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
摘要:當前,衛生高職學生的職業防護意識與知識水平都亟待提高。本文通過對醫務工作者安全意識及衛生高職教育中職業安全教育的現狀分析,結合衛生高職教育的自身特點,提出職業安全教育要通過醫學基礎課程教學中的滲透、專業課程教學中的加強、實習中的鞏固和崗前再加強等多個環節,培養學生的職業安全意識,強化學生的職業防護能力。
關鍵詞:衛生高職院校;職業安全教育;職業風險;職業防護
中圖分類號:G71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727(2014)02-0149-03
衛生行業職業安全關乎醫務工作者的工作質量和生命健康。復雜的醫療工作、社會、環境、制度、職業自身特點、個體壓力、情緒、職業能力等因素都直接影響著醫務工作者個人健康及職業安全。衛生行業的教育工作者有責任在高職教學中滲透并強化職業安全教育,讓未來的醫務工作者順利承擔起職業責任,規避掉可控的職業風險,具備確保職業安全的職業能力。
衛生行業的職業安全現狀
近年來,盡管我國衛生環境條件不斷改善,但在醫療衛生機構仍會發生各種職業安全事件。職業安全既與職業環境密切相關,也與職業工作者本身的重視與防護有關。發達國家的職業安全與衛生法律法規體系較完善,綜合執法機構獨立且專業,有力的社會保障制度、醫療機構的層級監管體制和投資保障使得醫務工作者職業安全現狀遠好于發展中國家。在我國,雖然近幾年政府部門對于職業安全的重視度有所提高,但作為社會進步重要標志之一的職業安全衛生狀況卻遠滯后于經濟建設的步伐,衛生行業職業安全更是形勢嚴峻,法規落實不到位、安全防護制度不完善,防護意識、防護知識的缺乏以及防護設施的滯后都使醫務工作者在職業風險面前如履薄冰。
衛生行業的職業風險 醫務工作者是高危職業群體,職業風險較大。衛生行業常見職業風險因素包括生物性因素,化學性因素,物理性因素,生理及心理性因素等。(1)生物性因素指銳器刺傷,體液、血液、空氣等直接或間接接觸所引起的病原體感染。其中,銳器刺傷引起的血源性感染一直是威脅醫務工作者的主要原因。(2)化學性因素指抗腫瘤藥物、化學消毒劑和汞污染等,尤其是腫瘤醫院、病房、消毒供應室等地點對醫護人員健康威脅最大。(3)物理性因素如紫外線或電離輻射,激光的光化效應,負重及運動性危害,高溫、噪音危害等,在醫護日常工作中如影隨形。(4)生理及心理性因素源于醫務工作者繁雜的工作性質、重大的工作責任以及緊張的醫患關系。另外,隨著新病原體的出現,高科技醫療設備和化學藥物的不斷更新和廣泛應用,醫療工作環境中的危險因素也充滿復雜性和多變性。
醫務工作者的職業防護能力 面對職業風險,我國的職業防護管理卻仍處于初級階段。直到上世紀80年代后期,美國頒布十年之久的《職業安全衛生法》才被引入我國。2004年,《醫務人員艾滋病病毒職業暴露防護工作指導原則》才由衛生部正式頒布。近年來,國家雖然對職業防護的重視度不斷提高,但在實際工作中,監管體制的諸多弊端,使職業防護中的軟、硬件建設不健全。主要體現在:醫務工作者防護意識、防護知識薄弱;工作環境、醫療器具及防護設備、用品等有效的職業防護保障不到位;職業暴露一旦發生,追蹤困難,保險難以落實。
衛生高職開展職業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絕大多數衛生行業職業風險能夠通過規范操作行為、應用防護措施得以規避。早在2000年美國CDC的評估報告中就顯示,每年衛生行業的職員中被針刺傷或經皮膚受傷害的可達60~80萬人,而62%~88%的銳器傷是可以避免的。以最簡單的戴手套為例,恰恰是預防接觸性傳染和銳器刺傷感染的有效方法,而良好專業行為和習慣的養成,關鍵要意識先行,即重在教育。
我國醫務工作者防護知識匱乏是導致防護意識薄弱的重要因素。目前,多數國家已經認可職業防護教育是減少醫務人員職業暴露的主要措施。包括美國在內的幾個發達國家在醫學教育的課程設置中已融入職業安全防護教育和“普遍預防”的策略。有報道稱,在我國過去相當長時期內,學生在校學習期間未接受系統的防護知識教育,上崗后也缺乏醫院感染、職業防護、安全技術和方法等方面的繼續教育。衛生教育一直重視以患者為本,強調職業奉獻精神,忽視了在“以人為本”理念中醫務工作者同樣有生命之重。現在國內部分醫學院校已經認識到了職業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并增設了相關教育,如一些衛生高職院校設置了“護理職業安全與健康”課程,一些教師在高職護理學基礎教學中也開始滲透職業安全教育。
在實習生職業安全認知與防護現狀的調查中顯示,98名學生中有40.8%的人接受過職業防護知識方面的教育,而掌握“職業暴露”和“標準預防”概念的人分別占41.8%和39.8%,說明學生的職業防護教育盡管受到了重視,但還需要進一步加強。SARS流行期間,國內醫務人員SARS感染事件,以及諸多實習生及在職醫務人員職業暴露調查告訴我們,衛生高職開展職業安全教育是降低職業暴露風險的需要,是醫學生建立職業信心的需要,也是保障大眾健康的需要。
關于衛生高職教育中職業安全教育的思考
衛生高職院校理論課與實踐課授課比接近1∶1。理論知識學習時間短且科目多,難以再單獨增設職業安全類課程,因此多學科滲透教育不失為好的選擇。
在醫學基礎課程中滲透職業安全教育 醫學基礎課程是為醫學生開啟的第一扇職業之門,它有助于引導學生形成職業安全知識的正確認知,養成實驗中良好職業習慣。例如,通過“病原生物學”課,醫學生既可掌握學科知識,又可了解衛生工作的感染風險,培養雙重保護的意識——保護患者,保護自己。又如,講授“細菌的傳播途徑”部分內容時,提醒學生臨床操作中采取防護措施(洗手、戴手套、戴口罩)的重要性;在進行“醫院內感染”內容介紹時,強調感染對象包括患者、家屬及醫務工作者;在進行“病原生物實驗”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無菌操作的觀念,讓學生思考可通過什么樣的操作和防護才能防止污染和感染的發生,以指導實驗操作;在“免疫學”授課過程中,通過介紹免疫系統的結構與功能,讓學生知道免疫力是最好的藥,而神經—內分泌—免疫系統之間構成了相互影響的健康網絡,所以身心健康是職業安全的有效保障。心理健康包括樂觀向上的態度,良好的職業承受能力和面對風險時從容的職業素質……可見,醫學基礎課程教學中的多個環節均可滲透職業安全教育,教師應細心挖掘。endprint
在專業課程教學中加強職業安全教育 在專業課程的學習過程中,學生開始形成專業知識、專業習慣和專業意識。這個從無到有的過程在學生的思想上留下了很深的烙印。因此,在本階段的教學中強化職業安全教育,對保護未來醫務工作者的身心健康是十分重要的。例如,護理學專業理論教學中,除了講授規范操作法外,還要加強標準防護知識的宣教,授課內容兼顧護理技術和無菌技術操作基本原則,七步洗手法和穿脫隔離衣法,無菌技術和隔離技術,標準預防技術和分級防護技術,針刺傷防護技術和應急處理技術,艾滋病、乙肝、丙肝等血源性傳染病在職業暴露后的應急處理技術,醫療廢物的分類、放置與處理,疫苗預防內容和護士管理辦法等內容,使學生能居安思危,重視防護知識的學習并掌握正確處理職業暴露的方法,從容應對職業風險。實踐教學是理論轉化為行為的重要環節,也是強化職業安全教育的有效方式,恰當的情境教學、演示教學能使職業安全教育更加有效且令學生印象深刻。
在實習中鞏固職業安全教育 實習是身臨其境的歷練,實習生的職業安全意識、行為能否知行合一還取決于帶教教師的規范指導、言傳身教以及嚴格管理。實習階段,帶教教師往往是學生心中的榜樣,真實且復雜的工作情境和榜樣的示范力量都能使職業安全教育比課堂教學更加深入人心。帶教教師對職業安全的重視程度以及得心應手的規范操作會潛移默化地影響這些未來的醫務工作者對職業安全的態度和職業信心。因此,加強帶教教師的職業安全培訓,以一帶十的放大效應不但會使職業安全教育在實習中得以加強,甚至會影響整個衛生行業的職業安全發展趨勢。
加強崗前職業安全教育 崗前職業安全教育勢在必行,而且要有廣泛性、針對性和實用性。(1)廣泛性。學生在衛生行業上崗實習需要定期輪轉,因此要充分估計到不同崗位的職業風險,職業安全教育對象以及教育內容都要具有廣泛性。(2)針對性。針對具體的工作崗位要因材施教。例如,腫瘤科護士常接觸到細胞毒性藥劑,要有針對性地學習如何正確配置和使用該類藥物,學習如何正確戴雙層手套(聚乙烯手套外再套一層乳膠手套)等防護措施。(3)實用性。是指根據崗位條件因地制宜,對職業安全知識活學活用。在我國,衛生行業職業安全防護設備和用品在不同地區、不同醫療機構存在較大差異,職業安全教育中要結合實際,注意知識的實用性。
衛生高職教師一定要盡力用教育的力量去塑造醫學生高尚的醫德情操,同時,在衛生高職教學中要有效滲透并強化職業安全教育,正確引導未來的衛生職業人認知和防范職業風險。
參考文獻:
[1]劉筱婕,王靜宇.論我國職業安全衛生監督體制的變革、現狀、問題與完善[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11,13(4):34-36.
[2]李六憶.我國護士職業安全的現狀、問題及發展趨勢[J].中國護理管理,2008,8(9):18-20.
[3]王煥強,張敏,等.我國醫院臨床護士職業性銳器刺傷調查[J].中華勞動衛生職業病雜志,2009,27(2):65-70.
[4]石春蘭,張敏,申翠華.某大型綜合醫院護理人員針刺及其他銳器損傷狀況調查[J].中國安全生產科學技術,2011,7(12):168-174.
[5]羅紅,余莜.美國醫護人員被銳器傷害的有關規定法規[J].中華護理雜志,2002,37(11):878.
[6]Charles S M,Pearson M. Risk to health care worker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J].The New England Joumal of Med,2001,345(7):538-541.
[7]何志慧,丁愛國.護士執業暴露現狀與防護的研究進展[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09,15(18):1798-1800.
[8]鄔維娜,盧惠娟,周英鳳.護理職業安全與健康課程設置的探討性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9,25(12):4-7.
[9]李湘華.在高職護理學基礎教學中滲透職業安全教育[J].重慶醫學,2011,21(40):
[10]張娜,高永梅,等.實習護生職業安全認知與防護現狀調查[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2,18(21):2562-2564.
(責任編輯:張維佳)endprint