化知識轉化為學生個體的智慧。對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的養成將起到潛移默化地作用。
(4)營造良好環境。學校要努力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校園體育文化,根據學校學生身心成長的特點,以及不同年齡段學生們的愛好,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廣泛開展多種類、多形式的體育活動,激發學生們的積極性和主動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積極增添有利于開展體育活動的設備,有效地利用學校現有的場地,為在校學生創造最佳的體育環境,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們體育鍛煉的需求,更好地服務于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
終身體育不僅是人們個體發展的需要,也是提高全民族體質的需要。學校體育教學是終身體育意識培養的關鍵,它不僅是為學生終生體育打好體質基礎,還培養了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
(河北省灤縣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